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睹被黑暗包圍、漂浮在水上的行星!藝術鬼才Tomás Saraceno新作《Event Horizon》帶你划進丹麥地下蓄水池
搭乘小船,划行在丹麥Cisternerne地下蓄水池潮濕陰暗的環境中,從眼睛無法適應的黑,到緩緩見到閃爍之中光的形狀。
這場徹底打開身體感官的展覽《Tomás Saraceno:Event Horizon》,不只呈現黑暗之光的詩意美感,同時也透過阿根廷藝術家Tomás Saraceno的展覽命題「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作品陳列,與地下洞穴的場地特性,勾勒出人類與世界緊密相連且相互依存的關係。
這場徹底打開身體感官的展覽《Tomás Saraceno:Event Horizon》,不只呈現黑暗之光的詩意美感,同時也透過阿根廷藝術家Tomás Saraceno的展覽命題「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作品陳列,與地下洞穴的場地特性,勾勒出人類與世界緊密相連且相互依存的關係。
一向以大型互動裝置、漂浮雕塑,以及跨學科藝術手法聞名的阿根廷藝術家Tomás Saraceno,長期關注宇宙、大自然、地球等議題,熱衷探索宇宙太空,並經常以理性的思維形構出充滿詩意的氛圍,去年(2020年)曾在台北文心藝所展出《宇宙共振-托馬斯·薩拉切諾TOMÁS SARACENO個展》,亦以巨型蜘蛛網、星系頻率等作品,大獲好評。
此次展覽地點位於丹麥前蓄水池改造而成的地下洞穴展覽空間,現場不只能見度低、潮濕,同時藝術家還注水讓展場變成一片汪洋。(Photo Credit:frederiksberg museum)
【延伸閱讀:巨型蛛網、神秘振動、星系團頻率,文心藝所《宇宙共振》展覽以微小絲線探索人類未來生存的解答】
此次展覽地點位於丹麥前蓄水池改造而成的地下洞穴展覽空間,現場不只能見度低、潮濕,同時藝術家還注水讓展場變成一片汪洋。(Photo Credit:frederiksberg museum)
展覽現場影片。(Credit:frederiksberg museum)
展覽現場影片。(Credit:frederiksberg museum)
【延伸閱讀:巨型蛛網、神秘振動、星系團頻率,文心藝所《宇宙共振》展覽以微小絲線探索人類未來生存的解答】
當古老地下蓄水池變身當代藝術展場
座落於Søndermarken公園地底下,Cisternerne過去做為丹麥重要的地下蓄水池,曾為長期受污水所擾的丹麥提供乾淨的民生飲用水,2001年在保留了原始潮濕陰冷環境,以及天花上經年累月懸掛的鐘乳石前提下,搖身變成丹麥唯一極具魔幻感的洞穴藝術展覽場域,且每年都會邀請一名藝術家來進行藝術展覽,今年則邀來了Tomás Saraceno以他大型裝置作品,為黑暗且潮濕的空間注入一股詩意。
因此當觀者拾梯而下,慢慢踏入Cisternerne的場域之際,視線尾隨腳步逐漸融入漆黑的場景之中,從一開始的不適應,到最後聽覺、嗅覺、觸覺被徹底打開,並藉由乘坐一艘小船遊覽藝術家的作品,開啟了一趟體驗之旅。
在黑暗中發亮的球體雕塑有如宇宙間閃亮的行星。(Photo Credit:frederiksberg museum)
座落於Søndermarken公園地底下,Cisternerne過去做為丹麥重要的地下蓄水池,曾為長期受污水所擾的丹麥提供乾淨的民生飲用水,2001年在保留了原始潮濕陰冷環境,以及天花上經年累月懸掛的鐘乳石前提下,搖身變成丹麥唯一極具魔幻感的洞穴藝術展覽場域,且每年都會邀請一名藝術家來進行藝術展覽,今年則邀來了Tomás Saraceno以他大型裝置作品,為黑暗且潮濕的空間注入一股詩意。
因此當觀者拾梯而下,慢慢踏入Cisternerne的場域之際,視線尾隨腳步逐漸融入漆黑的場景之中,從一開始的不適應,到最後聽覺、嗅覺、觸覺被徹底打開,並藉由乘坐一艘小船遊覽藝術家的作品,開啟了一趟體驗之旅。
