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建築 Architecture

集聚明治到昭和時代36座代表性建築、400件珍稀手稿物件,京瓷美術館首次大型建築展《現代建築的京都》將登場!

若曾造訪京都,從保存完好的古代神社、宮殿,到先前才由建築師青木淳操刀修復和洋折衷的「京都市京瓷美術館」,或是日本建築師大谷幸夫操刀,打造充滿現代感與前衛氣息的「國立京都國際會館」,不同年代與背景融於一座城市,走出門便彷如身臨一座建築博物館!

 

此次京都市京瓷美術館開館周年紀念展「現代建築的京都(Modern Architecture in Kyoto)」精選 1868 年到 1970 年代初期的 36 座建築,以及其中 400 多件稀珍的手稿、模型、家具、照片與影片,細細梳理建築之於京都的意義,也是開館以來首度舉辦大型建築展覽!
京都從西元八世紀創立以來,一直都是日本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即使在明治時期將首都遷往東京時,曾一度面臨衰落,卻也在重建的過程中,發展出許多具有現代主義精神的建築,同時大量保留下明治年代之前的古建築,持續沿用至今,讓京都成為日本別具歷史內涵的城市。此次展出建築,時間軸橫跨明治(1868-1912)、大正 (1912-1926)與昭和時期(1926-1989),並依照建築脈絡分為六大部分:
 
1. 「近代的古都再生」明治時代遷移首都,低潮後反而為京都帶來一股新建築氛圍
 
自平安時代(794-1185 年)開始,京都作為皇城所在地有千年之久,世襲貴族與封建領主都在此生活,直到明治年間,日本首都遷徙至東京,同時面臨幕府的動亂,使得街市荒廢、面臨衰落,然而這段時期,卻也促使官方與民間紛紛致力於教育和工業建設,透過吸收西方思想與建築技術來振興京都。
 
比如將當時為了促進日本國內產業發展的「國內勸業博覽會」,在東京舉辦三回後,京都爭取成為第四回博覽會的舉辦地點,並特別修建「平安神宮」舉辦〈平安遷都千百年紀念祭〉,紀念平安時代桓武天皇遷都至平安京(京都)。又如水利建設「琵琶湖疏水」計畫,將滋賀縣琵琶水輸往京都,當時許多重要的建設工程,如今都成為京都重要的文化資產。

「琵琶湖疏水」工程建設了一系列水利設施,今日外牆砌著紅磚與莊嚴石造構建的「琵琶湖疏水舊御所水道幫浦室」,便是當時為將防火用水加壓輸送至皇宮後山上的儲水池而建造。當年僱請的建築師片山東熊,更是東宮御所(赤坂離宮)、京都國立博物館等著名建築的設計者。(Photo Credit:京都市上下水道局)
 
本區展出建築:第四回國內勸業博覧會與平安神宮、琵琶湖疏水舊御所水道幫浦室、京都市明倫尋常小学校(現為京都藝術中心)、島津製作所河原町舊本社(現為FORTUNE GARDEN KYOTO)

2. 「宏偉的古典建築」精緻的巴洛克、文藝復興風格是如何登上古都京都建築殿堂?
 
西方建築風格在在明治時代後期(1868-1912 年)開始盛行於京都, 精緻的巴洛克、文藝復興、都鐸和西班牙風格開始出現在政府機關、銀行和私人住宅的建築中。 
 
建築師片山東熊 1897 年的作品「帝國京都博物館」便融入了法國巴洛克樣式的磚造;曾宴請過伊藤博文、大隈重信、山縣有朋等明治時期重要政治家的「長樂館」,是當時京都著名的迎賓館,1909年落成,室內由美國建築師 James McDonald Gardiner 設計,其最大的特色就在於空間中融入了新古典、洛可可、新藝術樣式,以及中式與日式風格,風格多元大膽而華美。

帝國京都博物館(現為京都國立博物館)表門番所正面圖(左)、柱頭裝飾木雕原型(右)。(Photo Credit:京都国立博物館)
 
 

室內由美國建築師 James McDonald Gardiner 設計的「長樂館」。(Photo Credit:長樂館)
長樂館(舊村井吉兵衛京都別邸)中大正年間的螺鈿細工之椅。(Photo Credit:三吉史高)
 
本區展出建築:帝國京都博物館(現為京都國立博物館)、京都府廳舊本館、長樂館(舊村井吉兵衛京都別邸)、下村正太郎邸・中道軒(現・大丸ヴィラ)、旧外務省東方文化学院京都研究所
 
3. 「連結日本與西方的建築」和洋折衷手法,為近代建築開出一片新天地
 
在明治初期日本開始研究西方建築後,人們也開始思考「什麼樣的建築適合日本?」
 
學習西式建築之外,當時的建築師也開始參考中國、中東元素,並回望日本傳統建築,藉此調和文化差距。而 1933 年開館、日本最老的公立美術館「大礼記念京都美術館」,也就是現在的「京都市京瓷美術館」,便是和洋折衷最好的例子之一。建築師前田健二郎採用「帝冠樣式」,以鋼筋混凝土構造來演繹傳統日式建築,是當年相當盛行的做法,如展中大雲院祇園閣、京都市役所本館等等,都是當年盛行的和洋折衷風格建築。(延伸閱讀:2020年最期待的美術館改造:京都平安神宮旁 KYOCERA 美術館華麗變身


前田健二郎採用「帝冠樣式」所設計的大礼記念京都美術館(現為京都市京瓷美術館)。(Photo Credit:来田猛)

