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Art

在重複中呈現最純粹的靈性!印尼藝術家瑟提亞萬首次在台個展「靈語」,7,000片手工赤陶創作超越物質的精神

「瑟提亞萬所提供我們的藝術既強大又溫和,具有無限的一致性,是任何事物的意象;既是物質又是非物質,既是形而上的又是精神性;奇妙的是,形成更大構圖中的每件小陶瓷作品,它們的圖案在這個過程中變成了對光的召喚,每一個都各自傳遞出一種空靈的節奏,它們合在一起時,便是光、形式和顏色的韻律。」 ---「靈語」策展人龔若靈

 

「人」的存在、與萬物的關係,是我們對靈性永無止盡地探尋。這次安卓藝術攜手曾任職佳士得「現代與當代東南亞藝術部門」主管逾十年的重磅藝術專家龔若靈,推出印尼當代陶瓷藝術家艾伯特·約拿桑·瑟提亞萬(Albert Yonathan Setyawan)的台灣首次個展「靈語」(Speaking In Tongues),將帶來由近 7,000 片手工燒製揉捏的小塊赤陶,組成 11 個內含秩序與規則而散發神聖感的大型裝置,觀者不僅能在獨特的空間氛圍中感受無以倫比的內在寧靜,也可體驗這位技藝精深的藝術家作品及其背後的深刻思考。
在重複的過程中,超越物質、感知靈性——印尼當代陶瓷藝術家瑟提亞萬
 
1983 年出生的艾伯特·約拿桑·瑟提亞萬(Albert Yonathan Setyawan),自萬隆理工學院美術系畢業後,即前往日本京都精華大學對陶瓷進行研究與進修博士,目前居住於京都,並持續在此從事創作。最廣為人知的,大概是 2013 年瑟提亞萬獲選為五位代表印尼參加第 55 屆威尼斯雙年展的藝術家之一,當時他以 12,000 個微型的舍利塔組成參展作品《宇宙迷宮:寂靜之道》,令眾多業內人士眼睛一亮。後續亦參與日本東京森美術館「太陽雨: 1980 年代至今的東南亞當代藝術」,及澳洲國立美術館的「當代世界:印尼」。


印尼當代藝術家 艾伯特·約拿桑·瑟提亞萬。(Photo Credit:安卓藝術、Photography by 朱淇宏)

《吐火》 Ignivomous,  2022, 粉漿澆鑄赤陶, 214 x 214 cm (384 pcs)。
(Photo Credit:安卓藝術、Photography by 朱淇宏)

《吐火》 Ignivomous,  2022, 粉漿澆鑄赤陶, 214 x 214 cm (384 pcs) (局部)。
(Photo Credit:安卓藝術、Photography by 朱淇宏)

「靈語」(Speaking In Tongues)展覽一隅。(Photo Credit:安卓藝術、Photography by 朱淇宏)
 
他探索著人類身體的存在、感官經驗、與其他生物的交流互動,以及自然與精神世界之間的關聯性,經常可見其陶藝先創造出人型、動物、植物或組合彼此元素的形象,再重複製作出一定的數量,最後將其以幾何圖形、宗教符號排列成完整作品。其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瑟提亞萬並不僅著墨於最終呈現的實體成果,「重複」製作、排列的儀式過程對他而言亦相當重要。
 
安卓藝術總監李政勇表示:「瑟提亞萬在創作大型作品過程中多次重複製陶的一系列動作,讓他靜心地觀察陶土由軟到硬的轉變,並逐漸體悟其中映射的人類自身不斷變化的存在狀態。通過將陶製品在空間的排列、延伸與展示,藝術家讓我們置身於超越物理空間的精神領域,與他一起激發對於生命意涵的反思與探索。

印尼當代藝術家 艾伯特·約拿桑·瑟提亞萬。(Photo Credit:安卓藝術、Photography by 朱淇宏)
 
