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關鍵字讀懂隈研吾!跟著東京建築女子認識隈研吾
2018年隈研吾在東京車站藝廊的個展,將自己的作品分類成十種素材,以材料(材質)的觀點出發,作為展示的主軸。2020年,隈研吾再一次於東京舉辦個展,這次則是將分類精萃成五種:孔、粒子、柔軟、傾斜、時間,來展示過往至今的建築作品。
綜觀這兩次的展覽、建築本身、以及著作後,MOT TIMES 特別邀請東京建築女子為大家整理出,認識隈研吾建築的五個入門關鍵字:「自然素材」、「弱化」、「疊加」、「縫隙」、「柔和」。跟著我們一起來深入了解吧!
綜觀這兩次的展覽、建築本身、以及著作後,MOT TIMES 特別邀請東京建築女子為大家整理出,認識隈研吾建築的五個入門關鍵字:「自然素材」、「弱化」、「疊加」、「縫隙」、「柔和」。跟著我們一起來深入了解吧!
關鍵字01:「自然素材」
隈研吾獨立開業後的第一個大型建築案──混凝土建築的 M2 大樓,於 1991 年完工後受到多方批判,沉寂了好一陣子。1994 年,他接到「檮原町地域交流設施」的設計案,也就是現今的「雲之上旅館」,開啟了他與檮原町的緣分。高知縣本就是日本森林面積最廣的地方,位於山中的小鎮檮原町更擁有 91% 的森林佔有率。隈研吾受到了環境的啟發,利用在地的自然素材——杉木,創造出不同的建築型態。他開始嘗試使用木頭做為建築的材料,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木橋美術館了吧!從那時開始,也奠基了他往後對於材料使用上的發想。
木橋美術館 © Takumi Ota(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木橋美術館 © Takumi Ota(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木橋美術館 © Takumi Ota(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木橋美術館 © Takumi Ota(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隨後在栃木縣的石之美術館、直藏廣場的設計中,以大量的當地所產的石頭做為建築主要材料。另外,同在栃木縣的那珂川町馬頭廣重美術館,也使用了當地著名的竹子,來作為建築物主要的材料。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除了減少運送的費用與時間,也減少了許多非必要的加工,也成了現在隈研吾建築的重要特徵。
石之美術館 © Mitsumasa Fujitsuka(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石之美術館 © Mitsumasa Fujitsuka(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直藏廣場 © Daichi Ano(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直藏廣場 © Daichi Ano(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直藏廣場 © Daichi Ano(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那珂川町馬頭廣重美術館 © Mitsumasa Fujitsuka(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那珂川町馬頭廣重美術館 © Mitsumasa Fujitsuka(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那珂川町馬頭廣重美術館 © Mitsumasa Fujitsuka(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關鍵字02:「弱化」
隈研吾提出的「負建築」理論,其中的「負」不是中文裡「正負」的意思,而是指日文裡相較於勝利的「輸(負ける)」。20 世紀開始,每個人都大張旗鼓,想要蓋豪宅、蓋大樓,建築在那個時代,似乎都是以「勝利的建築」為出發點來思考。但他認為,建築,是需要放低身段,應該觀察環境裡的眾多條件,接受並融入自然現況,也應該以更謙虛的姿態在環境裡放上建築;存在於此的建築物,也更應該盡量去弱化、碎化、模糊建築的邊界,不應在環境裡過度突兀、或是帶給環境過多負擔。
位於東京青山的微熱山丘(Sunny Hills)與愛知縣春日井市的齒科博物館研究中心(GC Prostho Museum Research Center),以不同的日本木造建築的構件交疊組構而成,這個構件除了從外牆延伸到室內空間以外,還包覆了整座建築量體,那不規則的錯置,消除了我們既定印象中建築物慣常的直線邊界。因此,降低沈重的量體感受,可以說是隈研吾建築的中心思想。
東京青山微熱山丘 © Daichi Ano(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東京青山微熱山丘 © Alessio Guarino(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東京青山微熱山丘 © 左圖:Edward Caruso、右圖:Daichi Ano(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愛知縣春日井市齒科博物館研究中心 © Daichi Ano(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愛知縣春日井市齒科博物館研究中心 © Daichi Ano(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關鍵字03:「疊加」
在隈研吾的建築裡可以看到許多重複的構件,他們創造出屬於那座建築物的原型(Prototype)構件後便開始發展、複製、增生。其主要用意與上個關鍵字「弱化」相似,希望藉由構件的疊加所產生的「縫隙感」或「不規則的邊界」,來消除建築物的量體感,再次霧化、模糊那些以往對於建築物,垂直水平的邊界概念。除了上述兩案運用了相同的手法,在東京大學情報學環學術研究館一案中,他也將木片構件重複堆疊,從密集到稀疏,又從稀疏到密集,由建築表面延伸至半戶外空間甚至部分室內。同時也考慮到採光開口而做不同程度的覆蓋,一層一層不均質的外牆成功地消除了建築物邊界,讓建築物更加有機,更加融入自然環境裡。
