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gis,專心耕耘的好騾
成立於 1976 年的 Magis,幸運地趕上60年代開始的塑料風潮,以色彩繽紛的塑料家具脫穎而出,成為時下最有形有色的前衛品牌。創辦人 Eugenio Perazza 就像品牌形象中的「騾」,奮而不懈地致力開發新科技,以求締造塑料不可替代的工業設計地位,無論是射出成型灌模,或是世上首度採用氣體射出成型技術 (air moulding) 創造家具,皆讓 Magis 以平實價格呈現最前衛新穎、幽默風趣的創意,快速化為當代義大利設計標誌。
Magis 原為拉丁字,有「More」(更多) 的含意。以下,讓我們從更多面向來了解這個以騾自比的義大利品牌,探索紅色圈圈背後的更多故事。
Magis 原為拉丁字,有「More」(更多) 的含意。以下,讓我們從更多面向來了解這個以騾自比的義大利品牌,探索紅色圈圈背後的更多故事。
眼尖的人們,應該能夠清楚洞察國內家具市場生態有著「真品」及「仿真品」兩大市場區塊,走一趟台北市文昌街,來自世界各地知名設計師的 (仿冒) 作品,形形色色琳瑯滿目躍於眼前。筆者甚至在幾年前,在某大量販店看到知名德國設計師 Konstantin Grcic 高腳吧檯椅 Miura 仿冒品 (圖左),被掛上無理便宜的價格牌出售著。據了解,台灣廠商的技術並不輸國外知名傢俱品牌,甚至許多廠商也是這些品牌的代工上游。而 2004 年法國知名設計師飛利浦史塔克 (Philippe Starck) 來台灣成立 The Key 計畫時也曾說過,台灣是個能夠生產任何東西物品的神奇所在。既然如此,為甚麼市場還是充斥著大量的仿冒品? 且讓我們由台灣仿冒最大量的 Bombo Stool (圖右) 製造商 Magis 為鏡,認識這個家具設計品牌的成功經驗。
Magis 成立於 1976 年的義大利,以塑料製造起家,並經歷塑膠產品普及化的年代,成為現代工業化社會的象徵指標。有趣的是,雖然 Magis 已經貴為聞名世界的現代家具品牌,其產品的生產製造並沒有因為義大利當地生產成本價格偏高而外移,自始自終,他們的血液、骨肉到外皮幾乎都是紮紮實實的 made in Italy。Magis 長期專注在高階技術的合作開發,並不斷求精進。不管是射出成型灌模、氣體射出成型技術 (air moulding)、鋁灌模、甚至率先選用近年研發出的新材質「Liquid Wood」(液體木材),皆讓它們的產品維持相當的高品質和自主權,成為品牌的最大優勢。而這些製程及材質上的突破,每每也為 Magis 開創在市場中的新局,漸漸與競爭對手拉開距離。
若將歷年作品一字排開,不難發現多年來 Magis 多年來一直維持造型簡約、隱含趣味的設計概念和方向,這種單純的態度對於品牌形象的塑造有著明顯的聚焦作用。塑料製造的能力幾乎決定了這個品牌的生命,也決定了最初進入市場的品牌形象:在塑料和 Magis 剛起步學走時,新的塑膠生產技術對新品牌來說,是限制,也是優勢。比起傳統木製家具,Magis 的塑料傢俱在色彩變化上具有著更大的彈性,也更容易與現代多姿多采的生活風格呼應與融合。雖然競爭品牌 Kartell 和 Magis 一樣色彩繽粉,但產品造型和風格卻保有更多古典元素,與 Magis 跳脫傳統的作法大異其趣。Magis 的設計往往盡可能地減少造型中多餘的線條,因此簡單大方的家具形式能夠任意地擺放在各類空間中,體現多方位搭配可能的可能性,並增添多彩、活潑和親切的氛圍。然而,Magis 並沒有因為製造能力的優勢而發展出多種產品線,反而一開始就集中在特定的領域細心耕耘,就像近幾年來在品牌露出上常使用的「騾」,代表無懈地勤奮和專一。
Magis 還擅長與設計師一同吸引聚光燈,以專案的合作共創產品更非凡的價值。如同 Magis 非常信任的知名德國設計師 Konstantin Grcic 所說:「和 Magis 合作的Chair One 是我設計生涯中最令人興奮的專案。」(“The development of Chair One has been amongst the most exciting projects in my career.”)。創辦人 Eugenio Perazza 懂得運用設計師的力量與國際知名設計師合作,除了更快速切中現代生活的需求,同時亦能在業界迅速打開知名度。這對一開始並不擅長品牌行銷的MAGIS來說簡直就是一舉數得的策略。而 Magis 不斷與時並進、隨時觀察市場,也可以從2004年推出的兒童系列「Me too」中看見。慢慢地,MAGIS除了在高科技材料使用技術的精進之外,更進一步朝生活風格品牌的方向發展,探索並體現人類潛在的需求,為現代家具設計注入更多新活力。
以專業塑料技術默默待品牌逐漸成熟,以生活風格為過渡的橋樑,再藉由嶄新的設計扭轉塑料製造商的形象,讓 Magis 得以在競爭激烈的塑料家具市場找到新的出路。也許唯有成為市場上的生活夢想家,貫徹初衷,保持與時並進的靈活性,品牌才可以一步一腳印地茁壯成長。
編輯/林宛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