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世社會殘酷但不可不知的真實— 第 55 屆世界新聞攝影獎
時間從來不會停止前進,世界上大大小小的事件也不曾止息地發生著,去年整個國際可說是極不安的一年,日本 311 事件、挪威恐怖屠殺事件、阿拉伯之春,一則則令人傷痛的事件接連著發生,即便與台灣隔了千山萬水,但是這些揪心的恐懼與哀傷,卻是身為人類都能感同身受的;日前 2012 世界新聞攝影獎(55th World Press Photo Award)得獎作品於阿姆斯特丹的舊教堂展出(Oude Kerk),一幅幅攝影作品記錄下這些國際事件,有些作品令人畏懼不安,有些作品也拍下了平凡生活的美好,面對著這些得獎作品,不禁暗暗看向身邊的家人朋友,珍惜地在心中說著:「活著真好!」
視覺的力量—世界新聞攝影獎
試想,在過去的一年間,有多少令人震驚的新聞攝影畫面停留在我們眼底、遲遲無法忘懷?
與普立茲新聞獎(Pulitzer Prize)、年度國際攝影獎(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Awards)齊名,創立於 1955 年,總部設址於阿姆斯特丹的世界新聞攝影獎(因在荷蘭舉行因此又稱為荷賽),於今年 2 月中旬公佈了第 55 屆的獲獎者名單;從每一年的報名作品及得獎名單中,我們得以看見有許多優質新聞攝影師身處險境之中,冒著生命危險,為社會大眾留下的珍貴新聞畫面,而世界新聞攝影獎基金會秉持著延續新聞攝影(photojournalism)、保存珍貴紀實攝影檔案(documentary photography)的重要宗旨,用以發揚「視覺新聞的力量」(the power of visual journalism),鼓勵與支持著這些新聞攝影師及其作品,並從這些作品提供我們看世界的視角(inspire and shape us)。
新一年度的獲獎作品展覽假屹立於阿姆斯特丹紅燈區心臟地帶的舊教堂中舉行,一踏入展場,很難不被宛如總和了過去一年間所有天災人禍跑馬燈似的新聞攝影所震懾,其中,最能勾起觀者印象,且造成最大視覺衝擊的,莫過於自 2010年底起短短 2 年光景間如骨牌效應發生在西亞、北非一帶(葉門、突尼西亞、埃及、巴林、利比亞、敘利亞等國)的阿拉伯之春、日本 311 東北海嘯以及挪威的集體連環恐怖襲擊等 3 大國際事件。
去年日本 311 事件,震毀了房子,讓許多人無家可歸,只能無奈地棄家園而去。作品中的女性是位母親,她在一片狼藉之中找到女兒的畢業證書而感到欣喜不已。(Yasuyoshi Chiba / Japan / France-Presse)
令人痛心的年度大事件
獲得年度世界新聞攝影獎(World Press Photo of the Year 2011)的是西班牙新聞攝影師 Samuel Armanda 的作品(下圖),此事件正是發生在 2011 年 10 月 15 日的葉門反政府示威抗議活動,照片中的女性 Fatima al-Qaws 緊緊將她 18 歲受催淚瓦斯攻擊的兒子 Zayed 抱在懷中,Zayed 已整整昏迷了 2 天,又隨後在持續的抗爭活動中受了傷,Fatima al-Qaws 為了找到兒子,2 度徹底搜尋受傷示威群眾,最後終於在充當臨時醫院的清真寺發現;這張新聞照片突顯了在阿拉伯之春事件中西方傳媒裡少見的女性題材,說明女性在示威運動裡所扮演精神支柱與堅強參與者的積極角色,而彷若文藝復興時期聖母的隱喻形象則超越了種族界線,照片當下呈現出普世堅毅信仰意義的母親形象,令人感動。
而同樣拍下中東議題的 Alex Majoli 作品(此作獲得一般新聞類單幅首獎(General News, 1st Prize Singles)(下圖),拍攝的是 2011 年 2 月 10 日在開羅解放廣場的示威民眾,在得知獨裁霸權了 30 年的總統 Hosni Mubarak 宣佈不會放棄權力時,民眾只能憤怒、吶喊與無奈哭泣的情景。
