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建築 Architecture

【2015 米蘭世博】別有洞天的蔬果市場,法國館「反轉」打造山丘迷宮

為期 6 個月的 2015 米蘭世博,有別於前屆上海世博以城市繁榮的主題特色,在「滋養地球,生命能源」帶動下,大多數國家紛紛回歸到最重要的農業基礎,無論是解決糧食的問題,或者是提高農產的質量與技術層面等等,各國的農業文化特色,皆在此一覽無遺。
 
繼阿聯、中國館後,【米蘭世博專題】即將帶讀者們飛往歐洲,瞧瞧 2015 年歐洲展館將會帶來什麼突破性的造型與主題呢?現在,就不妨將第一站,踏上歷屆世博皆「戰功彪炳」的法國館吧!
作為世界博覽會主辦最多屆的國家,不論是展現工業、藝術、技術上的進步,或是歷屆館內的表現,法國總能在每屆世博上,博得絕大多數的關注,更別說展覽期間,要進入法國館,老是得排上 3~5 個鐘頭了!
 
延續這樣的「傳統」,2015 世博法國館概念圖才一出爐,就令人眼睛為之一亮!有著線條與網格交錯的外表、以及充滿幾何元素的不規則造型,這背後的操刀者,就是由法國當地的建築團隊「X-TU Architects」所設計。



兩位主要建築師 Anouk Legendre 和 Nicolas Desmazieres,不僅將「滋養地球,生命能源」概念融合於法國農業生產的三大發展要件:營養、食安及產物可塑性(如加工、烹調……等等)之外,在展館建構方面同樣深具巧思。他們以巴黎大堂區(Les Halles)為理念雛形,再把法國耕地常見的山丘造型,以顛倒形式打造主館體。如果單單只在館外看著它,或許會讓人誤認要走入迷宮呢。

擁有三層樓高、6 百多坪的法國館,是由法國東部侏羅山脈(Jura)盛產之原木打造;而利用3D 設計完成的建築結構,則是仿照國內農地的丘陵地形,將結構翻轉後得之。由簡短 3 分鐘概念影片就可反映出法國木工所代表的深厚技術,以及開拓複雜幾何建築的另一新境界。(Vedio credit:Expo Milan 2015)

以 19 世紀法國建築師 Victor Baltard 為巴黎中央市場拆後重新設計的巴黎大堂為展館概念,不論是懸吊的現成農產品、分布於周圍栽種的各類農作物,或是現場營運的烹調餐廳及小酒館,都將由此重現當時熱絡的市場樣貌。

網格天窗設計、加上波浪形的開放式室內結構等,讓展館能以最低能耗達到大量採光與通風效果。此外,館中的栽種產物,運用無需土壤的先進技術種植,既可確保產物安全無負擔,產量上也非常具有成效。

法國館以上下顛倒的耕種型態擬造農產市場情境,這些經規劃而種植於館內天花板及其四周的農作物,大多皆為易生長的產物。例如一進館便能嗅到淡淡香氣的香草類植物,以及頂層的啤酒花,於展館開幕時栽種,經過 6 個月、世博閉幕前就能豐收,屆時也會應景舉辦一個小啤酒節的活動,邀遊客共襄盛舉。

當然,世博最重要的傳達意念──永續性,法國館可是不落人後。在世博展期結束後,法國館的主體一樣可方便拆下,再運回法國重新組裝展示,讓當地民眾也能一同感受這股「農業新浪潮」。

法國在美食領域上總是能佔得全球一席之地,所以本屆法國館的宣揚理念,便是希望運用簡單的技術來增加糧食生產與提昇質量;此外,仿照市場情境的模式,亦可藉此提昇法國食品多樣性及消費力之形象。

不得不說,即將於 2015 年登場的米蘭世博,截至目前為止曝光的國家館主題表現,實在與今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上,各大國家館遵循該展主題走向非常相似。

而同樣藉由省思歷史過程邁向進化大道的作法,使米蘭世博能回到人類最基本的民生議題──農業耕種,不僅讓每個國家館由此發揮與表達它們當地農業的特色,也是我們追本溯源過程中,一次極佳的交流機會。這代表無論是過往、現代或未來,農業絕對是這個地球上最不能忽視的一環。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