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建築 Architecture

黃聲遠、陳怡潔帶路「探索礁溪」城市節點!由「跑馬古道公園」溫柔光雕,一路探進舊茶葉市集地「戲台天棚」

台灣是座山林構築之島,然而當樓房蓋過了山麓緩坡的線條與遠方山稜,人便忘卻了土地的起伏和方向。我們該如何修復人與土地被遺忘的關係?

今年「探索礁溪」計畫,在建築師黃聲遠重新梳理周邊關係的四個節點上,分別邀請策展人龔卓軍、光雕藝術家陳怡潔、繪本作家幾米、共感地景建築師陳宣誠,為建築加入柔和的藝術介面,開啟旅人感知土地的礁溪印象。

 

這次我們跟著建築師黃聲遠與藝術家陳怡潔,一路由此處的第一站「礁溪轉運站旅人廊道」,接續走訪「綠野西廣場」、「跑馬古道公園」、協天廟前「戲台天棚」,甚至親自走入山林,遊逛溫泉池外擁有郊山自然、社區與人文的礁溪。
田中央觀察,礁溪一直是一個依附交通、城市發展不完全的商業區,近年更因雪隧開通,使得地方難逃高樓住宅密集投資的命運。不過回溯當地脈絡,這裡有由清代開始圍繞著協天廟生長的聚落,也有日治時期順著「湯圍溝」發展的溫泉產業,在鄰近山脈處更是過去往來台北、宜蘭的淡蘭古道南段「跑馬古道」。
 
「礁溪很立體,有山、有城市、有舊的古道,『探索礁溪』最核心的是,我們幾乎沒有再新加任何量體進入空間,以『減法』方式拆掉一些東西,讓它因為是空的,四周各種可能性能夠參與進來,讓處在臺灣東北非常有特色的小鎮,生命力重新被看見。」黃聲遠說。
 
本次計畫不僅是以都市尺度重新勾勒礁溪的輪廓,為空間注入藝術過程中,也由策展人龔卓軍事前策劃「礁溪跑馬古道踏查」及「山光脈動工作坊」,與「眾森」團隊帶領藝術家們到跑馬古道進行動植物、水文與地理觀察,從中採集元素,柔軟的貼服礁溪文化脈絡與特色。


(Photo Credit:Peiling)
 
節點 1:「旅人廊道」由幾米的毛毛兔引路!為礁溪轉運站與市區串起舒適的步行經驗
 
過去礁溪轉運站有寬闊車道與停車空間,但人行與車流卻無明確分界,也缺少與鄰近的溫泉公園、溫泉旅館群步行串連規劃,使這裡雖迎接多數旅人到訪,卻一直被視為城市的邊緣地帶。
 
為此,田中央先是重新規劃計程車與機車動線,避免不要必要的人車交會,並順著原本起伏的地形規劃長120公尺的廊道,讓旅人不再只能由車聲嘈雜的省道進入市區。而繪本作家幾米作品《謝謝你毛毛兔,這個下午真好玩》的裝置則散佈於其中各角落,雖非具體指標系統,卻有引導功能,順著廊道一路帶領旅客經過溫泉公園、劇場、遊客中心,舒適空間印象。

連接礁溪轉運站二樓停車場的車道因法規而無法拆除,幾米的大型鋼構毛毛兔,設置於此不但吸睛,也具有引導旅客走向風雨廊道作用。(Photo Credit:探索礁溪)

(Photo Credit:Peiling)

旅人廊道旁就是溫泉公園。(Photo Credit:Peiling)

沿路可見柱子特意著上部分咖啡色、部分白色的色彩配置,其實是田中央希望讓空間隱性融入天際線的小巧思。(Photo Credit:Peiling)

整個公園在七個小山丘中間有溫泉、劇場,以及非常多的樹木。插畫家幾米以象徵青春、願望、夢想的毛毛兔為主角,讓牠們在此泡溫泉、繞著大樹跳舞、抬頭看大樹上有什麼,融入環境之中。同時,仔細一看,在牠們的領巾、行李箱上頭,也將「跑馬道古道」的動植物生態融入圖案。(Photo Credit:探索礁溪)
 
節點 2: 穿越「綠野溪廣場」接近被遺忘的湯圍溪
 
從「旅人廊道」南出口一路往健康路走,便會看見蜿蜒的湯圍溪,沿著溪流有一段私有但開放通行的小徑,可抵達礁溪溫泉最集中、熱鬧的「湯圍溝」,只是過去受到天橋、店家攤位與植栽阻擋,旅人們大多仍往大馬路繞道而行。
 