日本 311 東北海嘯的慘烈,絕對也是列為去年極重大的國際新聞事件,身在台灣的我們捐款救助,只希望此天災對日本的傷害能儘速過去。而關於日本 311 事件的攝影作品,除了日本石卷市郵船被海嘯驚人地一舉沖上碼頭照、日本宮城市一名悲傷女子頹然地坐倒在大地震後的廢墟中外,最讓人不捨的是 David Duttenfelder 所拍攝的福島照片(下圖)(獲得一般新聞類組圖三獎(General News, 3rd Prize Stories),福島是繼 1986 年烏克蘭車諾比(Chernobyl)核災事件後最大輻射污染危機的所在地,位於福島小高町市(Odaka)的第一核電廠,因海嘯使得核子反應爐的燃料儲存池冷卻循環系統跌過安全指標,導致燃料棍外露、融化,發生了嚴重的輻射洩露事故,政府因此下令驅散核電廠周邊 20 公里超過 8 萬名居民。新聞攝影師記錄了烙印在小高町市乾涸泥地上遭驅離民眾的腳印,他們成了名符其實的「核災難民」(nuclear refugees),也有動物保育者進入核災現場企圖救援仍曝露於輻射危險範圍內的寵物與家畜,這次輻射外洩事件,驅散與救援行動畫面,在在令人傷感而鼻酸。
另外一幅由瑞典新聞攝影師 Niclas Hammarström 拍下,獲得焦點新聞類組圖二獎(Spot News, 2nd Prize Stories)的作品(下圖),則是記錄了震驚全世界發生在 7 月 22 日挪威奧斯陸西北方 40 公里處烏托亞島(Utøya Island)上的集體恐怖襲擊事件,由 32 歲擁有極右翼思想的佈雷維克(Anders Behring Breivlk)所犯下,他先在首都市中心的政府部會啟動了汽車炸彈攻擊,接著不到2個小時內又在挪威勞工黨青年組織(與佈雷維克曾參與過的挪威進步黨青年組織互為對立)常舉辦夏令營的烏托島上施行隨機集體槍擊屠殺行為,組圖中寫實記錄了平靜小島上的血腥事件,佈雷維克向企圖逃往水域的青少年,以手槍、M16 步槍和霰彈槍射擊,有的人幸運地得以攀附在岩壁的凹洞中逃過一劫,但仍有太多沒能逃離而倒臥身亡的罹難群眾,散落一地的衣物明顯地顯示出這起人為災難是多麼突然,快速地令人措手不及,此襲擊事件導致 69 人死亡,佈雷維克所訴求的反移民與反多元社會的理念(認為當今社會已非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抗,而是民族主義與國際化主義的對抗),令人擔憂愈漸高漲的反移民情緒將導致民粹思想又再度萌芽。此事件後,挪威國王哈拉德五世發表的公開演說,吐露挪威人民的期待:「相信自由大於恐懼,挪威人民將能夠再生活在一個民主與平和的國家裡。」而這一席話,也是世界上多數人企求而希望一齊努力的結果。
人權關懷議題
除年度大事件外,世界新聞攝影獎也包含自然生態與運動類別的作品,如在夏威夷舉辦的鐵人世界錦標賽或是為了阻絕盜獵捕殺提前鋸除的犀牛角,除此之外,更不乏關注世界人權的傑作。其中 Guillaume Herbaut 拍攝烏克蘭女子抗議組織 Femen,以上空裝扮訴求拒絕對烏克蘭女性的性剝削與網路婚姻仲介,話題性十足;而 Stephaine Sinclair 拍攝的葉門孩童新娘(child bride)作品(獲得當代議題類組圖首獎(Contemporary Issues, 1stPrize Stories)(下圖),更令人心酸,照片中著粉紅色服裝的 6 歲的葉門小女孩 Tahani 與她的同學 Ghada 是 2 位青年的孩童新娘,最初 Tahani 下嫁這位青年的時候凡他所到之處她無不走避,其時青年為 25 歲。顯示了世界上接受家庭婚配的未成年少女數量仍是眾多,而這樣的「傳統」,不僅橫跨了地域,更超越了階級與宗教,這些女孩往往沒有受教育的權利,而未滿 18 歲的生產行為更常造成母體或嬰兒的死亡。
另外,也有將關懷之眼放在性工作者身上的作品,Brent Stirton 獲得當代議題類單幅首獎(Contemporary Issues, 1st Prize Singles)的作品(下圖)是一幅烏克蘭毒品上癮性工作者 Maria 的生活肖像,右腿包裹著繃帶的 Maria 身體上明顯地帶有外傷;據聯合國調查,烏克蘭擁有歐洲最高罹患愛滋病毒的比例,每 5 個性工作者中就有一個是愛滋病毒患者。
世界新聞攝影獎作品揭露了世界上各種面相殘酷的真實生活,儘管嚴峻而苦澀,但透過對現世社會更深層的瞭解,更能體悟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每一個個體都有義務發揮一己之力,試圖改變世界上不論是不可抗拒外力或人為造成的不幸結果,由衷希望齊聚眾人之力下,自由能大過恐懼。
55th World Press Photo Award
編輯/劉宏怡
試想,在過去的一年間,有多少令人震驚的新聞攝影畫面停留在我們眼底、遲遲無法忘懷?
