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 Anna Wintour 也退避三舍的「時尚教主」——Diana Vreeland 紀錄片即將在台上映
如果說,Coco Chanel 女士被譽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服裝設計師」,那「永遠的時尚教主」則非黛安娜‧佛里蘭(Diana Vreeland,時尚界人稱 DV)莫屬了。如今,大家有機會好好了解這位時尚界的傳奇人物,因為由 DV 的孫媳婦 Lisa Immordino Vreeland 籌製的紀錄片《時尚教主─黛安娜佛里蘭》(Diana Vreeland:The Eye has to travel)即將在台灣上映,透過電影、攝影、動畫、圖形、文字、聲音和音樂等豐富媒材,加上設計師 Givenchy、Anna Sui、Diane von Furstenberg 等人的受訪,將 DV 燦爛奪目的一生鉅細靡遺地用影片形式,忠實地呈現出來。
假如有牙縫,就讓牙縫成為最美的特點;
身材高的話,就穿高跟鞋盡量更高。
脖子長要現出來,別駝背;
鼻子長,就抬頭讓它成為你的特色。
盡情自曝其短,讓缺陷成為身上最美的部分!
——黛安娜‧佛里蘭(Diana Vreeland,1903 - 1989)
你或許會問,DV 是誰?她為什麼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舉最簡單的例子,如果不是 DV 的獨到眼光,短髮名模 Twiggy 或許無法在模特兒界立於不敗之地;如果沒有 DV 的讚賞與支持,《慾望城市》女主角凱莉最愛的鞋子品牌 Manolo Blahnik 也就無緣與世人相見。
「我不只是個時尚編輯,我是獨一無二的時尚編輯!」
從小在巴黎長大的 DV,深受現代主義、新藝術、俄羅斯芭蕾舞團和高級訂製服的影響。就像她原本的姓氏「Dalziel」一樣(在蓋爾語是「我敢」的意思),DV 的一生都是在轟轟烈烈的傳奇色彩中開始與結束,而且有著超勇敢、超前衛的個人意識。好比說,她認為「女人過了 7 歲後就不能再當小公主」;10 歲時,全家移居紐約,當時父母堅持將 DV 送進私立女校就讀,但她卻只在學校待了 3 個月,因為 DV說:「人生只有一種方式夠痛快,那就是靠自己開創想過的人生。」也因此,所有關於時尚和編輯的觀念,都是她在外頭學來的。
DV 沒有美麗的外表,你甚至可以說她長得有點「其貌不揚」(至少以現今時尚圈的角度來看是如此):闊嘴、大鼻子、下垂的眼尾……,但她卻甩開對外貌的不安,烏黑秀髮、鮮紅的唇膏與指甲油外加高顴骨上重重的腮紅,打造出強烈的個人風格,出眾的品味更深受紐約《Harper’s Bazaar》雜誌的青睞,從此開啟她傳奇的一生。
就現今的審美角度來看,Diana Vreeland 雖然並不美麗,但她卻利用紅色唇膏、腮紅和指甲油,為自己豎立鮮明的個人指標。Diana Vreeland 對紅色有多麼熱愛呢?除了她自家被喻為「地獄花園」的紅色客廳外,她自己也曾經說過:「我不能想像自己會對紅色厭倦,就像你不會對自己的真愛厭倦一樣。」(Photo credit:佳映娛樂)
1937 年至 1962 年,DV 負責《Harper’s Bazaar》雜誌的專欄,開闢的《為什麼你不……?》(Why Don't You?)系列專欄以辛辣路線聞名,像是《為什麼你不讓你的孩子在宴會中變身為公主?》(Why don't you.... Turn your child into an Infanta for a fancy-dress party?)這樣大膽的主題,不僅廣受好評,也大大開拓了讀者的想像世界。不僅如此,在 DV 操刀的時裝大片中,大膽地將將半裸黝黑的海灘女郎們搬上雜誌封面(如左圖為 1947 年的《Harper’s Bazaar》雜誌內頁,Photo credit:Harper’s Bazaar),這雖然在風氣保守的 50 年代被視為禁忌,卻讓當時的《Harper’s Bazaar》成為美國雜誌史上的美學典範。
爾後,DV 被康泰納仕集團挖角至《Vogue》擔任總編輯,更大刀闊斧進行雜誌內容改革,例如增加更多關於服飾與配件的報導,鮮艷亮麗的衣服外加前衛的幾何創意,並且廣開先例,攝影師不再僅於室內的拍攝,而是將模特兒和攝影師們送往全世界獨具異國風情的地方進行動態拍攝。除此之外,DV 獨特的審美觀讓許多看似不起眼的女孩,搖身一變成為超級名模,好比說骨瘦如材、嬌小玲瓏、留著俐落小男生頭卻有著無辜容貌的 Twiggy,卻在 DV 擔任總編時期,多次躍上《Vogue》雜誌封面。「我愛死 Twiggy,她實在是太有個性了。」DV 接受訪問時表達對這位超級名模的喜愛。而從全世界的女生爭相模仿 Twiggy 的中性短髮與誇張的眼妝時,就可知道 DV 識人的眼光有多麼精準。
好馬仍需要伯樂
DV 不僅會挖掘模特兒,更懂得賞識新一代設計師。
「遠見!遠見就是一切!她超有遠見的。」西班牙鞋王 Manolo Blahnik 就以一種崇敬的口吻,盛讚這位時尚教主。1970年,Manolo Blahnik造訪紐約時,將自己設計的展示給 DV 看,當時 DV 就對他設計的鞋子大為讚賞,並鼓勵他勇於發揮才能並繼續深造。Manolo Blahnik 自此後火力全開,不斷參觀製鞋工廠,而倫敦當時最知名的設計師 Ossie Clark 更採用了他打造的女鞋。自此以往,Manolo Blahnik 的事業開始走上了正軌,甚至在今日成為好萊塢女星最愛的紅地毯鞋王。這是 DV 高才卓識的例子之一。
Manolo Blahnik 畫出當時拿著設計圖給 Diana Vreeland 鑑賞時的情景。(Photo credit:Manolo Blahnik)
以「Wrap Around Dress」設計(註:泛指沒有拉鏈和鈕扣,只依靠腰帶索緊衣服的包裹式洋裝或衣裙)走紅於美國時尚圈的俄國猶太裔女性設計師 Diane von Furstenberg也曾這麼形容 DV:「別人不自覺的東西她都看得出來」。雖然,這句話是在描述 DV 對模特兒的獨到鑑賞力,但用在發掘時尚界設計新星上也是絕對行得通的。1972 年時,Diane von Furstenberg同樣將自己所設計的裙子給 DV 欣賞,沒想到,DV 立刻將其中一款設計放在《Vogue》雜誌上,爾後 Diane von Furstenberg 這個同名品牌便迅速竄紅於紐約時裝界中,這位女性設計師更被形容是「繼 Coco Chanel 女士之後最具市場潛力的時裝設計師」。
關於 DV 的事蹟還有太多太多,不過,藉由《時尚教主─黛安娜佛里蘭》(Diana Vreeland:The Eye has to travel)這部紀錄片,大家將有幸認識這位傳奇時尚編輯與好萊塢「羅迪歐大道風尚獎」(Rodeo Drive Walk of Style Award)得主繽紛的人生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