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建築 Architecture

阿里山新一代檜木列車「福森號」!4大亮點設計突破傳統火車功能性思維,打造移動美術館般的車廂

「阿里山軸帶重塑計畫」第二階段將陸續登場!首先亮相為歷時近三年打造的「阿里山新一代檜木列車」,由林鐵文資處委託「好立設計」打造車廂外觀與內裝、「煜翔機械」設計車體,三方共同討論,有別於過往單純考量載客運輸的思維,全新列車「福森號( Formosensis)」不僅重新以旅客體驗的角度審視功能性,更邀請設計團隊以設計美學重新詮釋阿里山,期望讓遊客體驗到最具阿里山精神的鐵道之旅。

【延伸閱讀】「阿里山軸帶重塑行動」第一階段亮相!吳書原、鍾秉宏、周書賢等五位設計師,走入山林打造林鐵新美學

亮點 1:以阿里山檜木打造「新一代檜木列車」

 
由張鶴齡建築師與王曉莉設計師創辦的「好立設計」,曾以新式木構造完成嘉義市西區遊民收容所的再造,尤其對於嘉義擁有高山森林資源與山下木都,仿若「兩個森林」的概念為之著迷。
 
兩人作為阿里山新檜木列車設計顧問,研究過程越發理解「阿里山」是一個寬闊深邃的概念:跨越了 3 個氣候帶、涵蓋 15 度的溫差,阿里山擁有日出、雲海,也包羅山林探索、原民文化,生態系更孕育著這座 250 萬年前形成的島嶼記憶。因此,他們希望新的列車設計不只是交通工具,而能讓旅客由山下嘉義木都穿梭林間抵達山上森林的過程,即可感受阿里山的故事。

阿里山新一代檜木列車由林鐵文資處攜手好立設計、煜翔機械打造。(Photo Credit:林鐵文資處 吳明翰)
車廂外觀可見使用大片檜木枚板,營造出列車簡約大器的感受。(Photo Credit:林鐵文資處 吳明翰)
 
首先,他們選擇阿里山盛產紅檜與台灣扁柏的特色出發,使用檜木打造新一代列車。
 
你知道嗎,全球只有台灣、美國、日本三個國家生長六種檜木!台灣特有種「紅檜」與「台灣扁柏」就佔其二,其木材細緻均勻耐腐、耐朽、防蟲且具精油,為上選的高級木構建築、船舶與車輛材料。它們多生長在海拔 1,800 至 2,600 公尺的山地,阿里山的霧林帶是最適合生長之處。

(Photo Credit:林鐵文資處 吳明翰)
 
因此,本次 6 節檜木車廂特別採用國產材紅檜、台灣扁柏搭配鋼構骨架打造,兩位設計師指出,「車體外觀捨去所有主觀的圖騰,褪去精工的雕琢,以檜木為唯一的材料,其中甚至包含了上世紀流浪日本後回歸的台灣檜木。」
 
在外觀上,「不同於前一代列車的 9 公分板,新一代檜木列車立面依據車體的結構設計,於外觀呈現最少的垂直分割,以(無拼接原木板)『枚板』的大器將檜木的表情釋放,隨著不同的木紋理深淺,六節木構車廂以不同個性融入於嘉義及阿里山的兩個森林裡。」

外表的檜木板由原本的9公分寬加大為40公分枚板,每片木板邊緣進行倒角處理,呈現立體感。(Photo Credit:林鐵文資處 吳明翰)
(Photo Credit:林鐵文資處 吳明翰)
 

亮點 2:從旅客視角設計、打造「移動美術館」般的車廂空間

 
內部設計從「乘車者觀點」思考,車廂空間順應車體結構畫出弧形如美術館的穹頂,並加大開窗面積,希望乘客觀看窗外風景能有近乎無邊際的感覺,獲得最多綠意、陽光及視景。同時,「好立設計」也預留車廂內掛畫與賞畫的空間,期望未來能納入具阿里山代表性的經典畫作。

窗框寬度為由阿里山號的146公分加大至168公分,超大景觀窗搭配黑色烤漆窗框。(Photo Credit:林鐵文資處 吳明翰)
(Photo Credit:林鐵文資處)
 