與普立茲新聞獎(Pulitzer Prize)、年度國際攝影獎(International Photography Awards)齊名,創立於 1955 年,總部設址於阿姆斯特丹的世界新聞攝影獎(因在荷蘭舉行因此又稱為荷賽),於今年 2 月中旬公佈了第 55 屆的獲獎者名單;從每一年的報名作品及得獎名單中,我們得以看見有許多優質新聞攝影師身處險境之中,冒著生命危險,為社會大眾留下的珍貴新聞畫面,而世界新聞攝影獎基金會秉持著延續新聞攝影(photojournalism)、保存珍貴紀實攝影檔案(documentary photography)的重要宗旨,用以發揚「視覺新聞的力量」(the power of visual journalism),鼓勵與支持著這些新聞攝影師及其作品,並從這些作品提供我們看世界的視角(inspire and shape us)。
新一年度的獲獎作品展覽假屹立於阿姆斯特丹紅燈區心臟地帶的舊教堂中舉行,一踏入展場,很難不被宛如總和了過去一年間所有天災人禍跑馬燈似的新聞攝影所震懾,其中,最能勾起觀者印象,且造成最大視覺衝擊的,莫過於自 2010年底起短短 2 年光景間如骨牌效應發生在西亞、北非一帶(葉門、突尼西亞、埃及、巴林、利比亞、敘利亞等國)的阿拉伯之春、日本 311 東北海嘯以及挪威的集體連環恐怖襲擊等 3 大國際事件。
去年日本 311 事件,震毀了房子,讓許多人無家可歸,只能無奈地棄家園而去。作品中的女性是位母親,她在一片狼藉之中找到女兒的畢業證書而感到欣喜不已。(Yasuyoshi Chiba / Japan / France-Presse)
令人痛心的年度大事件
獲得年度世界新聞攝影獎(World Press Photo of the Year 2011)的是西班牙新聞攝影師 Samuel Armanda 的作品(下圖),此事件正是發生在 2011 年 10 月 15 日的葉門反政府示威抗議活動,照片中的女性 Fatima al-Qaws 緊緊將她 18 歲受催淚瓦斯攻擊的兒子 Zayed 抱在懷中,Zayed 已整整昏迷了 2 天,又隨後在持續的抗爭活動中受了傷,Fatima al-Qaws 為了找到兒子,2 度徹底搜尋受傷示威群眾,最後終於在充當臨時醫院的清真寺發現;這張新聞照片突顯了在阿拉伯之春事件中西方傳媒裡少見的女性題材,說明女性在示威運動裡所扮演精神支柱與堅強參與者的積極角色,而彷若文藝復興時期聖母的隱喻形象則超越了種族界線,照片當下呈現出普世堅毅信仰意義的母親形象,令人感動。
而同樣拍下中東議題的 Alex Majoli 作品(此作獲得一般新聞類單幅首獎(General News, 1st Prize Singles)(下圖),拍攝的是 2011 年 2 月 10 日在開羅解放廣場的示威民眾,在得知獨裁霸權了 30 年的總統 Hosni Mubarak 宣佈不會放棄權力時,民眾只能憤怒、吶喊與無奈哭泣的情景。
日本 311 東北海嘯的慘烈,絕對也是列為去年極重大的國際新聞事件,身在台灣的我們捐款救助,只希望此天災對日本的傷害能儘速過去。而關於日本 311 事件的攝影作品,除了日本石卷市郵船被海嘯驚人地一舉沖上碼頭照、日本宮城市一名悲傷女子頹然地坐倒在大地震後的廢墟中外,最讓人不捨的是 David Duttenfelder 所拍攝的福島照片(下圖)(獲得一般新聞類組圖三獎(General News, 3rd Prize Stories),福島是繼 1986 年烏克蘭車諾比(Chernobyl)核災事件後最大輻射污染危機的所在地,位於福島小高町市(Odaka)的第一核電廠,因海嘯使得核子反應爐的燃料儲存池冷卻循環系統跌過安全指標,導致燃料棍外露、融化,發生了嚴重的輻射洩露事故,政府因此下令驅散核電廠周邊 20 公里超過 8 萬名居民。新聞攝影師記錄了烙印在小高町市乾涸泥地上遭驅離民眾的腳印,他們成了名符其實的「核災難民」(nuclear refugees),也有動物保育者進入核災現場企圖救援仍曝露於輻射危險範圍內的寵物與家畜,這次輻射外洩事件,驅散與救援行動畫面,在在令人傷感而鼻酸。
