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號、塊面與線條,抽象表現的灰色宇宙
在MOT/ARTS「灰色宇宙」個展中,藝術家吳東龍以低階色度薄霧般的灰色為基調,呈現其多年來所追求的純粹、簡約之抽象語彙。作畫前,藝術家將胚布上重複上膠,層層疊覆布面的空隙,而造就出雕塑般的質量和特殊肌理變化。吳東龍向來擅用空間、線體的形色塑造,探討幾何與有機形體之間的符號表現,從而建立抽象表現的繪畫風格。
凱薩琳.庫赫 (Katharine Kuh) 在《碎形:現代藝術的核心》(Break-Up: The Core of Modern Art, 1965
抽象表現繪畫的精神性
嚴格說來,吳東龍的作品是「抽象表現」,在其非具象的色塊表現中,彷彿「染灰了」歐姬芙 (Georgia O’Keeffe) 長期處於新墨西哥州中所表現的絢麗色彩。說其「抽象表現」,是因為我們在抽象表現繪畫的精神性中,看到了對於形體與符號的總體分解,以作為特殊行動的頌揚。從線條、光、色、形、顏料、外觀到構圖,抽象表現繪畫的精神性總是強調畫家作畫過程中必須直接地和自發性地表現出其情感。因此,藝術家的畫作必然藐視古老的繪畫法則,且通過展示物體的各面向、整體運動或完整的心理內容,反映其對生活世界的想像;吳東龍便是在此之中,利用圖面中冷調性的破碎形體,以及幾乎成為幾何線性的塊面,重新思考人類視域中的時空感知。
其次,在抽象藝術的脈絡中,藝術家常以康德的超驗主義 (transcendentalism) 美學觀倡揚想像的崇高,在凸顯主客體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對立衝突中,人們對於追求情感的昇華與自由的本質得以實現。吳東龍以灰色為基調的宇宙世界,彷彿向人們訴說外在事物變得不純粹的現象,以及身處在沉靜與紛擾的時空之中。亦即,當自然的世界變得越來越機械化,而人們看到生命的注意力也越來越集中在內在的事物上,真正現代人的生活既不純然物質的,也不是純粹感性的。更確切的說,當人們對生命的表達方式趨於追尋內在深刻的精神性,將會以一種美感上淨化的、更加抽象的外貌形式來表達自己。
以象徵性的形式手法來表達意念
吳東龍的「灰色宇宙」不若蒙德里安 (Piet Cornelies Mondrian) 風格主義傳統中的「冷調抽象」,亦不像康丁斯基 (Wassily Kandinsky) 表現主義風格中的「熱抽象」,反而像是糅合了冷熱之間的理性與感性,在畫面中以細膩的技法與媒材的運用來表現出對外在世界的內在感知。有趣的是,吳東龍的作品卻承襲了抽象主義畫派的命名風格,在多數的作品中以「symbol」、「block」以及「line」為名,表面上看似「無題狀」,在其表現的符徵上絲毫無法分辨符號、塊面與線條間的區隔。然而,這樣的形態徵候卻不僅僅是意念的、象徵的,更是主觀的,亦即:透過抽象的想像,我們可以感受到吳東龍唯一的理想即是意念的表達,想像其以象徵性的形式手法來表達意念,且不將外在事物的客體當成單純的物體,而是一特別主題意念下的象徵。換言之,吳東龍以追求精神性的策略手段轉化了外在形體世界的「形式」,並以心理基礎為底,進行美感經驗的直接創造與自我表現。
總體而言,藝術家的精神可由其表現的形式中反映出來,而形式可謂「個性」的烙印。「個性」雖不能脫離其時空來看,但在某種程度上,卻是隨著時間與空間而變。透過抽象畫作的表現,吳東龍可以藉由超脫時空的侷限,昇華其藝術家的精神性。人們在吳東龍的每件抽象畫作前,可以感受到藝術家試圖透過「主觀-客觀」兩個極端之間的平衡,來尋求一種統一表現,同時也是一種不斷的掙扎。在其創作中,作為一種觀念的抽象藝術被此雙重性的相互作用創造出來,結構元素與其固有關係相互之間的心靈淨化作用也藉此實現了,進而透過精神性的淨化結構元素,建立起純粹的關係。
儘管吳東龍畫作中所有有形的物體都被去除了,但畫中的宇宙世界並沒有脫離精神,反而將之置於一個和精神對等的地位,在這兩個極端之間創造了一個完美的結合。在此,吳東龍的作品讓我們意識到一件事情:從主觀到客觀的演變中,時間加強了此一過程,並彰顯了事物與我們自身的本質。
編輯/龍傑娣
