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衛創新的MVRDV工作是什麼樣呢?「從老闆到實習生,人人都有平等的權利提案設計」專訪台灣項目總監廖慧昕
相較其他大型城市,鹿特丹的建築總是散發著一股獨特的活力與創意,於此發跡的荷蘭 MVRDV 建築師事務所,在這座建築實驗城市陸續設計如市集廣場 Markthal、美術館典藏庫 Depot Boijmans Van Beuningen 等亮眼的作品,甚至也帶者這股豐沛的設計能量拓展至海外各地。相信你也很好奇,究竟荷蘭如何讓建築在城市裡充滿活力,而是什麼樣的工作環境造就了建築師盡情揮灑的本事,將紙上概念變成大家熱愛的場所!
在一間持續不斷創新實驗、突破建築形式窠臼的事務所工作是什麼樣的生活呢?MVRDV 團隊如何激盪創意,與台灣建築師事務所的工作方式又有何不同?MOT TIMES 此次特別專訪於 MVRDV 任職 15 年之久的台籍資深協理廖慧昕,與我們聊聊她這幾年在 MVRDV 的生活,一起前進荷蘭!
在一間持續不斷創新實驗、突破建築形式窠臼的事務所工作是什麼樣的生活呢?MVRDV 團隊如何激盪創意,與台灣建築師事務所的工作方式又有何不同?MOT TIMES 此次特別專訪於 MVRDV 任職 15 年之久的台籍資深協理廖慧昕,與我們聊聊她這幾年在 MVRDV 的生活,一起前進荷蘭!
與許多嚮往荷蘭的建築人一樣,廖慧昕大學時期受到 1990 年代 Super Dutch 現代設計風潮影響,畢業後便選擇至鹿特丹 Berlage 建築學院攻讀碩士。2005 年加入 MVRDV 鹿特丹辦公室至今,15年間參與了包含荷蘭「阿爾梅勒市 Almere Hout」區域規劃、中國成都「水城新津」計劃、台南「河樂廣場」、「新化果菜市場」...等多個項目,也曾參與由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主辦,邀請MVRDV策展的《垂直村落》,在當時負責展覽統合的角色,是 MVRDV 亞洲組重要的資深協理。
從老闆到實習生,人人都有「平等」的權利提案設計
在 MVRDV 鹿特丹辦公室 MVRDV House ,明亮採光搭配大膽鮮豔的橙、黃、藍、綠、紅色塊界定不同的工作與休閒區域。一樓「Family Room」還有張長桌,供大家在午餐時間一起用餐交流。「MVRDV 從以前就是這樣子,即便現在規模擴大,還是保持一起用餐的習慣」廖慧昕說。

MVRDV 鹿特丹辦公室「MVRDV House」。(Photo Credit:MVRDV、Photography by Ossip van Duivenbode)

「MVRDV House」中 Family Room 的用餐長桌,員工們可以在午餐時間於此用餐、交流。(Photo Credit:MVRDV、Photography by Ossip van Duivenbode)
從餐桌上老闆與員工共用一張桌子,就能看出荷蘭人在日常中對「平等」重視,談到專業設計更是如此。慧昕分享,在 MVRDV 即使是實習生,也一向被鼓勵在開會中提出自己的見解,「這跟荷蘭文化有關係,每個聲音都是聲音,荷蘭小孩從小被鼓勵發表意見,所以提出想法、尊重不同意見、參與討論的主動性是很重要的文化特質!」。

(Photo Credit:MVRDV、Photography by Ossip van Duivenbode)

(Photo Credit:MVRDV、Photography by Ossip van Duivenbode)
除了重視平等、鼓勵表達的民族性,荷蘭建築產業與台灣相比其實也更為多元:例如有專門製作施工圖、專門繪製模擬圖......等精細專業分工的事務所。
MVRDV 以設計為主要導向,與當地有專業分工的事務所做切分。因此每一位參與者所扮演的角色便是「提出設計想法」,「像我們最近有一組實習生,參與案子的時候已經進程至細部設計,他們可以做材質、磚面、分割的設計,提出想法是在任何階段都需要的。大家在團隊討論分工後提案,而非被動地僅按主管、小組長要求繪圖而不發想,每個人都對被分配指派的工作有想法。」在這樣的工作氛圍下,如果彼此設計上遇到不同的意見,大家也都很願意拿出圖面、模型來務實的討論。

