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工業 Industrial

《成為洞穴》這本必收!首位登上紐約時報台灣插畫家川貝母攜手紙上行旅鄧彧,以平面裝幀設計極致詮釋新作

「身為設計,最幸運的是可以搶先一步目睹原畫和拜讀文本,51幅華麗畫作,張張都絕美得讓人驚嘆連連。」—紙上行旅 鄧彧。

 

好的裝幀設計不只能反映內容,同時也能為作品增添深度與美感!首位登上紐約時報的台灣插畫家川貝母,睽違六年最新重量級圖文畫冊《成為洞穴》,邀來人氣圖像作者兼設計師鄧彧(紙上行旅)操刀設計,大展紙本印刷裝幀的藝術工藝,從夜光封面到印銀燙黑書衣,整本書透過裝幀設計完整詮釋川貝母的創作,簡直美到讓人沒有不收藏的理由。

接下來就讓鄧彧直接為大家解惑,他是如何操刀設計這本有如藝術品般的《成為洞穴》。
以裝幀設計體現《成為洞穴》深度美感
 
(以下文章為節錄內容,全文刊於紙上行旅FB專頁,由撰文者鄧彧及大塊文化提供,非經授權請勿轉載)
 
川貝母的插畫總有一股神奇魔力能將人的意念抽離、置換,而他的文字亦如畫作充滿魅力,有時甚至力道更為強勁。我必須老實說,觀看此書要非常小心,一不留神,將無法自拔。

這次轉換插畫家身份,以設計師的角色執行此書的裝幀和週邊設計,戒慎恐懼(怕搞砸)又深感榮幸,很謝謝大塊文化、編輯小毛、印務塗和川哥貝母本人對我的信任,歷經三個月小心翼翼地進行設計,終於完成,也放下心中的洞穴。 

書衣以FAVINI 義大利黑色再生皮革紙,透過UV印兩次銀,再加上燙箔,雷射銀&亮黑╱壓K線 。質感絕佳。(Photo Credit:大塊文化)

關於書衣&書封—內封以夜光油墨
 
川貝母的畫作深具視覺張力和細節,任何一張圖作為封面都會非常美麗。農曆年前和編輯Mao、川哥貝母本人見面聊聊順道欣賞原畫aka下午茶,當時在數張畫作中,便被這張「惡魔之眼」的花苞深深吸引。後續收到原畫的掃描檔,在電腦螢幕前看著「惡魔之眼」,將它放大放大再放大,和花苞中的眼睛對視令人感到赤裸,一種即將被看穿、被吸入畫中年輪旋渦的感覺油然而生,同時也深深喜愛上這件作品。


書背放入了「惡魔之眼」的視覺巧思。(Photo Credit:大塊文化)
書衣每個細節都處理的相當精緻。(Photo Credit:大塊文化)
 
過了一陣子收到文本後,讀著〈洞穴料理筆記〉便有了就是它的念頭。我想,《成為洞穴》也可說是川哥貝母本人的料理筆記吧,經過六年的慢火燉煮,逐漸完成,一次端給大家。


左頁為〈洞穴料理筆記〉配圖。鄧彧取此作品局部做為書衣的圖像設計主軸。(Photo Credit:大塊文化)
 
我希望整本書的設定可以從無到有,暗中轉亮,逐步發現洞穴裡的幻象,書衣因此將原畫的鮮豔多彩轉為低調內斂的黑銀色系。選擇紙張時,心中預設的顏色為黑色,翻閱黑色紙樣,這款義大利皮革紙似氣孔的紋路,讓我自然而然地聯想到川哥貝母本人,當時心想,一般傳統印刷應該不太好印,便翻了翻紙樣的介紹:「皮革紙甲蟲紋是構思於大自然生物之甲蟲表面網洞⋯⋯。」這又讓我想到川貝母畫作中常見、類似昆蟲的奇幻生物,內心決定就是它了。
 
考量紙張性質,書衣使用UV印刷,為使中間花苞及銀色更飽滿突出,局部(花苞和前後折口)印了兩次銀,書名、作者及書背的眼睛燙印雷射銀箔,書衣背面的作者簽名則燙亮黑。 因此當書衣立起了洞口,往洞內窺視可見躲藏在書封的生物,黑色的紙張讓生物們顯得更加絢麗奪目,引人入穴。

