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Interview
設計永遠來自與人的連結:Vitra/Artek 日韓負責人 Anni Hayashi 的北歐設計觀察 設計永遠來自與人的連結:Vitra/Artek 日韓負責人 Anni Hayashi 的北歐設計觀察

設計永遠來自與人的連結:Vitra/Artek 日韓負責人 Anni Hayashi 的北歐設計觀察

從芬蘭到東京,Vitra/Artek 日韓負責人 Anni Hayashi 觀察北歐與日本設計的共鳴,回望創立 90 週年的 Artek,如何在維護設計價值的同時,持續保持與當代文化的連結。
日本與北歐,距離遙遠的兩處,卻彷彿在設計上心意相通、高度共鳴。無論是Alvar Aalto的曲木家具,或是Marimekko的印花語言,北歐設計長年滲入日本的日常美學之中,更於近年掀起了獨特的「Japandi(北歐侘寂風)」。

日前忠泰美術館〈創造即生活〉展覽的系列講座之一,由北歐櫥窗邀請來Vitra/Artek 日韓負責人 Anni Hayashi訪台分享。身為芬蘭人、長年旅居日本的 Anni,不僅觀察日本市場對北歐設計的熱情,也嘗試在兩種文化之間找到連結。MOT TIMES 特別專訪 Annie,請她更進一步談談日本與北歐設計的文化共鳴、亞洲市場的在地詮釋,以及 Artek 如何在 90 週年之際,持續在經典與創新之間找到平衡。
 
(Photo Credit:MOT TIMES 明日誌、Photography by 蔡耀徵) 
 

「自然」與「簡單」:北歐設計吸引日本人的語彙


Anni 認為,日本人對北歐設計的喜愛,可以濃縮成兩個關鍵字——自然(Natural)與簡單(Simple)。
「日本消費者傾向選擇天然材質,因為這些材質能營造平靜卻溫暖的氛圍,帶有細微的不規則性與時間痕跡。它們隨著使用而老化,反而更顯美感。」

「至於『簡單』,在北歐與日本文化中都是正面的價值。去除多餘裝飾後,形態更能展現力量。尤其在日本居住空間有限的情況下,乾淨的結構是一種生活節奏的體現。」

她補充:「日本與北歐對『簡潔』的理解極為相近,不只是『少即是多』,而是去蕪存菁後留下最本質的部分。這種節制之美,來自對材質與時間的尊重。」
 
Anni 提到,在北歐與日本文化中,「簡單」都是正面價值,代表著去除多餘裝飾後,形態更能展現力量。也因此日本市場對北歐設計背後的精神很有共鳴。(Photo Credit:MOT TIMES 明日誌、Photography by 蔡耀徵) 
Artek 在台灣目前由 MOT CASA 代理,照片中為位於 NOKE 忠泰樂生活門市的 Artek 專區。(Photo Credit:MOT TIMES 明日誌、Photography by 蔡耀徵) 
 

四季與生活感:日本與芬蘭的共鳴


雖然氣候不同,但芬蘭與日本都深深感知季節變化。

「在芬蘭,人們會用心布置家居,讓空間更個人化、舒適——特別在漫長冬季,家是一切的中心。而日本過去較注重個人物品,如今也越來越多人藉由居家空間提升生活品質。」這種對生活細節的重視,讓Anni找到文化連結的切點。「我喜歡把日本的器物與歐洲家具結合。對我而言,真材實料是選擇任何物件時最重要的標準。」

Anni也指出,日本消費者在選擇家具時,十分重視設計背後的理念與人文故事。「我相信,許多人不只是購買一件家具——他們被吸引的,是 Aalto 以人為本的設計哲學與背後豐富的歷史脈絡。日本的設計愛好者會想知道設計師為何這樣做、作品的誕生背景。這讓我們推廣時,能更深入談設計思考,而不只是風格。」
 
(Photo Credit:MOT TIMES 明日誌、Photography by 蔡耀徵)
 

當代合作:讓經典與新世代對話


近年來,Artek 積極透過跨界合作,讓經典設計進入新的語境。從 Supreme、Comme des Garçons、Minä Perhonen、BEAMS 到 Blue Bottle Coffee,這些合作不僅與新世代對話,也持續拓展北歐設計的邊界。
「這些合作往往是當代創意人的再詮釋,為產品帶來新鮮視角。Artek 的作品不張揚,卻能與各種風格共存——這正是北歐設計的力量所在。」
 
Stool 60 minä perhonen series 1・2 ©2025 MINA Co., Ltd.