(Photo Credit:MVRDV、Photography by Ossip van Duivenbode)
30-45分鐘就開完會!沒有超長馬拉松會議,注重工作效率與生活品質
MVRDV 各項目分別由 Winy Maas、Jacob van Rijs、Nathalie de Vries 三位創辦人(Founding Partners)各別領導,並依照地區分成法國、德國、歐洲、美洲、亞洲、EMEA(歐洲、中東及非洲),以及都市、規劃團隊等八組,按案件大小從中分配人力。
在一個新的項目剛開始的「設計概念」階段,小組成員們即會先準備好基地模、3D圖、量體等,大家各別提案討論,像是內部的「小競圖」一般。在 MVRDV,一般討論會議通常控制在 30-45 分鐘,「會議前的五分鐘,要將討論的議題與內容清楚呈現於圖紙上,邏輯分析和設計步驟要很清楚,遇到會議時間有限的情況,在 10-20 分鐘內把問題提出也是常態」。公司一般簡報會議安排為一個小時,遇到有重要業主、合作建築師、顧問來共同研討的「工作坊(workshop)」才有可能更長的會議安排。
而且荷蘭午休只有短短半個小時, 採責任制,「大家會很有效率的運用一天的工作時間,雖然遇到交圖或重要簡報難免要加班,但並非常態,荷蘭人從老闆到員工都覺得,工作與家庭之間要有平衡的;如果要超時工作,除了要取得小組長同意外,也會被要求檢討項目的安排和工作效率是否符合原本規劃。」慧昕說。

(Photo Credit:MVRDV、Photography by Ossip van Duivenbode)
荷蘭的建築人能參與的兩大公會!透過良性溝通,保障建築從業人員權益
也正因荷蘭人重視生活品質,慧昕分享,在荷蘭不同專業領域都依法需要有基本保障。 以建築業來說,除了建築師公會外,還有建築從業人員公會,制定業界相關福利與權利等規定。
不同於「荷蘭建築師公會」提供荷蘭建築師執照認證、開業建築師相關制度,「建築從業人員公會」為建築事務所聘用的從業人員訂立相關權利、福利原則,並將各個公司資料建檔,在網上公告一套依照資歷、經驗、職位......不同的平均薪資表,提供勞資透明、公正的參考依據。
另外,由於公司人數達到 50 人以上就必須依荷蘭《公司法》成立的內部工會,每兩年 MVRDV 都會鼓勵各組都推派候選人,在年尾展開工會代表選舉,各候選人在投票前大力宣傳理念,辦公室也跟著變得更熱鬧有趣!獲選的工會代表每週都會利用午餐時間討論、彙整意見,定期與營運方開會,從員工合約、加班補償,到午餐的選項、LGBT 族群在公司有無受到歧視的調查等等,大家可以選擇具名或匿名管道藉由工會提出溝通。

(Photo Credit:MVRDV、Photography by Ossip van Duivenbode)

(Photo Credit:MVRDV、Photography by Ossip van Duivenbode)
在 MVRDV 工作,是不斷激盪、出現新想法的過程!
那麼與 MVRDV 頂尖的建築師一起共事又是什麼樣的體驗?慧昕說「我跟三位創辦人都有共事過,這幾年比較常跟著 Winy Maas,他是永遠都有活力、有新想法的人,跟他工作、開會都會有新的刺激跟啟發,因為他永遠都不太滿足自己的想法,我們也變得會需要回應、跟著他一起尋找。」
以 2020 年初剛落成的台南「河樂廣場」為例,慧昕擔任此案專案經理(project leader),她觀察到「Winy 第一眼看到基地模型,就決定要做一個下沉式廣場,直覺要留下它現在的樣子。」並將過去「中國城」的樑柱遺構也保留下來,構成一個具歷史意義的親水公園。
「當時評審委員喻肇青在競圖評選時問說『你也可以做一個很乾淨的水池,為什麼要做那些柱頭?』,我猜想 Winy 當時的回答有說服他。他認為即便中國城有著複雜的過往,有社會、治安問題,但畢竟『中國城』曾在台南出現過,因而它所留下來的片段,都是台南城市歷史的其中一頁。」慧昕說。團隊也為此模擬了各種各樣柱子的切割方式,創辦人重視建築之於城市的影響,使得 MVRDV 團隊面對各個案子總能想得更深、更遠。

