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宗哲談建築】在東京Gallery MA看到「丹下所看到的自己」
Gallery MA 位在東京乃木坂大樓內,雖然展覽空間不大,並為私人機構經營,但推出的建築展覽屢屢獲得專業者的好評。繼上一檔「伊東豊雄展——臺中大都會歌劇院的全軌跡2005-2014」之後,緊接著是這次丹下健三建築展「透過丹下健三的眼,看見丹下健三」(Kenzo Tange as seen through the eyes of Kenzo Tange)。
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急欲重建國家認同感,也面臨自我識別的關口,丹下健三致力推動日本建築的現代化,同時引動了後輩建築師們,對於社會現象具有批判性與反省性格的集體運動。為了紀念丹下健三逝世 10 周年而舉辦的本展,透過丹下健三對自己早期(1949~1959)作品所拍攝的幻燈片裡,讓人一探這位日本一代建築巨匠的形象。現在,就來聽聽謝宗哲教授對這場展覽的看法吧!
日本在二次世界大戰戰敗後,急欲重建國家認同感,也面臨自我識別的關口,丹下健三致力推動日本建築的現代化,同時引動了後輩建築師們,對於社會現象具有批判性與反省性格的集體運動。為了紀念丹下健三逝世 10 周年而舉辦的本展,透過丹下健三對自己早期(1949~1959)作品所拍攝的幻燈片裡,讓人一探這位日本一代建築巨匠的形象。現在,就來聽聽謝宗哲教授對這場展覽的看法吧!
這是我近年來,看過最為「安靜」的一場建築展。
沒有張牙舞爪的模型,也沒有過度渲染的圖像,更沒有彷彿編織神話般的3D模擬與動畫。相對之下,只以丹下健三當年親自拍攝的幻燈片,再加上編年史的陳列,與純粹攝影的妝點,便成就出一場無比素淨但又充滿力量的建築展。
這些丹下在成為日本建築神話和傳說前的個人攝影記錄,呈現出年輕的丹下,就如同(每個世代的)年輕建築師對建築皆會有的那股滿滿熱情,構思該如何截取幻燈片影像,又該怎麼呈現自己作品的過程所存留下來無比真摯的軌跡。
(Photo Credits:Nacasa & Partners Inc.)
這麼說或許有點奇怪,但這卻是難得能如此靠近丹下的一個觀展經驗。過去,「日本現代建築之父——丹下健三」就如同一座壯麗森嚴的城堡地高聳在我的面前,(也許這與我早期是以位於新宿的「東京新都廳」來意識丹下健三有關),加上明治神宮旁宛若神蹟般的傳奇之作——「代代木競技場」曾深深啟發「建築雙雄」伊東豊雄與安藤忠雄的緣故吧,於是丹下不知不覺地被放大,成為無比巨大的存在,並且顯得有些難以親近了。
這場為紀念丹下健三逝世 10 週年的展覽,策展人豊川齋赫先生表示,透過丹下健三本人針對自己的作品,所拍攝的 70 餘張幻燈片縮圖影像(contact sheet),呈現出建築家丹下健三在正式成為建築巨匠前的初期形象。
「東京新都廳」(右上)位於東京都的新宿區,1998年興建,落成於1990年底,於隔年1991年正式啟用。近年成為東京旅遊的熱門景點,除了是丹下健三具代表性的建築之外,在45樓還有個免費入場的展望室,可以俯瞰東京的都市景觀。(Photo Credit:丹下都市建築設計)
(Photo Credits:Nacasa & Partners Inc.)