為了打開這道城市軸線,田中央與週邊店家協調,拆除了遮蔽視線的天橋、移除電箱,並設置通透性高的圍欄,規劃為「綠野溪廣場」。走在堤邊即可看見潺潺溪水,不但讓湯圍溪帶狀視野重回礁溪人日常之中,開放空間也成為將來舉辦街區活動的好選擇。


「綠野溪廣場」旁綠意盎然,給予前往溫泉區旅人看見湯圍溪的新視野。(Photo Credit:探索礁溪)

(Photo Credit:探索礁溪)
(Photo Credit:探索礁溪)

節點 3:跑馬古道公園X山光脈動夜間劇場,重拾礁溪自然山林身體感官
 
跑馬古道公園
隨著黃聲遠的腳步,我們來到前身為陸軍明德訓練班(專門管訓軍中犯錯士兵的營區)的「跑馬古道公園」,「我們現在在礁溪最靠近山的地方,但如果你回想一下,平時來礁溪是不是單純來泡湯、晚上也沒地方可去?我一直有個心願是,還給礁溪一個能看見山的地方。」黃聲遠說。
 

「明德訓練班」隔著德陽路分為南(圖左)、北(圖右)兩個營區,如今「跑馬古道公園」也分作南北兩區塊:北營區留有數個完整合院量體,提供文化藝術單位進駐,南營區則規劃為社區公園,夜晚結合光雕藝術。(Photo Credit:探索礁溪)
 
這裡或許是許多陸軍的共同記憶,但周遭礁溪居民而言卻如同缺失的土地街區。隨著軍隊撤離,田中央也試圖從中尋找兩者之間平衡,他們選擇拆去而不修復結構不良的營舍、移除尺度過長的建物,只留下部分遺構,讓整體更加通透。同時想像在營區設立前土地的自然起伏,透過回填土壤延伸人們行走山麓時應有的身體感。
 

「跑馬古道公園」透過拆切量體,讓陽光浸潤空間,而部分區域回填土地高度甚至高於建築體,透過地貌提醒人們自然的力量。(Photo Credit:探索礁溪)

「跑馬古道公園」在原本的北營區規劃了許多可提供文化、藝術用途的空間,雖然目前尚未有團隊進駐,但黃聲遠也希望這裡發展不急於一時,能透過縝密的整體規劃,讓園區不會被細碎分割盤據。(Photo Credit:探索礁溪)

原本的軍事空間格局筆直,田中央也特意設計斜插許多線條彎曲的步道,讓空間更加愜意自由。(Photo Credit:探索礁溪)
其實「跑馬古道公園」地下也有溫泉資源,然而田中央團隊刻意不挖掘,希望這裡不只能開啟不同於溫泉公園的經驗,也透過大地起伏、讓周遭綠意滲入建築,提醒人們山就在身旁。(Photo Credit:探索礁溪)
(Photo Credit:探索礁溪)
(Photo Credit:探索礁溪)

當你站在起伏的土丘上,抬頭望向淡蘭古道南路「跑馬古道」路徑,周圍小丘掩埋了部分建築,特意洗上深灰色牆面的量體也如同隱於林中,整齊的大樹與蔓生的姑婆芋、芒草等植物成為空間主角,望向山的遼闊之感使人不禁頓時沉靜不語。「當人們重新記得這城就在山邊,就有機會知道保持這片空白的重要,就不會糊裡糊塗同意透過各種都市計畫手段,讓這裡再蓋起礁溪最不缺乏的高樓。」


公園中可見許多可盤坐休憩的巨石,其實都是田中央整理「旅人廊道」時所挖掘到,在此也使人遙想眼前山林自然。(Photo Credit:探索礁溪)
 
天色暗下,「跑馬古道公園」南營區化身《山光脈動》夜間劇場
白天,這裡能清晰看的看見淡蘭古道路徑;入夜後,南營區則多了一分幽情。藝術家陳怡潔設計的常設音樂光雕劇場《山光脈動》,她將往復考察跑馬古道的身體經驗映射其中,你可能在某片純白的牆面、不經意路過的地磚上,突然看見投映的稜角鴞、粗糙沼蝦、雙葉蕨......等棲息於古道山徑中的生物,也會聽見由山中採集而來,由音樂人王希文擔任音樂總監所設計的樂曲。(夜間劇場分為週末秀及週間秀,其中週間秀更邀來爵士音樂家許郁瑛作曲。)


