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Interview

【發現夢行者】因為有夢,世界近在呎尺—沈可尚用電影腳本找答案

作者/袁青

 一群人,緊跟著他們的夢想指引,一步一步向前,一點一滴成就,堅定信念不放棄,直到……自己的夢想境地。這群人,我們叫他  夢。行者 ;且隨MOT/TIMES 的文字翻開Johnnie Walker「發現夢行者」計畫,帶領你發掘更多存在身邊的夢行者故事……
 
「遇到選擇,相信直覺,去挑戰相對困難的那條路。」一樣的鏡頭,不一樣的人生。大學畢業就在法國坎城影展留名;左手拍MV,右手執導實驗精神的紀錄片,下一秒,他還想拍劇情片,挑戰自己的商業能耐。這就是沈可尚,一個追夢的自由導演。 

「再平凡的人都有一個故事存在。」拍了六年紀錄片,沈可尚說,拍電影是他和世界對話的方式,也是熱情追求夢想的理由。每次進行新的紀錄片計劃;就像又一次開啟對這個世界重新學習的經驗,從準備開始了解,到想盡辦法找出故事的答案。找答案,正是沈可尚持續追逐電影夢的一種解釋。

闖入電影世界的「野孩子」

紀錄長片《野球孩子》獲2008年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灣獎首獎、金馬獎最佳紀錄片,從孩子的眼睛看台灣棒球史。

事實上,沈可尚自己的青春期就是「野孩子」的寫照。「蹺家,我只想了一天,就行動了。」一蹺就是一年多,沈可尚說,那段日子並非一無是處。18歲的他認真地組樂團、K金馬影展的影片,也交了一群台大電影社的朋友,發現原來除了音樂,還有其他世界。

拍電影,其實沈可尚也始料未及。由於對搖滾樂和畫畫的濃厚興趣,沈可尚高中時期就窩在「太陽系視聽圖書館」租借片子。楊德昌導的《恐怖份子》讓他眼睛為之一亮,從此發現了電影的趣味。對他來說,拍電影不是賺很多錢,而是他和世界溝通的方式。

重考了兩次,才如願考上台灣藝術學院電影系。沈可尚找到了目標,強烈感受到每天都有進步,而且在學生時代就拿了大獎。1999年,他完成畢業作品《與山》,除了獲得該年度台灣國際學生電影金獅獎的首獎,也拿下金馬獎最佳創作短片,並入圍法國坎城影展。沈可尚承認這些獎項讓他感到飄飄然,但也因成名太早,連著兩年他都不敢出手,甚至「逃」到廣告界,放棄拍片輔導金。此時,沈可尚走到人生的交叉口。

直到2004年,國家地理頻道與新聞局共同舉辦「綻放真台灣」紀錄片甄選,沈可尚以「賽鴿傳奇」企畫書獲選,讓他再次思索人生。一年八個月後,他才決定跳出商業廣告領域的錢味,一頭栽入賽鴿的世界。

賽鴿人生,追夢的轉捩點

「賽鴿是台灣重要的次文化,卻沒有人記錄這些故事。」為了追夢,沈可尚與兩位夥伴以月租6千元,在嘉義大林鴿舍旁租了一間的透天厝,當起養鴿人。一年又八個月的「賽鴿人生」是另一場夢想的競賽。拍紀錄片的心情,一件事要做到極致,等待成了追夢的開始。有一次,為了拍攝小鴿子從鴿蛋裡破殼而出的那一秒鐘畫面,居然整整花了三天三夜的時間等待。

2005年完成的《賽鴿風雲》,是首部由國家地理頻道監製、在全球160個國家播映的台灣紀錄片,並於隔年榮獲金鐘獎非戲劇類最佳導演。

沈可尚坦言,在這個過程中差點又要放棄,年少時放棄輔導金,可以找到「為了歸零」的藉口,但這次如果放棄就是示弱。沈可尚說,紀錄片最難的是不可預測,一般劇情片可以透過事前排練,但紀錄片卻是真材實料。這部《賽鴿風雲》讓他重新思考觀眾想看什麼,也是他征服夢想的轉捩點。 可預測,一般劇情片可以透過事前排練,但紀錄片卻是真材實料。

帶著孩子追逐夢想

當孩子出生,就是人生另一段夢想的開始。「任何處境都是好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好事。只要珍惜面對的一切,用力的過好一天,任何壞事都是好事。」一切雲淡風輕。而這份真心,在沈可尚寫給兩個女兒的信中,讓我們感受到,原來那些浮華如夢離我們愈來愈遠。

系列紀錄片《遙遠星球的孩子》為沈可尚拿下金鐘獎最佳紀錄片、最佳導演及最佳剪接等獎項,這部片打開自閉兒的世界,並創造台灣紀錄片在網路平台首播的先例。

台灣電影產業仍充滿許多不可知,要堅持下去,不是件容易的事。寫好一個故事,然後以出人意表的方式拍它,將一個小東西經營完整,遠勝過華而不實的白日夢。生活是最重要的創作來源,但不是坐在咖啡館裡。「遇到選擇,相信直覺,去挑戰相對困難的那條路。」從沈可尚的鏡頭裡,我們彷彿看見「遙遠星球的孩子」離我們不遠。因為有夢,世界近在呎尺。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