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工業 Industrial

結合平面設計與群眾的力量!聶永真操刀《紐約時報》 #TaiwanCanHelp設計曝光

由Youtuber阿滴、張志祺,與318運動期間集資共同發起人林祖儀 (沃草共同創辦人)、張少濂(迷走工作坊創辦人)以及設計師聶永真發起「集資刊登紐約時報全版廣告:台灣人寫給世界的一封信」。
在資訊圖文爆炸的今天,你認為平面設計的意義是什麼?「Being not only receptive to change but initiating change.(不要只接納改變,還要促成改變)」 美國圖像設計師 Sheila Levrant De Bretteville曾這麼說。
 
繼太陽花學運後,面對全球深陷新冠病毒COVID-19疫情,這次第二次台灣民間以募資方式購買《紐約時報》全版版面,透過設計的力量表達對國際時事的態度,以贊助者們的名義發出「台灣給世界的一封信」,向世界表達「#TaiwanCanHelp」!



以《Democracy at 4am》為題,2014年太陽花學運募資登上《紐約時報》頭版,並引述美國詩人Emily Dickinson詩詞「Morning without YOU is a dwindled dawn」(沒有你的清晨是黯淡的黎明)為副標。( Photo Credit:紐約時報)
 
集結群募、平面設計、社群網站,台灣再次登上《紐約時報》
 
由Youtuber阿滴、張志祺,與318運動期間集資共同發起人林祖儀 (沃草共同創辦人)、張少濂(迷走工作坊創辦人),以及設計師聶永真發起的「集資刊登紐約時報全版廣告:台灣人寫給世界的一封信」,活動開始不久即達標,累積26,980位民眾的支持,募資總金額更突破1900萬。
 
然而隨著大眾對議題高度關注,發起團隊經過採納群眾建議與討論後,以 #TaiwanCanHelp 為主軸,而非最初的 #ThisAttackComesFromTaiwan。文案亦不針對特定人士,而是呈現台灣在防疫上的成績與願意貢獻的心態;並以「本專案贊助者群體」的名義刊載。
 
調整後的版本已正式於美國時間4/14上午刊登於《紐約時報》,上方印有QR code連結到TaiwanCanHelp的網站。網站不僅整理了可供國外參考的台灣經驗與資源、外媒報導連結,也置入時間軸,記錄從去年12/31至今,全球疫情發展與台灣的應對方式,幫助讀者取得更多資訊。


( Photo Credit:聶永真)

聶永真操刀!三大設計元素表達台灣態度
 
繼《Democracy at 4am》後,聶永真再次操刀此次刊登於《紐約時報》的視覺意象,以簡潔圖像表現深刻意涵。他表示「視覺的首要之務在於第一時間得到閱報人的停留,跟文案不一樣的是,在短暫數秒內傳遞出的訊息只能有一個,且圖像需要避免cliche(老派)。先把人留住,閱報人才有機會更近一步觸及廣告中的訴求。」
 
設計考量以下3大元素:
 
1. WHO三字使用世衛官方字形,主標問句選用世衛標準色藍,將其隱喻提供閱聽人解鎖。
 
2.「WHO can help? 」下方洞口圖像:
隱喻世衛於流行疫情爆發時刻,因反應遲緩與外在政治干擾,所引致的防疫缺口,以及全球深陷的棘手難題。
 
3.「Taiwan」下方出入口圖像:
相對於世衛坐困的視角向度,台灣正積極建立一個通道、一個出口、一個方法學,對外提供最大的幫助。儘管長期以來我們被孤立於國際組織外,台灣官方及民間正持續以實際行動,對全球提供防疫經驗、實際支援與紓解。
 
#TaiwanCanHelp 還能怎麼參與?
 
26980 人贊助《紐約時報》頭版廣告只是個開端,#TaiwanCanHelp 希望將這個理念傳遞給更多人,你可以在 Twitter 或其他社群上使用這個 hashtag 分享這次的視覺設計,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努力,也可以自己創作圖像上傳到#TaiwanCanHelp的雲端,提供大家分享!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