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Interview

【為什麼東區不討喜?】玖樓潘信榮穿梭台北東、西區,想設計一個「城市客廳」,把東區的日常生活感帶回來

「台北東區對我來說,比較適合日常生活,東區的街道很生活化,但那種生活感跟西區又很不一樣。如果以日本街區比擬,我會說東區像代官山,信義區則像銀座或表參道,」玖樓共同創辦人之一潘信榮如此形容,但即使潘信榮目前住在「萬華玖樓」,他的生活圈卻還是離不開東區。

 

玖樓從2015年開始,以共享經濟的概念,在大台北地區經營共生公寓,藉由空間設計,讓租屋也能有家的味道,在疏離的城市中重新建立社群;2018 年,玖樓更獲得日本GOOD DESIGN AWARD 中Housing Service 的肯定!

目前玖樓在台北東、西區都有經營物業,當大家都在說東區落寞時,以玖樓的角度來看,東區物件卻還是最搶手,仍然有許多人想要住進東區。MOT TIMES這次特別專訪潘信榮,與我們分享玖樓對於東西兩區的觀察,以及未來的東區可以如何被想像!
 

潘信榮喜歡東區的生活感。(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台北西區v.s.東區,同樣都有生活感,卻是完全兩個不同世界
 
「台北西區大稻埕商業蓬勃,龍山寺草根性也很精彩,不論是三水街、廣州街的『賊仔市』,賣著不知道從哪裡來的二手貨,或是像華西街、廣州街的茶街,這裡庶民的精彩生活,與東區完全是兩個世界的感覺。」


萬華區的庶民生活精彩,與東區宛若兩個不同世界。(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即使現在住在台北西區,潘信榮的生活圈大多還是在東區,「東區沒落對我影響不大,因為超級大型連鎖店,我本來就沒去。我也很少進行奢侈品消費,更不是觀光客,平常不太去信義區和西門町。東區對於我的日常生活機能來說已經足夠,我現在還是覺得很好的店是在東區。」
 
例如:彷若置身在峇里島享受的Yoga Journey;藏身在二樓的設計工作室;巷弄轉角邊的設計選物店,對潘信榮來說,這是不同於西區的悠然閒適生活,也是東區街廓的獨特魅力。


萬華玖樓的頂樓一隅。(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大家都線上購物了,為什麼要那麼大的Forever21?」體驗經濟時代來臨,零售業也需要轉型
 
比起二十年前的小店叢聚,堆積起的獨立精神,隨著大型連鎖店進入拉高了租金,小品牌、工作室慢慢退守到六張犁、麟光一帶。現在的東區小店,味道或許淡了些,但連鎖品牌的大舉撤出,卻重傷了東區商圈。
 
回看近十年來的台北商圈發展,信義計畫區百貨一棟一棟地蓋,成為全世界百貨密度最高的地區;西區的西門町商圈靠小店面、降租金,吸引年輕人進駐,主打商品多樣性;之後再往外延伸到大稻埕,藉由文創翻轉傳統老產業,新舊融合的在地特色,成功抓住人潮。
 
「消費的M型化,讓東區定位不明,要街頭不街頭,高級又比不過信義區,加上東區腹地也不夠,不像信義區可以隨便蓋一棟超級高的大樓。」東區被困在大環境發展的限制中,然而看似困境,卻也是另一種新契機。
 
因為在數位浪潮下,零售業也面臨很大的挑戰,「大家都線上購物了,為什麼要那麼大的Forever 21?現在大家都在談空間的體驗經濟,下一波轉型是如何把實體店的體驗感增強,那種體驗是網路購物所買不到的經驗,讓消費不只是買賣而已。」這其實也是玖樓的經營理念,讓租房不只是租空間;藉由公共空間及社群活動,如今還能透過租屋認識新朋友,甚至一起發想新創意、彼此串聯,擴展彼此的生活領域。

 
比起二十年前的小店叢聚,堆積起的獨立精神,隨著大型連鎖店進入拉高了租金,小品牌、工作室慢慢退守到六張犁、麟光一帶。(Credit:9floor玖樓)


東區商圈雖然沒落,但對於在意生活品質的人,還是會想要入住東區。(Credit:9floor玖樓)
 
從社群、空間、延伸至街區,豐富多元的生活服務,一步步把東區質感抓回來!
 
「東區不會一直沒落下去,低到一個點,會以其他方式再起。我覺得其實這很正常,是一個循環的週期。」東區只是在轉換體質,找到對的方法,好的酒吧到了夜晚還是會客滿的。
 
玖樓有別於一般出租方式,以社群經營為導向,藉由空間設計篩選適合入住的房客,從社群、空間、再延伸至街區,「我們想過將這些分散式的社群、公寓,用街區的概念組合它。」目前玖樓位在溫州街的共生公寓,就嘗試與附近咖啡店合作,房客只要出示鑰匙圈就有優惠,讓租屋的共用空間擴大至整個街區。


潘信榮認為,東區不會一直沒落下去,到了一個低點,會用其他方式再起來。(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玖樓從2015年開始,以共享經濟的概念,在大台北地區經營共生公寓,藉由空間設計,讓租屋也能有家的味道,在疏離的城市中重新建立社群(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走進台北龍山寺附近的「9floor萬華玖樓」,是玖樓目前正在經營的全台第一間整棟式共生空間,改造至一棟屋齡50年、高六層樓的老旅社,這也是目前潘信榮的家。內部的空間設計就如同 「城市客廳」般,任何人都可以走進來享用一杯咖啡、交朋友;地下樓層有練團室讓大家玩音樂、走廊和樓梯間則成了藝術家的展覽空間;頂樓的開放式廚房與客廳,不久前還邀請在地知名牛肉麵店「門前飲味」來作客,煮牛肉麵與房客交流情感,每一個活動、空間安排都扣緊生活感。


一樓有咖啡吧台,旁邊還可容納30人的空間,會舉辦展演活動,不僅給房客使用,同時也對外開放。(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地下室有音樂排練室、展覽空間,隔音佳,即使活動氣氛熱絡也不擾鄰。(Credit:9floor玖樓)


二樓到五樓是房客的房間,溫暖的黃光、簡約舒適的風格,比起一般的旅館,更多了家的味道。(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萬華玖樓客房一角。(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走廊和樓梯間,成了藝術家的展覽空間(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頂樓的開放式廚房與客廳。(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余松翰)
 
「對我來說,理想街區在多元服務上,要是豐富的。」東區的居住人口其實並未離開、且消費水平高,而菜市場、超市、洗衣店、咖啡店、Co-Working Space...,這些多元性業種,其實仍是每日生活之必需,只要加上質感與創意,東區不是沒有未來。

如果可以克服東區高租金,潘信榮說,想在「萬華玖樓」之外,再經營一棟共用生活空間,一樓是人來人往的大廳,大廳設計融合了寬敞酒吧、餐廳、商店及活動空間,匯集各種在地文化的原創性,樓上提供住宿。這個靈感源自於日本東京澀谷、以社交為經營宗旨的「Trunk Hotel」,「我也想要一個有設計感卻沒有距離感,大家都可以交會的地方。」結合設計創意與體驗經濟,讓東區的日常生活感,再次回到東區!


從社群、空間、延伸至街區,多元豐富的生活機能,透過社群體驗經濟可以把東區的生活感抓回來。(Credit:9floor玖樓)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