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開MAD by Le Kief,下一步還要與江振誠打造台灣首間Winetail酒廠!專訪風味狂人易柏翔
開完酒吧開餐廳,年底還預計創建台灣首間Winetail酒廠,究竟這回Seven又要端出哪些讓人心癢難耐的有趣計劃呢?
那天午後來到MAD by Le Kief(以下簡稱MAD),略微傾斜的陽光安靜地照進屋內,有別夜晚用餐時的神秘感,白天的光景反而更能看清日治時期原臺北刑務所高階官舍經由修復改造後,歷歷在目的建築空間細節,以及MAD進駐時所詮釋的精彩設計品味。
MAD by Le Kief 原為日治時期原臺北刑務所高階官舍。(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林祐任)
濃濃的日式屋舍透露著歷史走過的痕跡。(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林祐任)
窗外可一瞥木造雨淋板的建築語彙。(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林祐任)
像一顆震憾彈無聲無息扔進市場前的風平浪靜,Seven開門見山就說:「我接下來要開一間Winetail酒廠。地點還在找,預計年底要公開。」
Winetail 是他風味實驗的集大成,也是一條未曾有人走過的路。有別葡萄酒必須仰賴風土而生、靠天吃飯的宿命,葡萄酒調酒 (Wine Cocktail,簡稱Winetail)每款都能按照不同料理風格的需求量身訂製、因食物而生,既能保有紅白酒無可取代的風土、自然變化與口感,同時也能透過混融調製的後天加持,放大感官、模擬香氣,讓風味層次更加清晰明確。
Winetail有點像是將一款葡萄酒原有性格進行客製化的升級,比方一款來自南澳以Cabernet Sauvignon為主、Merlot為輔的葡萄酒中,可能會品嘗到黑莓、果醬、香料的層次風味,但一般人較難察覺,不過強化後的味道,不只味蕾表現更加鮮明,也更能針對餐酒符合搭配需求。
擠眉弄眼的Seven說道,「更重要的是,耍別人很好玩。 」(哈哈哈哈哈,但凡第一次在MAD喝Winetail,難免都曾被眼前精心設計的酒標、酒瓶,以及外場服務人員專業介紹品種風味的說詞,紮紮實實的被騙上一回)
Le Kief品牌創辦人易柏翔經典的擠眉弄眼微表情。(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林祐任)
曾幾何時我們都需要像菱玖洋服一樣瞎胡鬧也很浪漫的酒吧
回溯這場風味冒險的起點,時序必須先倒轉至2017年。最初Seven只是想單純做一件自己喜歡的事,跟朋友開間店、玩在一起,成天喝醉睡在店裡也沒關係,於是隱匿在巷弄間的菱玖洋服便以speakeasy 形式開啟了一段玩樂模式;Seven說:「這就是一間瞎胡鬧的店,不用做為開始、也不用當結束,隨時路過都能進來輕鬆喝一杯,像城市裡的中繼站,就是一種很模糊、也很浪漫的狀態。」
於是ROOM by Le Kief (以下簡稱ROOM)的出現,正式開啟了Seven 風味狂人的調飲思維。
最初Seven只是想找個空間當作研究香氣味道的工作室,但當空間出現時,他內心卻萌生「不如再開一間店」的想法,於是ROOM by Le Kief 便成了他的風味實驗場。(Photo Credit:ROOM by Le Kief)
於是每季都是一期一會的驚喜包,以實驗室研發的主題式調飲搭配小食(Cocktail Pairing),並透過與大三元、RAW、小小樹食、L:A BRUKET、Le Labo 等不同品牌的跨界聯名,為感官味蕾製造驚喜感。因此,只要是在台北跑吧的人,幾乎不可能錯過與ROOM一親芳澤的機會。
Seven以機器萃取香氣風味,讓數據現身說法。(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林祐任)
Seven認為在風味之外,體驗感至上。(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林祐任)
ROOM透過離心機、壓縮機與蒸餾器萃取風味後,再進行重組。(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林祐任)
但Seven坦承面對數據最痛苦的部份在於,核心開發決策團隊目前僅有三人,因為所有的風味都等同數據庫,不能隨便與他人共享。此外,數據的好壞一翻兩瞪眼,調整極其困難,當下根本難以預測究竟要耗費多少時間、轉速、溫度才能創造最理想的狀態。這也是為什麼ROOM的牆上總是佈滿密密麻麻的數字,見證著棋差一著的過程。
