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建築 Architecture

【2021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設計屬於非洲的當代建築!勞力士館展出David Adjaye與Mariam Kamara合作計畫

2021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向世界提問「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How will we live together?),不只是各國與全球優秀的建築事務所共襄盛舉,經典腕錶品牌 Rolex(勞力士)的「創藝推薦資助計劃」也亮相館內!

 

這項計畫多年來以引介多位建築大師與年輕建築師攜手合作,此次邀請到曾獲「RIBA皇家金獎」的非裔建築師 David Adjaye 擔任導師,引導西非尼日新銳建築師 Mariam Kamara 進行創作與挖掘自己的潛能,期間 Mariam Kamara 為家鄉尼日首都設計的「尼阿美文化中心(Niamey Cultural Center)」效果圖、模型與影片現正於 Giardini 勞力士館(Rolex Pavilion)展出,作品不僅直擊當地社會問題,更代表著當代非洲建築師對於「非洲建築」的探尋!
由建築大師帶領新銳的「創藝推薦資助計劃」亮相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勞力士創藝推薦資助計劃(Protégé Arts Initiative)」創立於2002年,兩年一度的資助計劃發掘來自不同領域的年輕藝術家與大師結為師徒,在一定時間內進行一對一指導與創意合作,給予新一代人才具有啟發性的交流、學習機會。

勞力士館起伏反射的立面有手錶機械精緻的氣息。(Photo Credit:©Reto Albertalli)
 
計畫由 Alejandro Aravena、Tatiana Bilbao、 Vishaan Chakrabarti、Norman Foster、Frank Gehry、Daniel Libeskind、林瓔、西澤立衛、Rafael Viñoly 擔任顧問,挑選合適的建築師作為導師,過去包含 Álvaro Siza、妹島和世、Peter Zumthor、David Chipperfield 等建築大師都曾帶領新秀建築師,引導他們走出自己的路。2014年以來已多次參與威尼斯國際建築雙年展,而此次則由 David Adjaye 在 2018-19 年帶領的新銳建築師 Mariam Kamara,展出她的重要設計「尼阿美文化中心」。


(Photo Credit:©Reto Albertalli
 
David Adjaye X Mariam Kamara 探尋非洲的當代建築
 
Mariam Kamara 2014 年創立事務所 atelier masōmī,曾在美國攻讀建築的她,學習西方建築後並沒有直接將國外的技法移植家鄉,反而更注重探尋傳統建築技術、自學尼日建築史,試圖理解並從中延伸創造屬於非洲的當代建築,David Adjaye 形容她就像一位「開拓者」,兩人理念不謀而合。
 
「我認為對於我這一代人,尤其是 Mariam 那一代,他們對非洲感興趣,並了解現代世界的技術,這對非洲社區來說非常難得,能去定義一個城市潛在可行方向的機會。」David Adjaye 說。在著手設計前 Mariam Kamara 總會先諮詢使用者的意見,渴望透過公共建築創造出能反映尼日文化,又可以展望未來的建築。


2018至2019年間,David Adjaye 與 Mariam Kamara 二人為 Kamara 的家鄉尼日首都尼亞美設計一座文化中心。他們因應當地氣候與文化特色,採用簡單實惠、生態環保的材料,創造出滿足當地居民需求、並美化整個社區的場館。以符合永續理念的傳統建造手法,創造出具有非洲風情的新型建築。(Photo Credit:Rolex)

David Adjaye 造訪Mariam Kamara為尼日的小村莊丹達吉(DANDAJI)所設計的 Regional Market。(Photo Credit:©Rolex/Thomas Chéné)
 
一座欲打破尼日殖民時期以來社會鴻溝的建築「尼阿美文化中心」
 
兩人合作期間,Mariam Kamara 同時正操刀設計「尼阿美文化中心」,其基地位置設於曾經切割法國殖民者與當地人的一座山谷之中,這裡即使在 1960 年殖民結束後仍然如同一道隱形的鴻溝,社會上層的富人精英通常生活於原本的法人地區,弱勢群體則居於另一頭。當前尼日政府正試圖透過在這座山谷建造體育館、教育與文化機構等公共建設,讓這裡成為各行各業的人都能聚集之處。
 
然而在非洲大陸的建築發展歷程,「現代性」已經等同於以歐洲為中心的建築設計,David Adjaye 更指出「很不幸的,非洲大陸的現代性一直在引進都會型態,而這些型態卻都並未真正隨著人們成長。現在有很多的大城市,但你總會覺得裡面的建築與社區格格不入。」


Photo Credit:©Rolex/Thomas Chéné)

「尼阿美文化中心」基地圖。(Photo Credit:Mariam Kamara)
 
「尼阿美文化中心」的建設面對的是尼日長年以來的社會界線,如何與社區相輔相成,並且讓兩邊的人能在此自然相遇,是建築設計的一大挑戰。尤其在一個 70% 的人口都是文盲的國家,要讓人願意將設置禮堂、藝廊、公共圖書館的藝文空間當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尼阿美城市模型。(Photo Credit:©Rolex/Reto Albertalli)
 
因此她透過量體的形狀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弧形塔狀外觀不只提供遮蔭、圍塑出多個公共空間,即使不進入建築內部也能在此休息、散步,並且也促進自然通風,幫助建築內部降溫。而建築使用當地製造的泥磚(raw-earth brick)除了能不假外人,找來當地傳統匠人施作,對當地傳統建築致敬;同時亦有永續性,使內部在無需使用空調的狀況下能維持舒適溫度,更讓建築如同拔地而起一般具有尼日土地的生命力。
 
「在非洲或亞洲工作總是有種感覺,你不需要太多,你只需去做一個『盒子』,因為這就比以前人們做得更好了。但我的信念完全與此相反,作為一個非洲的建築師有很多挑戰,我想變得更好、做一些有價值的事情。這就是我想要的,也是 David 傳達給我的。」Mariam Kamara說。

勞力士館展出「尼阿美文化中心」模型(Photo Credit:©Rolex/Reto Albertalli)

勞力士館展出「尼阿美文化中心」模型(Photo Credit:©Rolex/Reto Albertalli)
 
而這六十多年來,勞力士曾多次邀請建築大師們為其設計辦公場所,其中包含米高·格拉夫斯(Michael Graves)、槙文彥(Fumihiko Maki)、日本建築事務所SANAA、隈研吾設計、大衛·齊柏菲(David Chipperfield),各個都非常注重建築的永續性,因此除了 David Adjaye 與 Mariam Kamara 「創藝推薦資助計劃」 期間作品,此次將展出由 Onsitestudio 操刀翻新的米蘭勞力士總部,將19世紀的建築以當代美學與永續性重新詮釋!


由 Onsitestudio 設計的義大利米蘭勞力士總部。(Photo Credit:©Vincenzo Castella)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