) 一書中曾言,自一百年前現代主義藝術運動以來,藝術的特徵表現便是在破碎的外觀、凌亂的色彩、散漫的構圖、消解的形體及碎裂的形象之間展現,藝術的每個部分,色彩、光、顏料、形、線條、空間、畫面與構圖都被分解了。然而,分解並非意味著缺乏規則,而是表明了某種新的規則正在興起,因為分解碎裂之後,便是重構的開始。藝術家之所以要打碎他的媒材,其目的便是在於以一種意想不到的關連來重構。目前於MOT/ARTS中展出的「灰色宇宙」,年輕一代的抽象藝術家吳東龍承襲了此一趨勢,利用其擅長的空間、線體的形色塑造,追求純粹、簡約的抽象語彙。抽象表現繪畫的精神性
嚴格說來,吳東龍的作品是「抽象表現」,在其非具象的色塊表現中,彷彿「染灰了」歐姬芙 (Georgia O’Keeffe) 長期處於新墨西哥州中所表現的絢麗色彩。說其「抽象表現」,是因為我們在抽象表現繪畫的精神性中,看到了對於形體與符號的總體分解,以作為特殊行動的頌揚。從線條、光、色、形、顏料、外觀到構圖,抽象表現繪畫的精神性總是強調畫家作畫過程中必須直接地和自發性地表現出其情感。因此,藝術家的畫作必然藐視古老的繪畫法則,且通過展示物體的各面向、整體運動或完整的心理內容,反映其對生活世界的想像;吳東龍便是在此之中,利用圖面中冷調性的破碎形體,以及幾乎成為幾何線性的塊面,重新思考人類視域中的時空感知。
其次,在抽象藝術的脈絡中,藝術家常以康德的超驗主義 (transcendentalism) 美學觀倡揚想像的崇高,在凸顯主客體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對立衝突中,人們對於追求情感的昇華與自由的本質得以實現。吳東龍以灰色為基調的宇宙世界,彷彿向人們訴說外在事物變得不純粹的現象,以及身處在沉靜與紛擾的時空之中。亦即,當自然的世界變得越來越機械化,而人們看到生命的注意力也越來越集中在內在的事物上,真正現代人的生活既不純然物質的,也不是純粹感性的。更確切的說,當人們對生命的表達方式趨於追尋內在深刻的精神性,將會以一種美感上淨化的、更加抽象的外貌形式來表達自己。
以象徵性的形式手法來表達意念
吳東龍的「灰色宇宙」不若蒙德里安 (Piet Cornelies Mondrian) 風格主義傳統中的「冷調抽象」,亦不像康丁斯基 (Wassily Kandinsky) 表現主義風格中的「熱抽象」,反而像是糅合了冷熱之間的理性與感性,在畫面中以細膩的技法與媒材的運用來表現出對外在世界的內在感知。有趣的是,吳東龍的作品卻承襲了抽象主義畫派的命名風格,在多數的作品中以「symbol」、「block」以及「line」為名,表面上看似「無題狀」,在其表現的符徵上絲毫無法分辨符號、塊面與線條間的區隔。然而,這樣的形態徵候卻不僅僅是意念的、象徵的,更是主觀的,亦即:透過抽象的想像,我們可以感受到吳東龍唯一的理想即是意念的表達,想像其以象徵性的形式手法來表達意念,且不將外在事物的客體當成單純的物體,而是一特別主題意念下的象徵。換言之,吳東龍以追求精神性的策略手段轉化了外在形體世界的「形式」,並以心理基礎為底,進行美感經驗的直接創造與自我表現。
總體而言,藝術家的精神可由其表現的形式中反映出來,而形式可謂「個性」的烙印。「個性」雖不能脫離其時空來看,但在某種程度上,卻是隨著時間與空間而變。透過抽象畫作的表現,吳東龍可以藉由超脫時空的侷限,昇華其藝術家的精神性。人們在吳東龍的每件抽象畫作前,可以感受到藝術家試圖透過「主觀-客觀」兩個極端之間的平衡,來尋求一種統一表現,同時也是一種不斷的掙扎。在其創作中,作為一種觀念的抽象藝術被此雙重性的相互作用創造出來,結構元素與其固有關係相互之間的心靈淨化作用也藉此實現了,進而透過精神性的淨化結構元素,建立起純粹的關係。
儘管吳東龍畫作中所有有形的物體都被去除了,但畫中的宇宙世界並沒有脫離精神,反而將之置於一個和精神對等的地位,在這兩個極端之間創造了一個完美的結合。在此,吳東龍的作品讓我們意識到一件事情:從主觀到客觀的演變中,時間加強了此一過程,並彰顯了事物與我們自身的本質。
編輯/龍傑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