內封為夜光墨,透過此設計可體現出閱讀上的樂趣,同時也讓大家藉此經驗進入川氏洞穴。(Photo Credit:大塊文化
上了夜光墨的內封,白天可將書衣脫掉,讓書封吸收日光。(Photo Credit:大塊文化

上了夜光墨的內封,夜裡便可見隱隱發光的洞穴生物。(Photo Credit:大塊文化

關於內頁—特色印刷、六色色紙

初步討論洞穴的樣貌,我們都覺得此書可以不單純定位為作品集或是小說集,抑或是圖配文的書,可以用更開放的方式進行。我們希望讀者翻閱畫作時不會被文字的敘述所侷限,閱讀文本時亦不會受限於圖像。因此決定將圖文拆成兩部份,各自獨立又互相連結,增加更多圖與文的想像空間。


內頁圖像作品。(Photo Credit:鄧彧
 
圖與文等同重要,設定頁數時將它們制定成各自一半的頁數,讓彼此的份量看起來差不多。而畫作部份,收錄年份橫跨2013至2021年,不同時期的川貝母其畫風也隨時間推移而改變,為使書中畫作與畫作之間更具關聯性及統一感,加入了第五色——銀色,藉由特色銀的中性性質連結作品間的關係,並襯托畫作本身的亮麗色彩,也呼應洞穴外的書衣。 
 
考量每張作品的獨特性,畫作的編排設計不採用固定的格式,每件作品都有自己的編排方式。除了完整呈現作品,也擷取畫中局部元素結合印刷效果,試圖嘗試更多圖像的可能性。
 
至於內頁印刷更費盡大家的心力,為了呈現川貝母原畫鮮豔且帶有螢光的色彩,先將畫作掃瞄並輸出數位樣,以數位樣、原畫為基準請分色師傅、印刷師傅來回校色調整,再依據師傅的經驗,在紅黃墨中添加特定比例的螢光油墨製成。


內頁圖像作品。(Photo Credit:大塊文化
  
  鄧彧藉由特色銀的中性性質連結作品間的關係。(Photo Credit:大塊文化

文本則選用六種不同顏色的色紙印刷,延續圖像頁的色彩感,讓整本書不過於區分成圖文兩塊。而色紙的選擇和排序則以川貝母畫作的用色為依據,早期橘黃居多,近期出現更多元的螢光粉紅、螢光粉藍等。色紙曾因庫存因素經歷過換紙,重新選擇的紙張,原以為會被印務阻止(預算爆爆),沒想到也是過關了,真是感恩。
 
此書圖文分開編排,文字並以川貝母常用色彩的六色色紙印製而成。(Photo Credit:大塊文化)
透過圖文分開編排的方式,讓閱讀更具有自己的節奏感。(Photo Credit:大塊文化)
這配色也太美了。光是看編排就忍不住沉醉。(Photo Credit:大塊文化)

台灣插畫家 川母貝 Inca Pan
成長於屏東滿州,目前專職插畫與小說創作。喜歡以隱喻的方式創作圖像,作品常發表於報紙副刊,亦受美國《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之邀繪製插畫並登上封面。著有短篇故事集《蹲在掌紋峽谷的男人》,並入圍2016台北國際書展大獎小說類年度之書、入選九歌《104年小說選》、《106年小說選》。
 
台灣插畫家兼設計師 紙上行旅  鄧彧
 
台灣插畫家,台北人,畢業於台灣藝術大學古蹟修復系,曾任職於數位媒體和包裝設計公司,現為鄧彧藝術設計工作室負責人,從事平面設計與插畫等工作,並經營自創品牌「紙上行旅」。
 
 
《成為洞穴》

川貝母繼《蹲在掌紋峽谷的男人:川貝母短篇故事集》後最新力作。51幅繁美畫作+51篇奇想極短篇,構築出充滿豐富隱喻和象徵的魔幻世界。圖文可獨立欣賞,一幅圖、每一篇文,乍看之下是各自獨立的故事,但讀者漸漸在閱讀過程中建立起關於「洞穴」的宇宙觀。
 
作者:川貝母
出版:大塊文化
編輯:Mao PoPo
印務:塗 Shihchen Tu
設計:鄧彧Teng Yu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