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Art

忠泰美術館的非典型建築展《失樂園》登場!5位國內外藝術家反思人類欲望操縱下的未來城市

忠泰美術館年末大展《失樂園─當代城市文明的凝視與寓意》將於12月21日隆重登場!本次邀請到首次來台展出的荷蘭藝術家瑪里安‧特文(Marjan Teeuwen)、美國的詹姆斯‧卡斯貝爾(James Casebere)、日本的岩崎貴宏(Takahiro Iwasaki)與台灣的姚瑞中、涂維政,共五位享譽國際的藝術家展出經典代表作品及全新創作。

這次展覽以十七世紀的英國史詩名著《失樂園》為題,透過五位藝術家的影像創作與裝置作品,從當代藝術角度詮釋人類慾望下城市文明的毀滅與再生,講述人性、資本主義及戰爭等所導致的城市景觀變遷,進而引發觀眾反思城市的未來。

文明發展的一體兩面:破壞與重生
人類的文明更迭不息,而消逝的文明殘餘物-「廢墟」變成一座座僅存輪廓的失能建築,在功能性喪失中產生質變,成為連結過去、現在甚至是未來的中介點。本次展覽中,荷蘭藝術家瑪里安‧特文與台灣藝術家姚瑞中皆以廢墟為媒材,創作出專屬於他們的失樂園印象。

首次來台展出的瑪里安‧特文,針對廢墟提出「創造和破壞並非背道而馳,而是脣齒相依的關係」的概念。本次展出的《毀壞的屋宅》(Destroyed House),是她在荷蘭、法國、俄羅斯、南非及加薩走廊等地,以建物為雕塑所創作的建築裝置影像作品和紀錄片。


荷蘭藝術家瑪里安‧特文(Marjan Teeuwen)與本次展出作品。(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Marjan Teeuwen《毀壞的屋宅-北阿姆斯特丹 5 》© Marjan Teeuwen

她親身介入因都市更新或戰爭而毀棄的廢墟中,利用其中的殘骸改造重組,創造場域限定的藝術作品;空間裡軋然而止的記憶,因為雕塑所打造出的新秩序與關係,也觸動了記憶的整理、產生新的記憶。

台灣藝術家姚瑞中長期踏查台灣廢墟進行攝影創作,近期剛發行最新作《海市蜃樓Ⅶ : 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以黑白色調的影像呈現台灣在全球化潮流、資本主義發展與政經體系嬗變中,所隱藏的意識形態黑洞。

本次展出他早期的經典創作《廢墟迷走》系列,此系列也參與了「2014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題包括三芝的飛碟屋、水湳洞十三層遺址、屏東舊好茶聚落、澎湖望安花宅等,呈現台灣不同地域與時期的建築空間,意圖探討台灣經濟起飛的黃金年代裡,利益帶來的礦業發展、土地炒作與城市快速拓展,當一切冷卻、人口與資本撤離,遺留的只剩荒蕪與殘骸。


藝術家姚瑞中與作品《廢墟迷走Ⅳ-神偶遶境(飛碟屋猴子)》(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姚瑞中《廢墟迷走Ⅰ-以屍骸構築的文明(十三層之八)》 © 姚瑞中

虛擬與真實之間:城市文明的寓意
根據人類意志及欲望而被打造出來的城市樣貌,看似美好和平,但背後又隱含多少犧牲與危機?我們又該如何去解讀自己身處的世界。何為真實?何為虛構?本次展覽的三位藝術家,美國的詹姆斯‧卡斯貝爾(James Casebere)、日本的岩崎貴宏 (Takahiro Iwasaki)與台灣的涂維政,都以超脫於現實的手法,再現屬於他們所關注的文化脈絡。

詹姆斯‧卡斯貝爾以「建構式攝影」聞名國際,利用自製的建築模型結構與戲劇化的打光手法進行作品創作。藉由理性、冷靜又疏離的視線以及空無一人的畫面,邀請觀眾融入作品之中。


《有房屋的景色(達奇斯郡,紐約)#1》 © James Casebere;Courtesy the artist and Sean Kelly, New York

左圖:美國藝術家詹姆斯‧卡斯貝爾(James Casebere)與本次展出作品。
右圖:《有房屋的景色》乍看是美好的住宅區風景,卻會在下一個展間發現不過是房屋模型而已。模型所描繪的獨棟家庭住宅曾經是「美國夢」的象徵,但在次級房貸危機後反而變成許多無人居住的空屋,因此也諷刺地象徵了「失落的美國夢」。(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詹姆斯‧卡斯貝爾作品(Photo Credit:MOT TIMES)

看似色彩繽紛的住宅群,實際是呈現了美國次級房貸危機(2008年金融風暴)爆發以前的美好時光;他自己也曾居住於郊區,作品中蘊含對於郊區生活方式的省思,因為郊區依賴汽車作為與城市間的交通,因此會產生大量碳足跡。詹姆斯‧卡斯貝爾也利用水在不同歷史建物模型中的介入,召喚東西德合併後地下廢棄隧道積水和奴隸販售海路的聯想,哀悼歷史記憶的遺失。本次展出的作品橫跨其多年來不同的創作脈絡,最早有他 1980 年代拍攝的作品,同時也首次於台灣展出拍攝模型。

出身於日本廣島的岩崎貴宏,創作脈絡受到戰火核爆中重生的廣島歷史影響,他擅長使用日常生活物品如毛巾、牙刷、牙籤等物件,轉化成細緻又迷你的地景雕塑,他自己也說:「我對物質之間的轉換很感興趣」。

本次展出的新作《混沌之外(崩塌)》,以311大地震中福島核災為題,透過全黑的傾倒電塔和崩壞的自然地景訴說著支撐當代社會的能源結構是如何脆弱地不堪一擊,而作品的漆黑更抹滅了生機,象徵著那支撐工業發展至今的煤礦、石油等能源。311大地震的福島核災後,所有人必須撤離附近半徑20公里內的範圍,也必須為核汙染進行「除染」清潔,因此他便以各式各樣的清潔用品來作為素材,電塔更是以毛巾的線所打造。


日本藝術家岩崎貴宏與本次展出作品。(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台灣藝術家涂維政擅長模擬考古知識系統,將歷史、傳說與社會議題進行結合,本次展覽中展出全新的《遺跡化石博物館》系列創作。因環保意識抬頭與產業轉型,台灣曾經歷大量工廠倒閉時期,藝術家採集廢棄工廠中的機械零件、建築殘塊和周遭植物,透過壓印於陶土之後翻模成人造石,呈現類似植物和動物等不明生物的形象,反思物競天擇下的人類行為和文明歷史的過去風華、現在衰敗和未來。



左上:藝術家涂維政。右上及下圖:本次展出的《遺跡化石博物館》系列作品,在桃園的一間廢棄合金工廠拆除前,「搶救」工廠裡的物件進行壓印翻模。(Photo Credit:忠泰美術館)

《失樂園─當代城市文明的凝視與寓意》以不同時代背景的廢墟及廢棄空間作為闡述的媒介,表現藝術家對於城市地景的多元觀點。透過展覽,期待觀眾能再次省視發展至今的全球化資本主義,以及戰爭等所導致的城市景觀變遷;另一方面,人性的自由意志與欲望的擴張,打造了美好豐饒甚至虛假的樂園,也影響了我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從這些非典型的建築作品中,反思這些空間所存在的矛盾和潛藏的意涵,以及人類與城市文明的相互影響關係。

本展將展至明年4月5日止,12月21日開幕當天下午更有精彩藝術家座談,有興趣的話可別錯過了!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