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館第二屆「X-site計畫」首獎出爐,「會面點」原來真是一處大迷宮?!
「下班時約北車見」、「週末揪去東區逛逛吧」、「要不要到饒河夜市一塊吃東西」……我們平常與人約見時所謂的會面點(Meeting Point),不外乎就是一些你我熟知、簡單好記(雖然不見得容易找到人)的知名地點。然而,你可曾想過,一個會面點的「形成」,也能是城市中創意的最佳聚集地嗎?
很難理解?沒關係,且讓我們從 2015 年「X-site 計畫」的優勝作品,跳進更讓你陷入迷宮窘境(?)的會面點吧!
邁入第二屆的北美館「X-site 計畫」,歷經 3 個月來的徵件及評選後,在日前選出 3 組優勝及 5 組入圍團隊。榮獲最大首獎的「共時書寫建築工作坊 + 人嶼 Legacy Lab International」團隊,更是以抽象與具象兼容的方式,為明年館前廣場的地景建築裝置大玩感官體驗。
自古以來,「廣場」一直都是象徵現代化與都市化的公共空間,不僅是熙來攘往的人群集散地,同時也可以是熱鬧的休閒娛樂場所,因此,為了傳達給一般人廣場的概念,以及通過建築創意貼近當代藝術,北美館藉由這項「X-site 計畫」,針對館前的小型廣場區,進行建築裝置結合當代藝術的跨界創作。
首獎得主,由「共時書寫建築工作坊 + 人嶼 Legacy Lab International」跨界組合構畫的概念作品「未知的質域」,融合抽象與具象的布局,欲創造出一個以流動、輕透、虛實相間的公共地景。
而今年提出、與「廣場概念」最具契合的設計主題──「會面點」,恰恰給了鄰近公園、本身又是著名景點的北美館及其廣場,有更好發揮的機會。
首獎作品「未知的質域」,便是從中國的繪畫卷軸與台灣常見的巷弄街道擷取靈感,使看似流動、狹長的迷宮空間,既帶有虛無飄渺的氛圍,進而引發街道和廣場錯向難辨的感知樂趣,又是個真正融合藝術及公共空間影響力的人文地景,讓館前廣場成為名符其實的「創意會面點」!
「未知的質域」是以狹長迷宮空間為概念,呈現出輕盈流動的視覺感,並藉此與一旁的美術館本身互做對映。而屆時也將有眾多表演及相關藝術活動的進駐,帶動地景建築裝置獨特的公共性與互動性。
裝置採用多元物質性的紙牆、線纜,來打造一連串虛實難辨的創意空間,不過要如何克服天候或持久性的問題,便是構築上的一大挑戰,卻也更值得引頸期盼。
「X-site 計畫」呼應了今年 TID Award 徵件講座時,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所長龔書章所提出的重要關鍵:「跨界」;也正因為如此,美術館以既有的建構美學價值,透過扮演「公共性」的角色與新的建構方式,來回應這個時代的文化意識。
在範圍不大的廣場地域中,創造具多元且有別以往的公共地景空間,讓這裡的藝術不再只是「純欣賞」,而是有了更多的互動體驗,增進新的公共啟蒙價值。(點擊圖片可看完整街景意象大圖)
想親眼看見這項優秀得獎作品的讀者們別急,預計明年的 4 月至 6 月,「未知的質域」就會座落於館前廣場呈現它實體的美妙風采了!而 MOT/TIMES 屆時也會為大家帶來首獎得主與 X-site 評審團更深入的專訪報導,敬請期待!
很難理解?沒關係,且讓我們從 2015 年「X-site 計畫」的優勝作品,跳進更讓你陷入迷宮窘境(?)的會面點吧!
邁入第二屆的北美館「X-site 計畫」,歷經 3 個月來的徵件及評選後,在日前選出 3 組優勝及 5 組入圍團隊。榮獲最大首獎的「共時書寫建築工作坊 + 人嶼 Legacy Lab International」團隊,更是以抽象與具象兼容的方式,為明年館前廣場的地景建築裝置大玩感官體驗。
自古以來,「廣場」一直都是象徵現代化與都市化的公共空間,不僅是熙來攘往的人群集散地,同時也可以是熱鬧的休閒娛樂場所,因此,為了傳達給一般人廣場的概念,以及通過建築創意貼近當代藝術,北美館藉由這項「X-site 計畫」,針對館前的小型廣場區,進行建築裝置結合當代藝術的跨界創作。
首獎得主,由「共時書寫建築工作坊 + 人嶼 Legacy Lab International」跨界組合構畫的概念作品「未知的質域」,融合抽象與具象的布局,欲創造出一個以流動、輕透、虛實相間的公共地景。
而今年提出、與「廣場概念」最具契合的設計主題──「會面點」,恰恰給了鄰近公園、本身又是著名景點的北美館及其廣場,有更好發揮的機會。
首獎作品「未知的質域」,便是從中國的繪畫卷軸與台灣常見的巷弄街道擷取靈感,使看似流動、狹長的迷宮空間,既帶有虛無飄渺的氛圍,進而引發街道和廣場錯向難辨的感知樂趣,又是個真正融合藝術及公共空間影響力的人文地景,讓館前廣場成為名符其實的「創意會面點」!
「未知的質域」是以狹長迷宮空間為概念,呈現出輕盈流動的視覺感,並藉此與一旁的美術館本身互做對映。而屆時也將有眾多表演及相關藝術活動的進駐,帶動地景建築裝置獨特的公共性與互動性。
裝置採用多元物質性的紙牆、線纜,來打造一連串虛實難辨的創意空間,不過要如何克服天候或持久性的問題,便是構築上的一大挑戰,卻也更值得引頸期盼。
「X-site 計畫」呼應了今年 TID Award 徵件講座時,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所長龔書章所提出的重要關鍵:「跨界」;也正因為如此,美術館以既有的建構美學價值,透過扮演「公共性」的角色與新的建構方式,來回應這個時代的文化意識。
在範圍不大的廣場地域中,創造具多元且有別以往的公共地景空間,讓這裡的藝術不再只是「純欣賞」,而是有了更多的互動體驗,增進新的公共啟蒙價值。(點擊圖片可看完整街景意象大圖)
想親眼看見這項優秀得獎作品的讀者們別急,預計明年的 4 月至 6 月,「未知的質域」就會座落於館前廣場呈現它實體的美妙風采了!而 MOT/TIMES 屆時也會為大家帶來首獎得主與 X-site 評審團更深入的專訪報導,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