東京大學情報學環學術研究館 © SS Tokyo(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東京大學情報學環學術研究館 © SS Tokyo(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東京大學情報學環學術研究館 © SS Tokyo(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東京大學情報學環學術研究館 © SS Tokyo(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關鍵字04:「縫隙」
光線透過重複疊加、排列、錯置的構件間的縫隙,產生出特殊的光影效果,隨著時間與天氣變化產生變動,每分每秒都有著不一樣的樣貌,這也正是隈研吾建築物裡經常可以體驗到的一個特殊景象。比方,在新瀉縣長岡市的市政廳兼市民會館的廣場上,隈研吾利用了一片片的木片組構成「市松」紋樣(棋盤格紋),裝設在外牆、懸吊在天花上,光線透過縫隙,像是從樹葉空隙灑落的陽光一般,浪漫地落在廣場上。在 2020 年隈研吾的個展裡,亦使用一整間黑色展間,擺著市政廳模型,利用燈光創造出特殊的光影效果,三面展牆上投影著廣場縮時攝影。市松模樣的構件,輕柔了夏日烈焰的陽光,隨著時間轉換的光影效果,就像是藝術電影一樣,每天在這裡上演著。
長岡市市政廳兼市民會館廣場 © Elieta Attali(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長岡市市政廳兼市民會館廣場 © Elieta Attali(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長岡市市政廳兼市民會館廣場 © Elieta Attali(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長岡市市政廳兼市民會館廣場 © Elieta Attali(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關鍵字05:「柔和」
雖然隈研吾的建築作品,經常帶給人一種強烈的結構感,但在某些作品的室內空間,經常可以看到以柔軟的日本傳統和紙或是織品,作為室內空間的主要材料。有別於建築外觀的強悍,可能披覆在牆上或是懸掛在天花,柔軟的質感讓室內空間更舒適溫暖。也經常可以看見他將和紙材料做成光牆或是光幕天花,不同於強烈的點光源,均質的光線蔓延到空間的每個角落,不刺眼、不眩目,柔和又溫暖的空間使人安心又平靜。栃木縣那珂川町馬頭廣重美術館、東京都商業設施 KITTE 的地下空間、又或是都心的根津美術館所附屬的咖啡廳「Nezu Cafe」,都有這樣的表現。其中,Nezu Cafe 以和紙貼附天花,均勻光線映出和紙的特殊質感,柔和的平光擴散到四面玻璃的簡約空間裡,與自然光的疊合更襯出周邊日式庭園的靜謐氣息,是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美好空間。
Nezu Cafe © Mitsumasa Fujitsuka(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Nezu Cafe © Mitsumasa Fujitsuka(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Nezu Cafe © Mitsumasa Fujitsuka(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隈研吾的建築作品遍佈世界,在日本旅行時也很容易與他的作品相遇,下次有機會探訪他的作品時,不妨試著以這五個關鍵字,重新體驗他所創造出的那些別具風格的建築與空間。
更多精彩內容,快到「跟著隈研吾過一天!」專題完整了解這位建築大師!
隈研吾獨立開業後的第一個大型建築案──混凝土建築的 M2 大樓,於 1991 年完工後受到多方批判,沉寂了好一陣子。1994 年,他接到「檮原町地域交流設施」的設計案,也就是現今的「雲之上旅館」,開啟了他與檮原町的緣分。高知縣本就是日本森林面積最廣的地方,位於山中的小鎮檮原町更擁有 91% 的森林佔有率。隈研吾受到了環境的啟發,利用在地的自然素材——杉木,創造出不同的建築型態。他開始嘗試使用木頭做為建築的材料,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木橋美術館了吧!從那時開始,也奠基了他往後對於材料使用上的發想。
木橋美術館 © Takumi Ota(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木橋美術館 © Takumi Ota(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木橋美術館 © Takumi Ota(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木橋美術館 © Takumi Ota(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隨後在栃木縣的石之美術館、直藏廣場的設計中,以大量的當地所產的石頭做為建築主要材料。另外,同在栃木縣的那珂川町馬頭廣重美術館,也使用了當地著名的竹子,來作為建築物主要的材料。就地取材、因地制宜,除了減少運送的費用與時間,也減少了許多非必要的加工,也成了現在隈研吾建築的重要特徵。
石之美術館 © Mitsumasa Fujitsuka(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石之美術館 © Mitsumasa Fujitsuka(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直藏廣場 © Daichi Ano(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直藏廣場 © Daichi Ano(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直藏廣場 © Daichi Ano(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那珂川町馬頭廣重美術館 © Mitsumasa Fujitsuka(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那珂川町馬頭廣重美術館 © Mitsumasa Fujitsuka(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那珂川町馬頭廣重美術館 © Mitsumasa Fujitsuka(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關鍵字02:「弱化」
