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記憶之宮的門路:親身經驗 vs. 完全想像——藝術家席時斌專訪
你可能不知道,打造這件作品的藝術家,就是席時斌。建築背景出生的他,不只在年輕之際就獲得國內外獎項,更深受許多時尚品牌的喜愛與收藏,不論是《VOGUE》雜誌的攝影作品,或與愛馬仕(Hermès)合作的「馬之戲劇」櫥窗展,甚至是在人潮熙攘的台北101 Louis Vuitton,都可看見他的創作。為何他如此受時尚品牌青睞,且贏得許多大獎?今年秋季,就讓我們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記憶之宮」個展,認識他的作品吧!
就像台北市尋常的水溝,大部分的人覺得骯髒,但在陽光灑落下,這些由廢棄物組成的結晶,卻顯得格外美麗。
如果說記憶之宮是一座宮殿,那麼台北當代藝術館的二樓展區,就是席時斌的縮小版記憶之宮。記者會當天,席時斌彷彿是導遊,帶領大家參觀自己的作品,他也悄悄透露,自己在陳設作品時,也會特別注意參觀者閱讀的習慣,讓大家即使在觀展,仍然有足夠的時間停留及思考。(Photo credit:台北當代藝術館)
A:這些主題都是敘述「記憶之宮」的狀態。
一個宮殿必定涵蓋不同主題和調性。如果記憶之宮是宮殿,迎面而來的可能會是門廳、走廊、大廳或私人房間等,相較於繁複的實體宮殿,這次的展覽以五大主題分類,相對精簡許多。
A:我覺得台北是一個很有生命力的城市。
「宇宙」表現城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一進展間,馬上感受席時斌所創造的奇妙氛圍,各種角度的星體遍布牆面。而中間那隻低身俯視、蓄勢待發之姿的獅子,則是他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看見文藝復興雕塑家貝里尼的陶塑,進而啟發的作品。代表著:即使當下的狀況,令自己感到悲傷或失望,在仰頭做沉思之時,仍然拱起自己的肩膀,醞釀自己的力量,等待再出發!
A:小時候,台灣很流行以恐龍為主題的展覽,大都以大型的骨骼化石展現。我很喜歡這種展覽也蒐集很多恐龍貼紙,貼在床鋪上。這可能和我的作品相關。我偏好創作巨型作品,例如大型馬頭,對有些人來說,就好像是以X光照射過的骨骼。
以「家」為主題的紅色展區。席時斌以兒時在床底下玩耍的回憶,佈置出地下城的景象。觀展時,不妨找找席時斌在展間裡放置的一顆黑色星星,這被席時斌視為時間的象徵,認為未來的元素,其實也涵蓋在過去的時光!
A:星星是我想要表達對於時間的看法。走進紅色展間之前,是佈滿星體的黑色展間,那時我2008年剛畢業的作品,想要呈現未來宇宙星體的感覺。
A:當你知道自己是從何而來時,就會產生認同,也會知道會往何處去。
Q:我們注意到有許多以馬為主題的作品,馬對你而言,是否有什麼特殊的意義?
A:當你看展覽時就能明顯的看出我對馬有興趣。我不是生來就喜歡馬,可能是透過長久的生活習慣,才發展出來的主題。小時候喜歡騎士的玩具,總覺得很威風英勇;長大學建築,也覺得四隻腳站立的馬匹和四根柱子的房子相似;學雕塑也在研究馬匹的體型。
新作《符號與記憶之馬 》將以三面投影的方式揭開展覽序幕。在現場,你不只能看見馬的實體,更會看見光影交錯的馬匹!(Photo credit:席時斌)
進入「大競技場」展區了!席時斌特別強調,大競技場並不是人與人的競爭,而是自我的訓練與提升。(Photo credit:台北當代藝術館)
A:我比較喜歡歷史和生物相關的書籍。我不是很喜愛引用當代的思潮,閱讀品味也偏向經典的著作,可能有點八股,像是馬奎斯的《百年孤寂》和希臘文學神話等。以前也喜歡蒐集志文出版社的文學,現在也會不時翻一下。
A:作為藝術家,我很有誠意的提出自己的想法,並試圖說服他們,而合作夥伴也期望我提出新的藝術觀點,因為這不是設計案,而是一種投資和創新。
通常最後的成品往往不是原先的提案,以Hermès為例,他們一開始期望的主題並不是以馬為主的櫥窗擺設,但是透過口語和繪圖不斷溝通,公司也覺得後來的提案也符合品牌精神。當你以自己的歷史和他們的歷史相互連接,就會成就這些事。
左圖為席時斌與愛馬仕(Hermès)合作的藝術櫥窗《馬之戲劇:知識之馬》;右上圖為席時斌與《VOGUE》雜誌合作的攝影作品;右下圖為與法拉利(Ferrari)合作的「躍馬躍動巡禮 & 尊彩藝術中心之夜」。(Photo credit:席時斌)
2014年席時斌為台北文創大樓設計的公共藝術《野性的預言》。與一旁古老的松菸建築作出對比,亮面的巨大鹿角,馬上抓住你的視線,你是不是也體會出暗喻土地裡富藏的生命與文化呢?(Photo credit:席時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