《靈語》透過以 7,000 件赤陶疊加出純粹的精神性,連結著每一位觀者
 
「靈語」集結了瑟提亞萬最近兩年的創作結晶,策展人龔若靈表示,在親手創作每一塊陶瓷時,藝術家都堅信自己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會構成陶瓷作品無形光環的一部分。對他來說,藝術核心並非集中在神性上,而是對於人性的渴望和潛能具有堅定不移的信念。因此,透過訓練有素但不完美的雙手,那些物件表面上所留下可見的每道觸摸和操作,伴隨著緩慢的沉思和視覺的發現,為這些作品注入了一種親近感,將觀眾與藝術家連結起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瑟提亞萬的創作並未止步於製陶完成的瞬間,而是涵納入作品的組裝、上牆、及建構陶件和空間轉化出的整體經驗維度,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才能真正「完成」他的藝術創作。


「靈語」(Speaking In Tongues)展覽一隅。(Photo Credit:安卓藝術、Photography by 朱淇宏)
(左)《靈知的連結 I》 Gnostic Nexus I, 2020, 粉漿澆鑄赤陶 terracotta, slip-casting, 134 x 134 x 3 cm(局部)。
(右)《複殖亞綱》 Aeviternum, 2022, 粉漿澆鑄赤陶 terracotta, slip-casting,210 x 210 cm (536 pcs)(局部)。
(Photo Credit:安卓藝術、Photography by 朱淇宏)
「靈語」(Speaking In Tongues)展覽一隅。(Photo Credit:安卓藝術、Photography by 朱淇宏)
《捕捉寂靜》 Capturing Silence, 2019, 粉漿澆鑄赤陶 terracotta, slip-casting, 視場地而定 Variable (局部)。(Photo Credit:安卓藝術、Photography by 朱淇宏)
「靈語」(Speaking In Tongues)展覽一隅。(Photo Credit:安卓藝術、Photography by 朱淇宏)
《潛意識的心靈格柵》 Subliminal Mind Lattice, 2022, 粉漿澆鑄赤陶 terracotta, slip-casting,180 x 600 cm (1680 pcs)。(Photo Credit:安卓藝術、Photography by 朱淇宏)
《潛意識的心靈格柵》 Subliminal Mind Lattice, 2022, 粉漿澆鑄赤陶 terracotta, slip-casting,180 x 600 cm (1680 pcs) (局部)。(Photo Credit:安卓藝術、Photography by 朱淇宏)
 
安卓藝術總監朱倢瑢指出,本次畫廊團隊動用前所未有的人力與時間,與藝術家一起完成了創作。其中 4 公尺高 17 公尺寬的大作《無窮》(Infinitude)由 2,552 片雨滴狀陶塊組成,是現場拼裝件數最多的作品,「觀者可從繁密龐大圖騰的裝置中,同感於團隊的辛勤工作與反覆操作的儀式,進而從龐大的時間與精力無形疊加中,體驗到一種純粹的神聖與靜默,就好像走進如吳哥窟或聖保羅大教堂這樣雄偉的建築時,很難不感到震攝而難以言語」

「靈語」(Speaking In Tongues)展覽一隅。(Photo Credit:安卓藝術、Photography by 朱淇宏)
《無窮》 Infinitude,  2022, 粉漿澆鑄赤陶 terracotta, slip-casting, 400 x 1700 cm (2552 pcs) (局部)。(Photo Credit:安卓藝術、Photography by 朱淇宏)
 
瑟提亞萬不僅將「親近的宏偉」作為他藝術實踐的基礎,更將其轉譯為一種去除任何制度化宗教的精神感。儘管展覽的名稱來自於宗教(基督教)中的語彙「Speaking in Tongues」,有「用難以理解的語言佈道」之意,但藝術家本人並未賦予作品宗教性的意義,似乎打算引導觀眾進入一個有效上演雙關語的文字遊戲。
 