隈研吾提出的「負建築」理論,其中的「負」不是中文裡「正負」的意思,而是指日文裡相較於勝利的「輸(負ける)」。20 世紀開始,每個人都大張旗鼓,想要蓋豪宅、蓋大樓,建築在那個時代,似乎都是以「勝利的建築」為出發點來思考。但他認為,建築,是需要放低身段,應該觀察環境裡的眾多條件,接受並融入自然現況,也應該以更謙虛的姿態在環境裡放上建築;存在於此的建築物,也更應該盡量去弱化、碎化、模糊建築的邊界,不應在環境裡過度突兀、或是帶給環境過多負擔。
位於東京青山的微熱山丘(Sunny Hills)與愛知縣春日井市的齒科博物館研究中心(GC Prostho Museum Research Center),以不同的日本木造建築的構件交疊組構而成,這個構件除了從外牆延伸到室內空間以外,還包覆了整座建築量體,那不規則的錯置,消除了我們既定印象中建築物慣常的直線邊界。因此,降低沈重的量體感受,可以說是隈研吾建築的中心思想。
東京青山微熱山丘 © Daichi Ano(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東京青山微熱山丘 © Alessio Guarino(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東京青山微熱山丘 © 左圖:Edward Caruso、右圖:Daichi Ano(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愛知縣春日井市齒科博物館研究中心 © Daichi Ano(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愛知縣春日井市齒科博物館研究中心 © Daichi Ano(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關鍵字03:「疊加」
在隈研吾的建築裡可以看到許多重複的構件,他們創造出屬於那座建築物的原型(Prototype)構件後便開始發展、複製、增生。其主要用意與上個關鍵字「弱化」相似,希望藉由構件的疊加所產生的「縫隙感」或「不規則的邊界」,來消除建築物的量體感,再次霧化、模糊那些以往對於建築物,垂直水平的邊界概念。除了上述兩案運用了相同的手法,在東京大學情報學環學術研究館一案中,他也將木片構件重複堆疊,從密集到稀疏,又從稀疏到密集,由建築表面延伸至半戶外空間甚至部分室內。同時也考慮到採光開口而做不同程度的覆蓋,一層一層不均質的外牆成功地消除了建築物邊界,讓建築物更加有機,更加融入自然環境裡。
東京大學情報學環學術研究館 © SS Tokyo(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東京大學情報學環學術研究館 © SS Tokyo(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東京大學情報學環學術研究館 © SS Tokyo(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東京大學情報學環學術研究館 © SS Tokyo(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關鍵字04:「縫隙」
光線透過重複疊加、排列、錯置的構件間的縫隙,產生出特殊的光影效果,隨著時間與天氣變化產生變動,每分每秒都有著不一樣的樣貌,這也正是隈研吾建築物裡經常可以體驗到的一個特殊景象。比方,在新瀉縣長岡市的市政廳兼市民會館的廣場上,隈研吾利用了一片片的木片組構成「市松」紋樣(棋盤格紋),裝設在外牆、懸吊在天花上,光線透過縫隙,像是從樹葉空隙灑落的陽光一般,浪漫地落在廣場上。在 2020 年隈研吾的個展裡,亦使用一整間黑色展間,擺著市政廳模型,利用燈光創造出特殊的光影效果,三面展牆上投影著廣場縮時攝影。市松模樣的構件,輕柔了夏日烈焰的陽光,隨著時間轉換的光影效果,就像是藝術電影一樣,每天在這裡上演著。
長岡市市政廳兼市民會館廣場 © Elieta Attali(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長岡市市政廳兼市民會館廣場 © Elieta Attali(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長岡市市政廳兼市民會館廣場 © Elieta Attali(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長岡市市政廳兼市民會館廣場 © Elieta Attali(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關鍵字05:「柔和」
雖然隈研吾的建築作品,經常帶給人一種強烈的結構感,但在某些作品的室內空間,經常可以看到以柔軟的日本傳統和紙或是織品,作為室內空間的主要材料。有別於建築外觀的強悍,可能披覆在牆上或是懸掛在天花,柔軟的質感讓室內空間更舒適溫暖。也經常可以看見他將和紙材料做成光牆或是光幕天花,不同於強烈的點光源,均質的光線蔓延到空間的每個角落,不刺眼、不眩目,柔和又溫暖的空間使人安心又平靜。栃木縣那珂川町馬頭廣重美術館、東京都商業設施 KITTE 的地下空間、又或是都心的根津美術館所附屬的咖啡廳「Nezu Cafe」,都有這樣的表現。其中,Nezu Cafe 以和紙貼附天花,均勻光線映出和紙的特殊質感,柔和的平光擴散到四面玻璃的簡約空間裡,與自然光的疊合更襯出周邊日式庭園的靜謐氣息,是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美好空間。
Nezu Cafe © Mitsumasa Fujitsuka(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Nezu Cafe © Mitsumasa Fujitsuka(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Nezu Cafe © Mitsumasa Fujitsuka(圖片提供:Kengo Kuma and Associates)
隈研吾的建築作品遍佈世界,在日本旅行時也很容易與他的作品相遇,下次有機會探訪他的作品時,不妨試著以這五個關鍵字,重新體驗他所創造出的那些別具風格的建築與空間。
更多精彩內容,快到「跟著隈研吾過一天!」專題完整了解這位建築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