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建築 Architecture

【謝宗哲談建築】自然系建築之一:現象的構築──藤本壯介(下)

看過了上篇「自然系建築之一:現象的構築──藤本壯介(上)」後,大家是不是對藤本壯介這位日本當紅的建築師有更多了解了呢?看到這些造型獨特而有趣的房子,實在讓人想大呼太酷了! 藤本壯介的建築蘊藏著複雜的實驗性概念,顛覆了一般房屋的形態,也為居住者帶來了更多樣化或更親近自然的環境,接著,下篇就繼續為大家介紹藤本壯介建築中其他重要的概念吧!
延續上回的討論,本次要介紹的是藤本壯介建築中另外 5 個重要建築關鍵字,為了幫助大家理解這些關鍵字的確切意涵,同樣地藉由建築案例的解析,來拆解這些話語背後與現象的構築、自然系邏輯息息相關的謎底。
 
1. 住在曖昧的空間裡(Nebulous)
2. 轉啊轉(Guru Guru)
3. 庭院(Garden)
4. 在家、市街及森林尚未分開之前(Before House and City and Forest)
5. 在物與空間尚未分開以前(Before Matter and Space)
 
T House
 
從外觀來看,T House 就像是由一棵黑色巨樹所切出的一部分,業主一家四口便住在這個如同被樹皮所包覆的洞裡,內部是一個以放射狀牆面緩緩區隔出來的連續性單一空間,而這些 1.2 公分的薄木合板牆與 4.5 公分的角柱,是整個房子的主要結構;牆的一面塗成白色,另一面則是裸露的柱面,並讓木料原有的肌理外露。這些牆面的配置角度看似隨機,但其實是經過精密計算後決定出來的,為的是不要讓各個空間直接暴露於視線之中。透過不限定各個房間機能所產生的曖昧性,使得室內房間之間的空間感,在每一次走動時都有了變化。在其中,經由視點的改變,可以發現空間的每個角落看起來很近、但其實很遠、似乎開放卻又狹窄、看似分離但卻又相連在一起,個別的居住領域因而帶有微妙的關係性。藉由距離感的塑造而使得住宅內部空間產生無限的變化。


 
T House 利用連續而彎曲的牆面,容納了生活空間中不同的機能,不同的區塊雖各自獨立卻又相互連接。 

House N
 
所謂的內部與外部,絕對不是用一道牆所區隔出來的空間,就如同色彩會產生暈染一般,由外部漸漸地變化成內部,屋外的街道也有可能逐漸變成住家、住家再擴展出庭院。
 
House N 像是開著大量孔洞的三個子母構造的箱子,最外側的箱子的內部是外部空間,雨可以下進來、風也能夠吹拂過去,藉由子母構造讓外部庭園能有著如同內部般的舒適感,而內部空間反而更寬敞,與外部連成一氣,到那裡為止的範圍是家?而從那裡開始又是外頭呢?「之間」(in between)的境界成了無限的曖昧。


置身於一般社區內,House N 的造型就像是優雅的美術館,純白的立面開了許多大窗洞,最外層所包圍住的是房子的庭院,第二層所圍塑出來的則是室內外的中介空間,層層包覆但保留開口,不但能創造通透的空間,由房子的前後左右投射自然光線,也能適度地為居住者保留隱密感。(Photographs byIwan Baan

House N 被三個尺寸漸次變化的殼包覆其中,最外面的那層殼包住了整體,創造了一個被包覆的半室內(semi-indoor)庭園,第二層殼則在有皮層的室外空間裡面圍出了一個有限的空間,第三個殼裡則是室內空間。住戶的生活就建立在這整個漸層的(gradation of domain)空間當中,在這個房子裡的生活之所以猶如生活在雲間,在於透過領域上的漸層變化來取代原本既有建築中的特定境界,重重包覆的空間結構(nested structure)裡,內部與外部永遠呈現相對性的關係,內部之中還有內部,而外部之外仍有外部,這棟住宅企圖創造一棟無關於空間與形式的建築,並試圖表達出介於房子、街道或都市之間(in between)的豐富性。