丹下在這些幻燈片影像裡,使用紅筆標記下來的截圖指示線,在本次展覽裡,則試圖藉由這些紅色指示線,探索年輕的丹下是怎麼看自己的建築,並如何與建築對峙。這些幻燈片呈現的作品包括:「廣島平和會館原爆紀念陳列館」(1953)、「東京都廳舍」(1957)、「香川縣廳舍」(1958)、「今治市廳舍.公會堂」(1958)。
而最主要的策展目的,就是透過丹下本身的眼睛,來追尋、探索丹下直到創造出「國立代代木競技場」(1964)與「東京天主教聖瑪麗大教堂」(1964)這兩大傑作為止之前的足跡。
左圖為展覽海報。(Photo Credit:謝宗哲)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敗的日本百廢待舉,丹下健三因「廣島平和會館原爆紀念陳列館」一案而開始嶄露頭角,並受到矚目。曾有人問到他為什麼應該由他來設計時,據說丹下回答:「因為我曾經是一個在廣島念書的學生。」廣島國際會議場(左)與廣島和平紀念陳列館(中、右)。
廣島和平紀念陳列館主建築。(Photo Credit:Hiroshima)
在廣島市的「平和紀念資料館」設計裡,丹下與這些從廢墟中重新站立起來的人們,有著共通的感動,於是大大地動搖過去以追求機能至上的現代主義建築觀。於是從那兒誕生了美與機能一體化的傑作。而在其後的創作過程中,丹下在完成「香川縣廳舍」的 3 年前,在他發表的文章裡,寫下一句極為經典的宣言:
「機能的なものが美しいのではない。 美しきもののみ機能的である。」
意思是說,「只有美的東西才是機能的」。這句話可能會被視為是對所謂的「機能美」而作的發言。然而這裡頭的真正意涵,應該是在表達:「擁有真正美的素質的東西,才是真正具有機能」的意思。因此,或許應該進一步表達成作為「美」的這個機能。
落成於1958年的「香川縣廳舍」,是丹下健三評價極高的作品之一,這棟建築呈顯了丹下將日本傳統建築風格與現代建築達到極佳的融合。(Photo Credits:丹下都建築設計)
在本展當中,佔據極大篇幅的「香川縣廳舍」,便是體現了丹下這段傳頌後世之話語精髓的重要傑作。這棟建築是丹下將學自西洋的鋼筋混凝土建築,藉由柱梁系統的組構,與日本建築的傳統技法加以融合,最後以高層大樓的形式初次實現的結晶。透過清水混凝土表現出梁柱構造之美的設計,受到全世界高度評價。東大名譽教授、名建築史家藤森照信便指出,「這個作品可以說是第一個影響外國的日本現代主義建築。實現真正獨創性的丹下先生,於是便一個人從這裡開始走向世界的舞台」。
「東京都廳舍」現在成為東京知名地標,也被視作為丹下健三轉向後現代主義的設計作品,不過設計之初,因日本已出現泡沫經濟現象,在成本問題曾引發社會極大的輿論。(Photo Credit:Markus Leupold)
同時期的重要作品,還包括基地位於現在有樂町 Tokyo Forum 上的「東京都廳舍」,其立面雖然令人不禁想起丹下最敬愛的柯比意(Le Corbusier)的「馬賽公寓」,但是丹下融合了日本建築傳統較為纖細的梁柱,使得這個作品散發出些許靠近密斯(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作品的韻味,我個人認為,「東京都廳舍」也是丹下宣告自身建築與國際接軌,甚至是進軍世界之企圖心的里程碑。
而和「香川縣廳舍」共通之處,皆是透過現代建築 5 原則中的「底層挑空」與「庭園」,以及「寬廣的大廳」來迎接市民大眾。這樣的形式也被譽為是在戰後民主思潮影響之下,官方建築裡所呈現出的開放性。藤森教授表示,「丹下先生創造出日後官方廳舍與文化設施的Building Type(典型)。到現在似乎都變成了理所當然(的開放性),卻在當時初次創造出來時,是不被大眾理解的結果。」後來,有著美麗懸吊式屋頂與動態造型,並受全世界稱讚,還在東京奧運扮演重要角色的「代代木競技場」,是這些作品完成 6 年之後的事了。
1964年日本首度舉辦奧運會,為了迎接東京奧運的到來,日本政府邀請丹下健三設計「國立代代木競技場」。位於東京都澀谷區代代木公園內的「國立代代木競技場」有兩個場館,分別作為游泳館與籃球館,也有許多歌手曾在此舉辦演唱會。建築結構採雙重鋼懸吊構造,讓內部空間無落柱,精采的結構設計使空間產生流動感,加上充滿生命力與能量的造型,被譽為是丹下健三最傑出的作品,也無怪乎會深深地啟發伊東豊雄和安藤忠雄!
