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建築 Architecture

2017 世界建築節,用建築和全球社會問題說再見吧!

每天打開電視,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令人怵目驚心,還好,今年 11月甫剛落幕的 世界建築節 (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WAF)  讓我們看見了一道曙光,提到世界建築獎,不得不從 2008 年的巴賽隆納說起,至今已邁入第 10 屆,依然為當代建築界年度盛會之一,今年競爭更甚往年,集結來自全球 68 個國家共 924 件的作品。大會從 31 個已完成項目和未來項目兩類別中,選出 434 件最佳作品。

不只所有的入選團隊於今年11 月 15 至17 日柏林競技場舉辦的世界建築展上,親派代表向 100 多位國際審委組成的評審團進行項目演示,此外,所有入圍作品更將納入世界建築線上指南,同時印製成年度出版品,從中我們看見了建築試圖解決社會問題的的野心和巨大動能。
你一定等不及想知道,究竟今年的作品有哪些亮點吧?世界建築節項目總監 Paul Finch 表示,今年入圍的作品的中,水上建築及因應氣候變遷而生的新技術主題最受矚目;在微型項目上,彩色建築的數目較往年有更顯著的成長。2017 年以「建築性能」為主題,從美感、技術、經濟及心理等層面,審視本年度入圍作品,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 在地技術,就地取材,本土工匠

由香港中文大學及昆明理工大學合作的災後住宅設計,奪得本年度最佳建築設計獎,2014 年魯甸地震毀損雲南光明村的傳統夯土建築,磚和混凝土等建材價格於災後飛漲,因此建築師團隊研發出新的夯土建築建造技術,藉由調整黏土、砂子、纖維的比例,加上極少量水泥,大幅提高牆體的強度和整理性,並在營建過程中,加入豎向鋼筋和橫向混凝土圈梁,提升結構的整理性,防止豎項裂縫。經過抗震測試,新建法完全可以滿足八度抗震的需求,亦可預防未來可能發生的地震災害。
 


香港中文大學及昆明理工大學合作的災後住宅設計,奪得了本次的本年度最佳建築設計獎,這個建築很好地闡釋建築無論是在貧窮或富裕的社區中都可以同樣與居民密不可分。(Photo Credit: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建築師團隊為一對高齡夫婦設計了新的住宅,提供西南地區鄉村更多安全、經濟而永續的建築方法。在環境上,就地取材降低運輸成本及環境負荷量;於經濟上,該技術及工具簡單易學,村民在過程中學習掌握匯融傳統技法及新技術的實務經驗,掌握一門謀生技藝;於社會面,當地村民全程參與重建過程,該團隊整合當地政府及院校的資源,傳承和打造一共生的村落系統,也因此深獲評審團青睞。

評審團表示,建築師團隊積極探索傳統材料的再利用與傳土建造方式的革新,融入新的技術,完美地將古老智慧結合現代知識。
 
2. 釋義公共領域,迎接巨型城市
 
聯合國 2014 年的研究指出,至 2050 年,全世界將有近 70 %的人口居住在都市 (現僅 54%),其中又有 90 %的人口集中在亞洲和非洲,居住人口超過千萬的巨型都市 (Megacity) 將達 29 個。因應不斷成長都市人口所衍伸的住房及資源運用問題,如何打造的可負擔的居住空間,一直是各國建築團隊致力探究及突破的議題。



共同居住會是未來新趨勢嗎?理事會特別獎此次由荷蘭阿姆斯特丹 Marc Koehler Architects 團隊奪得,讓我們有機會一窺未來居家生活風景。(Photo Credit: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對於解決人口問題,來自荷蘭阿姆斯特丹的 Marc Koehler Architects 團隊打造 Superlofts Houthaven 似乎有絕佳的對策,以共同居住 (Co-Housing) 的方式,提供極簡設施的基礎空間。如此一來,不只降低購屋成本,藉由邀請居民參與公共空間、共享設備的設計,更提高個人化設計及公共參與比例,以共享模式解決都市住房問題,勇奪理事會特別獎。

傳統漁市以它對整個地區的影響和改變得到這個獎項,建築師在這個具有示範性的和啟發性的設計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Photo Credit: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除此之外,由 Allen Jack + Cottier Architects 設計的澳洲雪梨魚市場也因巧妙結合資源運用,獲得年度未來建築獎。該作品以「拓域」( transforms a world bigger than itself ) 為概念,將傳統漁市更新再造。建築師團隊在此改造案過程中,串連建商、政府及土地擁有者,對區域發展發揮正向而深遠的影響獲獎。
 
3. 用建築設計發揮社會影響力
 
從本年度獲獎作品中,也可以看到更多反映公共議題,極具社會影響力之作品脫穎而出,例如由菲律賓塔特洛班市的 Streetlight Tagpuro,以推廣 NGO,協助孤兒學習之建築作品獲得年度最佳小型項目獎,不只如此,中國常德澧縣的城頭山遺址公園,也因專注於保護遺址、水稻資源及推廣旅遊產業,獲得年度最佳景觀設計獎。



菲律賓菲律賓塔特洛班市的 Streetlight Tagpuro 憑此社區參與的過程讓原真性和高品質的設計結果得以實現。(Photo Credit: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城頭山遺址公園基於擁有 6500 年歷史的考古遺址,遺址因其保護完好的農業遺跡而被當地政府列為保護單位,評委會稱項目積極有效地將遊客和農民結合起來,同時保留當地居民傳統的生活方式。(Photo Credit: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同樣聚焦公共議題還有來自澳洲的 Iredale Pedersen Hook Architects,選在距離 Perth 市郊區就地興建可供給週邊四大原住民族群使用的腎臟疾病療養院,原住民不需要舟車勞頓赴市區看病,在鄰近部落的郊區即可以受到相對優質的照顧環境。評審團表示,該作品藉由建築設計將色彩融入景觀和社區。以療養為目的,色彩營造的情感環境有效協助患者康復,獲選為年度最佳配色建築。
 


最佳配色的建築獎落由 Iredale Pedersen Hook Architects 所打造的療養院獲得,項目運用色彩創造出微妙,優雅與和平和的氛圍,光是看到這樣的配色心情就好了一大半吧?(Photo Credit: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