 
武藏野美術大學圖書館
 
圖書館是收藏了很多書的地方,甚至可以說是用書所創造出來的場所,一眼望去,就是不斷地拓展、一片猶如書的地景。書擺在人們身旁,即便沒有翻開來看,也會因著被書所包圍而充滿創意活力,因此圖書館並不單只是書的收藏庫,而是人們與書產生關係的空間,那或許可以被稱之為「書物之森」,人們在當中漫遊、探索和發現的場所。



 
藤本壯介運用圖書館世界裡最基本的元素:書、書架和閱讀空間設計了武藏野美術大學圖書館新館(Musashino Art University Library),就像是個迷宮般,圖書館內部依螺旋狀排列的書架與天花板幾乎同高,既是牆面也是書架,整座建築看起來像是完全由書架搭建而成。

圖書館是「檢索-目的性」與「隨意翻閱、走動」這兩個相反性質同時存在的空間,一來需要讓人們有效率地找到他們所要的書,一方面也是可以讓人們在裡頭遊蕩、並在無意中得到啟發與靈感的空間。
 



 


為了完成這個具雙重特質的空間,藤本壯介採用了渦卷這個形式,在一條簡單的線所描繪的螺旋裡,同時存在著放射狀的線條與宛如迷宮的渦卷,圖書館的「目的性」可以藉由放射狀的軸線,以類似鐘面指針的方式來進行書籍的區分,而渦卷的中心便是服務櫃台,書籍的分類往周圍一看便一目了然,至於可以隨意散步的功能則很自然地包含在這個渦卷當中,在書牆上所設置的大開口,也創造了讓人油然而生一股想向前一探究竟的期待感,那是一種對於看不見的空間的預感,在這樣的規劃下,這個渦卷式書牆和開口創造了極為豐富的場所,那是圖書館所具備的檢索性與散步性、一覽性與個別性、秩序與無秩序完美共存的狀態,亦即是藤本壯介所渴望構築、囊括了現在、未來事物,以及不存在之物的巴比倫圖書館。
 
BetonHala Water Front Center
 
藤本壯介為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市設計的 BetonHala Water Front Center,像螺旋一般從核心與外部的 BetonHara、Fortress、Kalemegden 公園、渡輪碼頭大廈、電車、巴士、市街等周邊環境連結在一起,中心設計成一個巨大漩渦,並以多條絲帶狀坡道不斷圍繞著中心區域,市民可以步行在天橋上、亦可以從地面走入建築,中心內部則設有餐廳、咖啡店或辦公室,創造出如同雲一般的廣場。

 
 
藤本壯介完成的塞爾維亞 BetonHala Water Front Center,基地就位於 Kalemegden 公園,整個建築造型像是漂浮起的雲一般,由交織的帶狀波道組構而成,廣場和戶外展示空間位於漩渦的中心區,內部也包含了餐廳、咖啡廳和其他商業空間。
 
台灣塔
 
藤本壯介參與台中市「台灣塔」(Taiwan Tower)國際競圖獲得首獎的作品,被他視為是下個時代塔狀建築的典範,設計概念是「21世紀的綠洲」,300 公尺高的這個巨塔,非常微弱而隱晦的漂浮、搖動在城市上空,這個主要的意象在人造建築與自然物之間帶來了一種嶄新的建築物可能性。



                                     
 
做為森林的建築
 
藤本曾說,「我所謂的建築,是與自然之間有著密切關係的,那是建築思考的基礎所在,建築本來就是人造物,那麼如何讓它更接近自然即是我們經常在思考的主題。……經常使用『森林』這個字眼,因為所謂的森林就是『自然』。森林具有多樣性、豐富性和複雜性,在森林中有微小的場所,也有巨大、寬廣的場所,有明亮的、也有昏暗的場所,這一切一切全都非常有機地連結在一起,整體產生出某種和諧的狀態。」
 
在自然與人造物的狹縫間持續探求、尋找嶄新形式的藤本式建築,這種宛如現象的構築般所創造出來的建築森林,無疑揭示了一種邁向自然系的建築形象與姿態,以及讓建築持續進化、邁向未來的希望與曙光。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