即便偶有運氣極佳,一小時便能生產出好風味的魔幻時刻,但多數都必須花上三、四個月到半年才能研發完成。特別是當機器一旦開始運轉,任何小差錯就會導致全盤皆輸,因此操作時必須如履薄冰、再三謹慎才不會虛擲光陰。
離心機最初的目的是為分離血清而生。(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林祐任)
所有的數據都必須經由一再嘗試所獲取。(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林祐任)
但利用機器萃取風味也有其獨特優勢。比方以「番茄」食材為例,透過離心機的高速旋轉可獲得「食材纖維、水份與果膠油脂」三種呈現方式;纖維可做成醬汁,液體能變身調酒或某道菜的冷湯,果膠經風乾打成粉後則可灑於酒上,或放入菜裡。如此一來不僅食材能發揮的淋漓盡致,亦可大幅降低成本。至於香氣表現,則是蒸餾器的本事,在不破壞食材的前提下,透過反覆測試的沸點數據能提取最佳香氣,為調飲賦予更全面的感官體驗。
然而即便Seven能直覺地操控機器,但關於風味的探索又是另一件事,「因為味道需要練習,有時候想像是最難的。如何看到食材就能想像它的風味該如何與其它味道拼湊組合,這是需要時間的積累。」
Seven能直覺地操控機器,但風味的探索是需要長時間的練習。(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林祐任)
因此藉由分站式體驗,客人可以從警衛廳、戶外庭院和室內廳堂三種用餐環境的轉移下,感受時間所賦予場域的沉浸感,回到座位時,放眼望去的經典設計家具及空間陳設,體現老房子與當代氛圍共生的新面貌。
由設計工作室Houth,以歷史脈絡和日式廊道為靈感,發想出蘊含過去、現在與未來概念的主視覺,輕巧停在MAD衣櫃上。(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林祐任)
MAD by Le Kief 選用瑞士設計師Pierre Jeanneret的經典座椅,及台灣手工訂製品牌Liipo studio的胡桃木傢俱,既融入日式空間又賦予當代新意。(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林祐任)
台南設計工作室「伏流物件」為老屋空間訂製燈具(左),將新與舊的元素融入其中。由藝術家廖浩哲為日式空間所設計的植栽(右),在不同時段光線下,會呈現截然不同的氛圍。(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林祐任)
MAD by Le Kief 第一季「農作再生之一」茄子千層(左)、熟成魚(右)。(Photo Credit:MAD by Le Kief)
MAD by Le Kief 第二季「海膽蓮藕素麵」。(Photo Credit:MAD by Le Kief)
走過兩季菜色,Seven仍在思考MAD的方向。(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林祐任)
不過從MAD第一季端出18道料理、四至五個小時的用餐體驗,至今Seven仍在拿捏客人所能接受的料理尺度,並持續調整方向。全新秋冬菜色預計將於十月底推出,目前已差不多定案(按照Seven追求完美的性格肯定是改到最後一秒):但承襲前兩季循環再生的番茄與玉米特定食材,下一季則將推出日本蕪菁的多重宇宙,同樣令人期待。
MAD總共十四張座位,一名外場可服務二至三名客人,因為Seven相信好的服務才是餐飲成功的關鍵。(Photo Credit:MAD by Le Kief)
因為對Seven跟江振誠而言Winetail是未來的市場,每款酒都能為了餐廳而生,所有餐酒搭配的疑難雜症也都能迎刃而解,再也沒有搭配設限。更重要的是,Winetail不再只是餐桌上的配角,也能走入生活成為品味的日常。接下來就讓我們拭目以待酒廠開幕那天吧!
不同風味的Winetail可依料理而生。【未成年請勿飲酒,喝酒不開車 開車不喝酒】((Photo Credit:MAD by Le Kief)
Le Kief品牌創辦人易柏翔從來不做市調,他相信自己想做的都是最獨特的事。(Photo Credit:MOT TIMES、Photography by 林祐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