由荷蘭MVRDV建築團隊、台灣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李麗如建築師事務所共同規劃的台南河樂廣場。(Photo Credit:MVRDV、Photography by Daria Scagliola)
荷蘭如何以公共工程形塑城市?從 Markthal 看鹿特丹政府與 MVRDV 建築設計力
這十多年來,慧昕也觀察到,荷蘭之所以能成為揚名世界的建築實驗場,其實更與他們對治理城市的態度有關。
比方在今日的地標 Markthal(市集廣場),興建時,鹿特丹市長不但協力突破現有的防火規範,採納 MVRDV 兼具美感與安全的配套設計;且在初期市政規劃,就已將建築與未來五年的商場經營方向都放一起在討論!

建築物通常必須設置牆壁、防火門窗等防火區劃,然而製作閘門其實也限制了設計。當時 MVRDV 盡力與市府商討 Markthal 的配套方案,而鹿特丹市長審慎評估後,也賦予設計一定程度彈性,承擔防火逃生責任,讓城市與建築設計相輔相成。(Photo Credit:MVRDV)

Markthal 以 40 公尺高的挑高設計搭配頂部通風井,取代防火閘門,形成自然通風對流,加上前後兩側都以大面積單層玻璃帷幕設計,若發生重大災害,消防車可直接撞破玻璃進行搶救。(Photo Credit:Kimberly Shih)

(Photo Credit:MVRDV)
為了推廣飲食文化,鹿特丹政府在 Markthal 建築設計時便已委託營運團隊,邀請當地最優質的肉店、魚店、起司店...等商家進駐。然而回歸文化本質,荷蘭人普遍不重視飲食,接受程度有限。一年高達 900 萬人次(巴黎艾菲爾鐵塔 700 萬人次/年)的觀光潮,讓商家逐漸轉換方向,從供應當地居民的市場,轉變為賣給觀光客的小吃、紀念品等。
但市府仍要求營運團隊回歸原本約定的「提升全民飲食文化方向」,甚至後來還與營運團隊打官司,非常強硬。「市政府的硬態度是我很欽佩的,他們認為這項城市建設的中心思想本來就是全市民的利益,政府覺得自己有社會責任,卻不會因為市場的改變就想要通融。」慧昕說。
回望目前在台灣執行中,2021 年即將開幕的「台南新化果菜市場」,MVRDV 也很期待後續進駐單位的使用與維護都能延續設計的初衷,讓建築設計的特色與將來的使用與效益相輔相成。
設計上,MVRDV 不但滿足「新化果菜市場」產銷空間需求,更在上方設置高低起伏、仿若梯田般的果菜栽植空間。「我們希望今年完工時,頂層的綠化屋頂設計也能有團隊進駐,台灣有很多成熟的地方創生團隊,新化周遭也有講究農法、食安的在地小農,我們希望這個屋頂成為地方的食農推廣平台,期盼讓大家知道這座市場的願景,完成我們最初市場的想像。」慧昕說,建築落成後的後半段路,需要經營者發揮價值。

對於「新化果菜市場」的設計,慧昕說「我們透過地景凸顯市場本身的功能性,也展示這個區域中,農作、食農教育等產業的結合。」慧昕說。屋頂如梯田般的蔬果栽植、各式活動,未來期待成為當地農產農銷的展示場。(Photo Credit:MVRDV)


(Photo Credit:MVRDV)
無論是建築從業人員低薪、競圖招標與評選、公部門對公共建設的規劃問題,台灣建築業潛藏已久的問題近年逐漸受到討論。雖然慧昕在台灣的建築事務所工作經驗不長,但在 MVRDV 的日子,也讓她深切感受到公司文化、社會制度對建築人、設計都影響深遠。
現在慧昕總是自然的將 MVRDV 工作精神融入近年來台灣項目之中。一如去年王俊雄老師也問過她,MVRDV 已經發展成國際知名的建築師事務所,當初為何會想著墨於台南「河樂廣場」這樣的城市改造景觀案?其實,荷蘭人生性喜歡接受挑戰,對於議題有趣又具公共性的案子,即便是位處台灣,仍樂觀地相信在團隊合作、務實又勇於提出各種見解的環境下,那份不願意妥協的理想還是可以被實現的。

(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余松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