京都大倉別邸(現為大雲院)祇園閣模型。(Photo Credit:森美術館、Photography by 来田猛)
 
本區展出建築:舊真宗信徒生命保險株式会社本館(現為本願寺傳道院)、京都大倉別邸(現為大雲院)祇園閣、京都市役所本館、聽竹居(舊藤井厚二自邸)、大礼記念京都美術館(現為京都市京瓷美術館)
 
4. 「傳教建築」隨著西方宗教而改變京都生活的建築
 
明治初期隨著開國後西方思想技術的引入,天主教、基督新教、英國聖公會、俄羅斯東正教教派,也紛紛於京都建立基地傳教。如對京都現代教育、婦女權利影響重大的基督教大學「同志社大學」,便是日本傳教士新島襄在美國四處演說、集聚募款後歸國建校。校園中最具特色的紅磚建築,包含由德國建築師 Richard Seel 設計的「同志社克拉克記念館」、美國建築師 Daniel Crosby Greene 設計的「同志社禮拜堂」,都是當年相當出色之作。


德國建築師 Richard Seel 設計的「同志社克拉克記念館」。(Photo Credit:同志社大学)
同志社久良留久神學館建築設計圖。(Photo Credit:同志社大学)
 
本區展出建築:新島舊邸、同志社克拉克記念館、同志社禮拜堂、平安女学院明治館
 
5. 「城市生活與現代性」在街道巷弄打開完美保留古典風華之門
 
除了當年大戶人家的宅邸、宏偉的博物館,一般常民生活的小店家,也不時可以看見新舊融合,在現代性生活裡保留傳統空間元素。
 
比如走在熱鬧的四条河原町一帶,這裡便有前身為西洋料理餐廳的「東華菜館」,外牆上還可見巴洛克風格,將扇貝、章魚、魚、蔬菜等食材雕刻於上;或是1934年創立至今一直保持著古典風格,成為第一個被納入日本有形文化財產的咖啡廳「弗朗索瓦咖啡廳」,都為京都的城市景觀帶來既新穎又復古的獨特氛圍。

「東華菜館」的前身為西洋料理餐廳「矢尾政」。(Photo Credit:京都市京セラ美術館)
 
本區展出建築:日本銀行京都支店(現為京都文化博物館別館)、西洋料理餐廳「矢尾政」(現為東華菜館)、麵包店「進進堂」(現為進進堂京大北門前)、日光社七条営業所 (現為富士ラビット)、弗朗索瓦咖啡廳 Francois
 
6. 「住宅與現代社區」由住宅感受嶄新質感生活方式
 
而到了明治時代後期,人們開始追求更好的居住品質,許多學者、藝術家和作家開始從京都市中心遷往郊區,希望尋求一處安靜寬敞的居住環境,享受自然、山中美景與現代社區生活。 
 
如京都大學附近的北白川地區就有一處靜謐的住宅區,吸引許多學者、教授於此生活,因而又被稱為「學者村」,被譽為「日本的達爾文」遺傳學權威駒井卓博士也居住於此。駒井夫婦在 1927 年邀請美國建築師 William Merrell Vories 為他們打造自宅,以灰砂泥漿製作牆面與拱窗的外觀,具有當時美國盛行的西班牙風格,不過在屋頂上卻又選用紅色的日本瓦片,並在室內搭配了和室元素,建築雖為和洋折衷,卻非刻意表現,每處細節都植基於讓生活更舒適便利的考量,也散發出當時對於居住品質的嚮往。

位於北白川學者村的「駒井家住宅」。(Photo Credit:公益財団法人日本ナショナルトラスト)
 
本區展出建築:無鄰菴(舊山縣有朋京都別邸)、吉田神樂岡就谷川住宅群與「茂庵庭園」(舊谷川茂庵茶苑)、衣笠絵描き村・木島櫻谷舊邸、北白川學者村・駒井家住宅、堀川団地
 
7. 「理想現代主義建築的京都」充滿變革與挑戰的年代,打造出一個個前衛的時代建築
 
二戰前,建築師追求理性的設計,戰後建築師則需面對國際建築潮流與重建需求,在新時代中,創造融入傳統元素又展現現代性的建築。此區展出眾多建築師對於時代的思考,其中由大谷幸夫所設計的「國立京都國際會館」,絕對是日本建築史上的重要代表之一。
 
作為舉辦國際會議的場館,大谷幸夫融入日式神社、民宅常見「合掌造」形式等在地文化的建築姿態,同時又透過靠山壁面設計傾斜的梯形外觀,呼應周圍群山環繞,取代一般方正建築可能為此環境帶來的壓迫感,完美揉合傳統與國際現代建築語彙。當年這種思維,營造出日本獨一無二的建築潮流,時至今日仍然是時代的標誌。


由大谷幸夫所設計的「國立京都國際會館」。(Photo Credit:国立京都国際会館)
 
本區展出建築:京都中央電話局西陣分局舍(現為西陣産業創造會館)、京都帝國大學(現為京都大學)樂友會館、舊本野精吾邸、鶴巻邸(現為栗原邸)、京都帝國大學(現為京都大學)花山天文台、同志社アーモスト館ゲストハウス、京都大學綜合體育館、國立京都國際會館
 
■ 京都市京瓷美樹館一周年紀念展《現代建築的京都》(モダン建築の京都)
展期:2021年9月25日(週六)-12月26日(週日)
地點:京都市京瓷博物館(新館 東山キューブ 
地址:京都府京都市左京区岡崎円勝寺町124
官方網站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