「山光脈動夜間劇場」由藝術家陳怡潔打造,夜間透過音樂光雕展演點亮自古出入礁溪的跑馬古道。(Photo Credit:探索礁溪)
(Photo Credit:探索礁溪)

(Photo Credit:探索礁溪)

夜晚的公園彷如一座環境劇場,這裡的光雕並非五光十色的感官刺激,而是如同山林中溫潤的色光、柔和的音調,以及配合周遭鄰里生活的播放頻率,「『山光脈動』源自於站在跑馬古道公園的草原上,遠眺礁溪山上的跑馬古道,打開了一個想像的空間,一個我們對於山、對於人的行旅、對於歷史的想像。」陳怡潔說,透過常設展出形式,她想像未來或許老師、家長會帶著孩子們來到此處,藉由藝術也能誘發他們前往近在身旁的山。


(Photo Credit:探索礁溪)

(Photo Credit:探索礁溪)

(Photo Credit:探索礁溪)

(Photo Credit:Peiling)

☞ 本週六10/23「跑馬古道公園」即將開幕,除了將放映山光脈動夜間劇場,也邀請到優人神鼓、同根生、告五人到訪表演!(詳情請見文末)
 
節點 4:在協天廟前廣場「戲台天棚」感受道地礁溪日常
 
協天廟是清代以來礁溪的信仰核心,而廟前的廣場「戲台天棚」原為跑馬古道下來後的茶葉買賣市集,不過後來都市計畫規劃省道經過,土地產權轉變,後續在此蓋了公有零售市場、戶政事務所建物,原有的開放空間也就此消失。幸而這裡的巷弄、村里日常依舊。黃聲遠回想,剛來到宜蘭不久就聽到社區希望此處回歸廣場的聲音,十多年前田中央開始於此推動土地使用管制變更,並在這次前瞻計畫下特意設計一座天棚,在公共建設為期 25 年內不能拆除的前提下,確保這裡留下一片所有人皆可使用的公共空間。
 
而在設計天棚時,他們也發現在棚架頂端竟可遠望五峰旗山稜與龜山島。於是,共感地景創作建築師陳宣誠以島嶼山脈為概念,設計了一件鏡面作品,白天時可由鏡面看見反射的景致色彩,入夜後這裡更有夜間燈光,向上仰望,棚架化為海平面,裝置則如你我身處的島嶼,而地面結合山中採集的樹與剪影,營造出與白晝不同的空間感。同時,天棚下方也預計重建多年前協天廟拆除的老戲台,將居民們對老廟的建醮記憶,繼續延展。

除了密集協調民間與公共單位外,無論是聯通前後的防火巷、兒童遊戲區、老戲台位置,都經過建築團隊縝密思考,如何才能為此留下一個串連前後街區、提供居民網絡的礁溪日常空間。(Photo Credit:探索礁溪)

「戲台天棚」延伸老戲台的建醮記憶,以光影折射連接協天廟的廟埕文化與常民生活。而廣場背後其實是個停車場,但建築團隊觀察,這些車輛其實早上都會離開,夜間才會停回。「不需要用太強硬的方式,因為這種私人之間的默契其實是政府沒辦法達到的,我們很適度的讓通道打開、不讓氣車擋道,對當地人來講,他們不會被掃地出門,這種社會性條件才保住了這裡所有的質感。」黃聲遠說。(Photo Credit:探索礁溪)
 
探索礁溪計畫中的四個基地,都並非為特定場域用途所建,不被定義的空白,卻在街區串連、地方意識上扮演著重要角色,或許當你親自造訪礁溪的這些節點,就能體會黃聲遠所說:「每個城市都應該留下一塊『虛』的空間。」

■ 探索礁溪網站:travel.yilan.tw/explore/
■ 山光脈動粉絲頁:www.facebook.com/LightupJiaoxi
■ 跑馬古道公園開幕表演活動
活動日期:2021.10.23 SAT.
活動時間:19:00-20:30
活動地點:宜蘭縣礁溪鄉德陽路179號
表演團體:優人神鼓、同根生、告五人
光雕展演:山光脈動夜間劇場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