另外一幅由瑞典新聞攝影師 Niclas Hammarström 拍下,獲得焦點新聞類組圖二獎(Spot News, 2nd Prize Stories)的作品(下圖),則是記錄了震驚全世界發生在 7 月 22 日挪威奧斯陸西北方 40 公里處烏托亞島(Utøya Island)上的集體恐怖襲擊事件,由 32 歲擁有極右翼思想的佈雷維克(Anders Behring Breivlk)所犯下,他先在首都市中心的政府部會啟動了汽車炸彈攻擊,接著不到2個小時內又在挪威勞工黨青年組織(與佈雷維克曾參與過的挪威進步黨青年組織互為對立)常舉辦夏令營的烏托島上施行隨機集體槍擊屠殺行為,組圖中寫實記錄了平靜小島上的血腥事件,佈雷維克向企圖逃往水域的青少年,以手槍、M16 步槍和霰彈槍射擊,有的人幸運地得以攀附在岩壁的凹洞中逃過一劫,但仍有太多沒能逃離而倒臥身亡的罹難群眾,散落一地的衣物明顯地顯示出這起人為災難是多麼突然,快速地令人措手不及,此襲擊事件導致 69 人死亡,佈雷維克所訴求的反移民與反多元社會的理念(認為當今社會已非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對抗,而是民族主義與國際化主義的對抗),令人擔憂愈漸高漲的反移民情緒將導致民粹思想又再度萌芽。此事件後,挪威國王哈拉德五世發表的公開演說,吐露挪威人民的期待:「相信自由大於恐懼,挪威人民將能夠再生活在一個民主與平和的國家裡。」而這一席話,也是世界上多數人企求而希望一齊努力的結果。
人權關懷議題
除年度大事件外,世界新聞攝影獎也包含自然生態與運動類別的作品,如在夏威夷舉辦的鐵人世界錦標賽或是為了阻絕盜獵捕殺提前鋸除的犀牛角,除此之外,更不乏關注世界人權的傑作。其中 Guillaume Herbaut 拍攝烏克蘭女子抗議組織 Femen,以上空裝扮訴求拒絕對烏克蘭女性的性剝削與網路婚姻仲介,話題性十足;而 Stephaine Sinclair 拍攝的葉門孩童新娘(child bride)作品(獲得當代議題類組圖首獎(Contemporary Issues, 1stPrize Stories)(下圖),更令人心酸,照片中著粉紅色服裝的 6 歲的葉門小女孩 Tahani 與她的同學 Ghada 是 2 位青年的孩童新娘,最初 Tahani 下嫁這位青年的時候凡他所到之處她無不走避,其時青年為 25 歲。顯示了世界上接受家庭婚配的未成年少女數量仍是眾多,而這樣的「傳統」,不僅橫跨了地域,更超越了階級與宗教,這些女孩往往沒有受教育的權利,而未滿 18 歲的生產行為更常造成母體或嬰兒的死亡。
另外,也有將關懷之眼放在性工作者身上的作品,Brent Stirton 獲得當代議題類單幅首獎(Contemporary Issues, 1st Prize Singles)的作品(下圖)是一幅烏克蘭毒品上癮性工作者 Maria 的生活肖像,右腿包裹著繃帶的 Maria 身體上明顯地帶有外傷;據聯合國調查,烏克蘭擁有歐洲最高罹患愛滋病毒的比例,每 5 個性工作者中就有一個是愛滋病毒患者。
世界新聞攝影獎作品揭露了世界上各種面相殘酷的真實生活,儘管嚴峻而苦澀,但透過對現世社會更深層的瞭解,更能體悟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每一個個體都有義務發揮一己之力,試圖改變世界上不論是不可抗拒外力或人為造成的不幸結果,由衷希望齊聚眾人之力下,自由能大過恐懼。
55th World Press Photo Award
編輯/劉宏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