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Art

第二自然─在科技反撲之前奮力保留的溫度

許久以前,
沒有人用犁頭撕扯大地
或將土地分配出去
或搖槳橫渡大海──
那海岸就是世界的盡頭。
聰明的天性,使人成為自身發明的受害者,
災耐性的創造力,
你為何要以高聳的城牆包圍城市?
為何要為戰爭武裝自己?

──奧維德《戀情集》
 
城市文明對自然、土地所造成的諸多破壞與傷害,自是無需多言解釋,值得慶幸的是,在文明到達頂點要狠狠墜落之前,各界反省與再創造的聲音始終持續著。至今年為止,舉辦了七屆的台北數位藝術節以「第二自然」為名,甫於上週末結束為期9天的展覽,探問各種「自然與人工」、「環境與生態」共處的可能,並嘗試指出在各種科技媒體淹沒真實生活的此時此刻,比起憤怒地將科技/自然一分為二圍城般地切割,將科技所形塑的各種現實視為日常生活的一環,以相互依存的共棲姿勢面對當前的文明,或許是更好的方式。
「第二自然」是台北數位藝術節歷屆展區占地最廣、最豪華的一次,首度在松山文創園區舉辦,非常大手筆地增設了過去沒有的展區,比如「展示科技應用區-Windows 8狂想世界」、「視聽哲學-電玩藝術展」以及「西班牙錄像藝術專題展」等。來自編輯的真誠看展筆記是,前兩個展區可以手刀快步走過沒有關係,你的人生不會錯過任何東西。但本次國際邀展的作品中,有幾件倒是讓人眼睛一亮,以下就讓我們亮點回顧本屆幾個精彩的作品吧!
 
數位的溫度
 
往年台北數位藝術節備受矚目的「國際數位藝術邀請展區」,今年邀請了5組國際藝術家進駐,以水浪、年輪、鳥、蒼蠅等大自然生物個體進行創作,呼應「第二自然」,打破了傳統數位藝術冷冰冰的無機質,比如展中最吸引人目光的大型裝置,有著眾多的機械羽毛與滴管,彷彿活生生的機械叢林。

這是來自加拿大的藝術家菲利浦.畢斯雷(Philip Beesley)  的互動作品《原生雲》(Protocell Cloud)。本件作品由數以萬計的電子小零件所組成,這些輕巧的零件被裝設在微處理器與感應器上,對觀者的進入做出反應,特別要注意的是,因為零件實在太過精巧複雜,若太粗魯地在作品中衝撞,一不小心就會對藝術品造成損傷(畢斯雷也特別為此準備了超多的修補零件)。最有意思的是,《原生雲》中裝置了許多能散發香味的「腺體組織」──含有鹽糖溶劑的管束,讓觀者與環境互動的同時,帶動空氣循環,間隔的散發水氣,管束內含有捕碳的化學配方,能夠吸收含有二氧化碳的空氣,進而引發整個環境的連鎖效應。
 
然而,在觀看這些以仿生模擬為創作原點出發作品,比如上述的《原生雲》,除了在視覺奇觀上給與觀者極大的想像之外,數位藝術又可以如何往內裡探求?或是只能停留在模仿的層次,而無法與生命產生更多的對話與思考。無論如何,我們所期待在數位藝術看到的,絕不只是視覺上的刺激,在這點上,德籍藝術家巴索羅瑪斯.塔貝克(BartholomäusTraubeck)的作品《年歲》(Years)就平衡的滿好的。

原本你以為這是台再普通不過的電唱機,但仔細一瞧,唱片居然是木頭切片。從音響中徐緩流洩而出的,居然是樹木的聲音!(驚)塔貝克以自然世界裡的樹輪取代人工製造的留聲唱碟,保留了機械撥放音樂的功能性,卻極富創意地改變了唱片記錄聲音的特點,利用數位技術收集分析年輪的深淺疏密,轉化成跳躍的音符自我發聲,讓每根樹木都能述說自己的身世,使這件作品顯得既溫馨且有趣。
 
與機器人跳舞
 
除了視覺裝置外,至今舉辦第三屆的數位藝術獎同樣是藝術節的一大亮點。本年度的首獎作品是《黃翊與庫卡》,這是編舞家黃翊繼2010 年的《交響樂計畫》再次奪得數位藝術表演首獎。

庫卡是誰?為什麼是庫卡?黃翊說起與這次創作中的重要夥伴──一隻鮮橘色的一隻工業用的機械手臂──相遇的過程,根本就像是「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命運般的真愛旅程,「當我看到庫卡的瞬間,那顏色、那造型、那速度!真的是!(大拇指)所以就決定是它了!」,完全可以看見黃翊為了完成童年時與機器人跳舞的夢想的狂熱。
 
你當然會好奇這個舞蹈家與機器手臂一起跳舞的作品,會不會像是電影《鋼鐵擂台》那樣人與機器「人」的舞蹈呈現,由人去教導機器,幾乎是機器人完全模擬人的動作。但《黃翊與庫卡》動作的形成卻有著更多的層次,黃翊說:「從巴哈的音樂,我開始發展一段手的動作,庫卡像是我的其中一隻手。這是作品中第二段的呈現,接著反推到第一段,庫卡像是模仿我全身的動作與情感,再慢慢發展自己的情感,先是我教它,再來它教我,讓我去學習人與機械的差別,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全長約30分鐘的演出,全由電腦完成,不需要舞監去cue每一個動作,因此無論是演出中的燈光(只用了兩顆電腦燈)與庫卡的動作都是預先設定好的。黃翊習慣在作品中完全抽離屬於人的情感,在這個作品中更是做到了極致,奇妙的是,庫卡這個完全無機質的冰冷手臂,在某些動作上卻又讓觀者看見溫柔細膩的部分,黃翊說:「我發現,當我徹底地抽離了情感,我保留了很多空間給觀眾去詮釋。我像是個木偶,而這個木偶在演人,這會產生另一種氛圍,有時候會比人的力量更強大。」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