在黑暗中發亮的球體雕塑有如宇宙間閃亮的行星。(Photo Credit:frederiksberg museum)
觀者必須乘坐小船航行於展場之中,感受這場極具身體性的感官沉浸體驗。(Photo Credit:frederiksberg museum)
以不斷移動的船做為載體,創造一種既疏離又沉浸的觀展氛圍
為了這次展覽,Tomás Saraceno以不斷滲入Cisternerne場館的水,形成了一片漆黑如夜的地下海,所有觀者只能透過乘坐一艘小船的航行,以有限的距離,感受到既疏離、又具沉浸式的奇妙體驗。
特別是在半黑暗洞穴之中,水面受到船的影響持續產生漣漪,身處拱形天花板與磚柱之間,伴隨現場極少的光源,寒冷、潮濕的空氣,觀者彷彿走進宇宙、漂浮在古老的蓄水池之中,穿過發光的蜘蛛網、閃閃發光的銀色行星球體,以及藝術家以盤旋之上的網狀結構雕塑,揭示生物如何與周圍的世界緊密相連並相互依賴,讓人相當驚豔。
拱門形塑出宏偉,水面上因著微光倒映出Tomás Saraceno作品的輪廓,極具詩意。(Photo Credit:frederiksberg museum)
特別是在半黑暗洞穴之中,水面受到船的影響持續產生漣漪,身處拱形天花板與磚柱之間,伴隨現場極少的光源,寒冷、潮濕的空氣,觀者彷彿走進宇宙、漂浮在古老的蓄水池之中,穿過發光的蜘蛛網、閃閃發光的銀色行星球體,以及藝術家以盤旋之上的網狀結構雕塑,揭示生物如何與周圍的世界緊密相連並相互依賴,讓人相當驚豔。
拱門形塑出宏偉,水面上因著微光倒映出Tomás Saraceno作品的輪廓,極具詩意。(Photo Credit:frederiksberg museum)
交織的網狀結構,暗喻著人類與環境密不可分的關係。(Photo Credit:frederiksberg museum)
在黑洞邊界以內的光,始終無法逃離
在黑洞邊界以內的光,始終無法逃離
做為展覽主題,不熟悉天文學的讀者可能會好奇,什麼是「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呢?
天文學上發現到,黑洞是個全暗的物體,而黑洞的邊界則被稱為「事件視界」,在非常巨大的重力影響下,任何靠近黑洞邊界的物體都會被它吸進去,就連光都無法逃離。
而這次的展覽也借此定義象徵著一條不歸路,暗示著當人類發現自己處於這個星球上,一條不歸路的懸崖時,我們應該要學習變得像蜘蛛/網一樣,對於乍看之下無法閱讀和聆聽的物件更加敏感。
每一件作品都在黑暗之中刺激著觀者的視覺。(Photo Credit:frederiksberg museum)
而這次的展覽也借此定義象徵著一條不歸路,暗示著當人類發現自己處於這個星球上,一條不歸路的懸崖時,我們應該要學習變得像蜘蛛/網一樣,對於乍看之下無法閱讀和聆聽的物件更加敏感。
每一件作品都在黑暗之中刺激著觀者的視覺。(Photo Credit:frederiksberg museum)
水是賴以維生的資源還是迫害家園的毒藥?!
Tomás Saraceno認為,當前全球氣候暖化最直接的影響,從海洋水域的擴大,到冰川融化等現象中,可洞見一二。特別是丹麥綿延 8,000 多公里的海岸線,已成為面臨洪水風險最大的地區之一。水從原先伴演人類生活重要的角色,到如今洪水已變成一種毒藥,特別在山洪暴發的區域,即便水資源豐富,人類也無法飲用。
「我們必須找到一種方法來改變我們的行為,以便停止改變氣候。」為此,無論是面對洪水或肆虐全球的病毒,人們已經頻繁接受到來自大自然的信息,然而當這些變化已不可逆行,我們該如何面對所謂的新常態,這是Tomás Saraceno的提問,或許也是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因船槳划行,也會造就水面上的漣漪波紋,每一個人、每一個動作都會影響環境。(Photo Credit:frederiksberg museum)
Source:
《Tomás Saraceno:Event Horizon》展覽
日期:即日起至2021年11月30日
地點:丹麥Cisterner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