其中,今年 Artek × Marimekko 聯名系列是最具代表性的篇章之一。雙方展開真正的設計對話,共創完整系列。「Marimekko 以大膽印花聞名,Artek 則以曲木工藝見長。最初大家或許期待看到印花家具,但我們選擇更具挑戰性的方向——將印花語言轉化為木質鑲嵌(wood marquetry)。」
 
(photo credit:Artek)

經典印花被切割成不同木紋方向的薄片再重組,讓圖案透過光線「活」起來。隨光角變化,木紋閃爍出細膩光影。整個製程無材料浪費,體現兩品牌共同的永續精神。「這個系列展現了木頭的多樣性,也體現芬蘭式務實——實用、耐用、為生活而生。家具隨時間與光線變化,每天都有不同表情。」
 
(photo credit:Artek)
 

市場觀察:從東京到赫爾辛基


談到日本與韓國市場的差異,Anni提到,「日本消費者偏好小尺寸、低座高家具,愛用天然木材;韓國消費者則更勇於嘗試色彩與新設計。」雖然兩地都喜愛 Artek 的經典家具,但使用方式各異,而若要論更有創意的家具使用,則非芬蘭莫屬。

「對芬蘭人來說,Artek太習以為常了。許多年輕人所擁有的Artek家具往往都是父母輩留下的,太過熟悉,於是忍不住想自己上個漆、換個顏色,甚至鋸斷椅腳,以更符合自己生活的方式來使用它。」這也呈現了芬蘭人對於 Artek 的想法──經典並非不可侵犯、只能供著,而是能被日常使用、玩味的存在。
 
Artek 與 Moomin 合作的「不速之客 The Unexpected Guest」系列,展現了芬蘭人熱情好客的精髓——輕鬆隨意、即興的款待。Anni 提到,此系列的靈感之一正是來自芬蘭小學生總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隨興塗鴉,這也反映出芬蘭人看待 Artek 的方式。(photo credit:Artek)
(photo credit:Artek) 
 

Artek 90週年,持續創新的路上


談到品牌 90 週年的挑戰,Anni 說:「Artek 的許多作品如今被視為經典,但在當時都是激進的創新。我們希望延續這種精神,不斷探索新材質、技法與需求。」像是 Artek 近年開發的「Wild Birch」(野生樺木) 系列,使用芬蘭野地常見的樺木並保留結節與色差,展現「不完美之美」。「這不只是永續,更是讓人重新欣賞自然的真實面貌。」
 
Artek 的 Wild Birch 系列 是品牌在氣候變遷與永續議題下,對「材料倫理」與「設計生態系」所提出的最新回應。(photo credit:Finnish Design Shop)
以往 Artek 對材料有嚴格篩選標準,只挑選紋理均勻、色澤一致的樺木。然而在氣候變遷與森林病蟲害影響下,樹木表面出現更多「不完美」的自然痕跡,在 Wild Birch 系列 中,這些原本被視為瑕疵的特徵,被重新視為森林生命力與自然變化的印記。(photo credit:Artek)

Artek 也藉由聯名與社群合作不斷拓展邊界。「Artek 還是小品牌、來自一個小國家。我們透過與世界各地的同好合作,學習當地文化與需求,從中找到新的靈感。這與 1930 年代創立之初,4 位創辦人與建築師、藝術家之間,如朋友般彼此激盪創意的精神一脈相承——設計永遠來自連結。」
 
2023 年,赫爾辛基的 Artek 2nd Cycle 展出了從 20 世紀 30 年代至今的珍貴藏品,展品包含了曾經的聯名系列,上面可以見到使用過的痕跡,也映現出 Artek 融入日常、與人相繫的生活風景。(photo credit:Artek)
 

「保持連結,才能讓經典延續」 


問及身為 Vitra/Artek 日本、韓國市場負責人,如何在市場推廣與設計價值之間取得平衡? Anni 的回答簡潔卻有力:「維護設計價值是我們的首要任務。保持與當代文化的連結,不僅不會削弱設計價值,反而是讓它持續被理解與延續的關鍵。」 對她而言,設計不只是風格或趨勢,Artek 與使用者之間更像是一種長期關係,在日常之中慢慢蘊養出與當地文化產生共鳴的生活語言。
 
(photo credit:Artek)
(photo credit:Artek)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