對於乘坐細節也毫不馬虎,座位區採用進口皮革包覆高彈性泡棉的人體工學座椅,在表皮以車縫線加強立體感;搭配側牆的壁燈與茶鏡,多段情境模式間接燈光,可依不同環境設定對應照明,燈光散射於木材,營造出柔和溫馨的氛圍,加上空氣中天然紅檜與台灣扁柏特殊香氣,藉由材料與空間的純粹,讓訪客在旅程中開啟敏銳的五感探索。設計團隊認為,如此一來,「阿里山不再是單一的概念,林鐵也不再只是交通運具,乘坐的過程可能就是旅途的目的,旅程終會結束,但回憶會留下。」

宛如穹頂的弧形天花板、地板、牆面、桌板與座椅扶手全部以檜木製成。(Photo Credit:林鐵文資處 吳明翰)
(Photo Credit:林鐵文資處)
優美柔和的燈光下,乘客可感受檜木歷經長久歲月生長的精緻溫潤質感。(Photo Credit:林鐵文資處 吳明翰)
 

亮點 3:林鐵突破傳統交通工具思維,重新詮釋阿里山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林鐵文資處在車輛打造上,多以交通運具的功能性為主要考量,溝通過程較為單純,但「新一代檜木列車」希望從設計與美學角度重新詮釋阿里山精神,過程有公部門、製造商與設計團隊三方合力,無論是工作模式或時程掌控,都有較多不確定性,過程中有更多困難需要互相協調及克服。

林鐵處與煜翔機械討論出風口問題。 (Photo Credit:社計事務所)
 
以冷氣的出風口設計為例,一方面希望能維持車廂穹頂概念的完整性,同時也需要考量車廂內的冷熱均衡與空氣的流通均勻。林鐵文資處居中邀請熟悉冷凍空調技術的機械技師公會理事長、台北科技大學的柯明村教授,以及林務局的美學顧問團隊,集結了不同面向的專家共同討論,最終才決定選以細緻的金屬邊框圍繞長型出風口,回應車廂整體的設計語彙,出風口內部細節也以黑色塗漆增加整體色彩的一致性,在美學跟實際工程的磨合中取得平衡。

出風口、窗框細節。(Photo Credit:好立設計)
材料細節。(Photo Credit:好立設計)

上述提到的人體工學座椅,也是考量到阿里山鐵路全線通車後,搭乘時間更長而特別進行設計。從椅背斜度、縫線的立體度都會影響舒適度,都是經過數次打樣,由林鐵文資處、設計團隊與製作團隊多次親自試坐確認確認座椅的細節。

座椅試坐。(Photo Credit:社計事務所)
 

亮點 4:行駛平穩、導入第三方單位認證增加安全性

 
火車的穩定度一直以來都是重要的課題,根據林鐵文資處過往營運火車的經驗,「轉向架」設計為其中關鍵,因此林鐵文資處與煜翔機械以歷代車廂中最高速、最平穩的「中興號」轉向架,加以改良優化,降低重心,行駛更加平穩,增加安全性。空調系統也由舊式的箱型改為分離式,大幅減少噪音的干擾,讓旅客能安靜享受阿里山風景。且整個打造過程特別導入第三方 IV&V (Independent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獨立驗證與認證)來兼顧美學與列車的安全性。

車廂內部施工過程與細節確認。(Photo Credit:好立設計)
林鐵識別與檜木列車。(Photo Credit:社計事務所)
林鐵原始 logo 也可見於車廂側邊。(Photo Credit:好立設計)

 

「新一代檜木列車」取名上,因檜木建材取自美麗寶島福爾摩沙(Formosa)的高山森林,英文以紅檜學名 Chamaecyparis formosensis 字尾「Formosensis」為名,中文「福森號」則寓意著福氣的森林,也是希望乘坐福森號的旅客能有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感受。車廂中檜木的溫潤、變換的窗景,讓搭火車的意義不僅止於交通,在過程就能感受到自然森林與人文的美好。
 
(Photo Credit:社計事務所)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