瑟提亞萬曾經說:「我可以解釋我在每一件作品中使用的符號的來源,或者具體指出我的靈感來源或者形容作品的形態,但是文字總是不能充分表述我的思想和作品的感覺。對我來說,創作過程中的各種體驗,包括單調重複的塑形,建模,和燒制陶土的動作,不僅僅豐富了作品意義,還成為作品核心的重要組成部分。」藝術家因為時時感到語言和作品含義的差距,給此次展覽起了富有宗教意涵的名字,既是一種比喻,又有玩笑之意。就像他那多層意涵的藝術創作,只有親臨體驗才能體會其意。


《起源– 生之花 I》 Provenance - Flower of Life I, 2022, 粉漿澆鑄赤陶 terracotta, slip-casting, 150 x 137 cm (325 pcs)。
(Photo Credit:安卓藝術、Photography by 朱淇宏)
《起源– 生之花 I》 Provenance - Flower of Life I, 2022, 粉漿澆鑄赤陶 terracotta, slip-casting, 150 x 137 cm (325 pcs) 局部。(Photo Credit:安卓藝術、Photography by 朱淇宏)
《起源– 生之花 II》 Provenance - Flower of Life II, 2022 粉漿澆鑄赤陶 terracotta, slip-casting, 147x 134 cm (235 pcs)。(Photo Credit:安卓藝術、Photography by 朱淇宏)
 
■ 印尼當代藝術家 艾伯特·約拿桑·瑟提亞萬個展「靈語」(Speaking In Tongues)
展期:2022年6月7日-7月14日
地點:安卓藝術(台北市內湖區文湖街20號1樓)

關於藝術家
艾伯特·約拿桑·瑟提亞萬(生於 1983 年,印度尼西亞)是一位當代陶瓷藝術家,於萬隆理工學院取得了視覺藝術的碩士學位,在京都精華大學繼續他在當代陶藝方面的研究,并最終獲得博士學位目前在日本東京居住并工作。他潛心研究「重複」這一動作的意義,諸如為何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自然遵循某種模式,同時藝術家也探索陶土的物質性和世系傳承,并以此為根基進行了一系列在當代陶瓷領域的創作。在陶藝之外,藝術家也延伸出了一系列其他的媒材的創作,包括繪畫,多媒體裝置,表演和影像記錄。
 
關於策展人
龔若靈 1996 年加入佳士得新成立的現代與當代東南亞藝術部門,並於 2000 年成為該部門主管 ,為許多東南亞藝術家奠下超越前例的輝煌紀錄,亦逐步以專業及學術樹立了此領域的典範。該部門由新加坡遷往香港之後,龔若靈在 2011 年離開佳士得。 2016 年,龔若靈創立KRL Art Advisory,致力於策劃思想深刻、同時帶著有趣視角或實驗精神的東南亞當代藝術展覽。KRL Art Advisory是一個流動性的策展主體,策略性地於不同城市呈現策劃內容,其唯一宗旨是帶領藝術家超越家鄉的疆界並維繫在地觀者及藏家聯繫。龔若靈亦致力於東南亞現當代藝術的評論書寫與策展工作。
 
關於安卓藝術
安卓藝術 2010 年成立於台北,是一個推廣台灣、亞洲、和國際藝術家的當代藝術平台,同時致力於策劃創新且具有啟發性的展覽項目,藉由不同地區策展人和美術館的合作計畫,落實本地和國際藝術文化交流。成立以來,安卓藝術多次將台灣藝術家推廣至  北京、香港、馬尼拉等地的空間展出,2017 年起更於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上成功推出石 晉華的「行路一百公里」、李明則的「遊俠戲影」,以及日本藝術家大卷伸嗣的「臨  界之氣-時空」等項目,獲得國際藝壇矚目。2019 年起,安卓藝術與關渡美術館合作,接續以「光年:傅饒」、「存在的細語:大卷伸嗣」、「潮汐時間表:瑪莉娜.
克魯斯」等展覽,深化旗下經紀藝術家的學術能量。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