大片白茫茫的雪地在一般人眼中夢幻迷人,更是喜愛滑雪之人的嚮往之地,在冬季多有豪雪、因降雪量大而有「雪國」之稱的日本新潟縣,除了著名的雪景,也是日本重要的稻米產地之一。
 
面對冬日大量的積雪,當地人早已習慣把每日起個大早鏟雪當作早晨運動,除了費力有時還得花錢,比起夢幻的存在,雪可能是個生活中的麻煩。為了翻轉當地人對於雪的印象、物盡其用地將雪蘊含的冷卻力應用在當地農作上,海法圭建築設計事務所(Kei Kaihoh Architects)在新潟縣上越市以雪松打造一座木構山形穀倉,為當地稻農創造一個不需依賴天然氣或電力,透過「雪」作為冷媒的冷藏儲藏空間「雪盒」(ユキノハコ)。
海法圭建築設計事務所以雪松木和雪打造一座冷藏穀倉。(Photo Credit:soichiro suizu)

從古至今,在各地積雪嚴寒地區生活的人們,似乎都會將雪地視為天然的冰箱,自然而然地發展各自的冷藏技術,像是新潟縣就有超過200年歷史的傳統儲食空間「雪室」,剷除時很麻煩的白雪,用對地方反而能創造出更多價值。
 
新潟縣上越市當地農產品店「雪人物產館」(雪だるま物産館)的一座設置了密集空調系統的鋼筋混凝土製雪室,在2017年翻修時因火災而毀損,店家便請到海法圭建築設計事務所重新打造冷藏儲藏空間,主要用於儲存當地生產的稻米。

坐落上越市山區的保冷倉庫「雪盒」(ユキノハコ)。(Photo Credit:soichiro suizu)
倉庫擁有山形屋頂外觀。(Photo Credit:soichiro suizu)
 
當地的山區除了有許多滑雪勝地和水稻梯田,雪松林也十分茂盛,設計團隊利用雪和雪松這些在地資源,建造一種造價便宜、可模組化的雙層樓保冷倉庫「雪盒」(ユキノハコ);塑造出建築結構的雪松木在當地工廠進行加工裁切和組裝,最大限度地減少了運輸附帶的成本和污染。
 
ユキノハコ意旨「雪的寶箱」,設計團隊希望能藉由此設計,翻轉當地人對於冬天要剷除的雪的麻煩印象,重新認識其蘊含的自然冷卻能力。在造價低廉、經濟負擔小的基礎上,農民能夠更輕鬆地建造這雪冷穀倉,進而提升雪的利用,而不是將其剷除丟棄。

以雪松建造的倉庫造價低廉、可模組化。(Photo Credit:soichiro suizu)
(Photo Credit:soichiro suizu)
 
「我們的目標是創造一個能讓在地人為雪國農業感到自豪的地方。」海法圭建築設計事務所表示。
 
「雪盒」建築的中心是159平方公尺的雙層倉庫,從平面圖可以看出儲存空間主要分為可放置30片棧板或一公噸稻米和200公斤蔬菜的儲藏庫,以及可容納約100噸雪的儲雪室。

(Photo Credit:soichiro suizu)
倉庫底層平面圖。(Photo Credit:Kei Kaihoh Architects)
儲藏庫。(Photo Credit:soichiro suizu)
儲雪室。(Photo Credit:soichiro suizu)
 
為了保持冷度和良好的通風性,設計團隊除了以裝滿雪的鋼製「冷牆」區隔儲藏區、在牆壁和天花板上安裝約10公分厚的隔熱板,也在天花板加裝輔助風扇使雪輻射出的冷空氣得以循環至其他空間,讓溫度保持在0~5℃、濕度90%的冷藏狀態。

(Photo Credit:soichiro suizu)
 
而在雪松木板立面的內側,設計團隊建造了環繞倉庫四面的廊道,形成雙層的立面,外牆除了塗有避免木材受潮的玻璃鍍膜,面板更留有縫隙並設置對外窗,創造良好通風的同時也能防止太陽輻射到內牆;這環繞的廊道不僅有助於保持內部的低溫,也讓室內的工作者能欣賞到周邊的自然美景,感受雪所帶來的靜謐美好。
 
廊道外牆與日光交織出美麗的光影。(Photo Credit:soichiro suizu)
(Photo Credit:soichiro suizu)
開窗設計為內部帶來良好的通風。(Photo Credit:soichiro suizu)
從內望出的雪景令人癡迷。(Photo Credit:soichiro suizu)
夜晚從穀倉內散發出的燈光塑造出不同的氛圍。(Photo Credit:soichiro suizu)

 

編輯/Kura Yang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