「東京天主教聖瑪麗大教堂」與「國立代代木競技場」同樣於1964年完工。聖瑪麗大教堂於1899年便成立,因遭逢二次世界大戰戰火波及,教堂建築被焚毀。1961年舉辦競圖,由丹下健三獲得首獎。在丹下健三與結構設計師坪井善勝(也為代代木競技場的結構設計師)的共同合作之下,建築以8片薄殼面組成,直角交叉的雙曲拋物薄殼由地面延伸為屋頂,內部空間無樑柱干擾,是丹下健三應用當代建築技術,重新體現莊嚴崇敬宗教空間的經典之作。(Photo Credit:Morio)
這是一場或可稱為是建築家丹下健三之「建築首部曲」的展覽,我也因而從中找回自己那份熱愛日本現代建築的初心。
以下配合在 Gallery MA 現場取得的展覽宣傳單裡(下圖),所附上的會場平面圖,針對本展的展示構成作簡單的介紹。
(Photo Credit:謝宗哲)
展區規劃:
3F內部—Contact Sheet/幻燈片縮圖展示區
3F外部庭園—攝影輸出展示區
4F 內部— Contact Sheet/幻燈片縮圖展示區+投影放映區
Contact Sheet/幻燈片縮圖內容說明:
Ⅰ 都市之核與建築之核
1-1 廣島、1-2 東京都廳舍
Ⅱ 對大空間的挑戰
2-1 廣島兒童之家、2-2 愛媛縣民館、2-3 圖書印刷原町工廠
Ⅲ 與傳統的對峙
3-1 住居(自宅)、3-2 桂離宮
Ⅳ RC表現的摸索
4-1 倉吉市廳舍、4-2 墨會館、4-3 今治市廳舍.會館
Ⅴ 與外部的交流
5-1 初次的義大利之旅、5-2 聖保羅雙年展、5-3 米蘭、5-4 印度、5-5 劇團民藝「法隆寺」舞台
Ⅵ 從統合50年代的建築邁向60年代的序曲
6-1 香川縣廳舍、6-2 在MIT(麻省理工學院)的設計講義
A. Introduction
B. 年表
C. 幻燈片投影放映
3F「丹下健三所看到的丹下健三」 7分22秒
4F「丹下健三的話語」 5 分4秒
D. 牆面寫真(如右圖)
1廣島平和會館原爆紀念陳列館「廣島縣廣島市,1952年」
2 住居(自宅)「東京都世田谷區,1953年」
3桂離宮「京都府」
4倉吉市廳舍「鳥取縣倉吉市,1957年」
5香川縣廳舍「香川縣高松市,1958年」
E.航空寫真(如右圖)
1東京都廳舍「東京都千代田區,1957年」
2住居(自宅)「東京都世田谷區,1953年」
F. 丹下研究室為香川縣廳舍所設計的椅子。製作年份不明。之後也使用於其他的作品當中,丹下本人也使用於自宅的庭院裡。
G. 書籍閱覽
《現實與創造 丹下健三1946-1958》(1966,美術出版社)
《技術與人類 丹下健三+都市.建築設計研究所 1955-1964》(1968,美術出版社)
沒有張牙舞爪的模型,也沒有過度渲染的圖像,更沒有彷彿編織神話般的3D模擬與動畫。相對之下,只以丹下健三當年親自拍攝的幻燈片,再加上編年史的陳列,與純粹攝影的妝點,便成就出一場無比素淨但又充滿力量的建築展。
這些丹下在成為日本建築神話和傳說前的個人攝影記錄,呈現出年輕的丹下,就如同(每個世代的)年輕建築師對建築皆會有的那股滿滿熱情,構思該如何截取幻燈片影像,又該怎麼呈現自己作品的過程所存留下來無比真摯的軌跡。
(Photo Credits:Nacasa & Partners Inc.)
這麼說或許有點奇怪,但這卻是難得能如此靠近丹下的一個觀展經驗。過去,「日本現代建築之父——丹下健三」就如同一座壯麗森嚴的城堡地高聳在我的面前,(也許這與我早期是以位於新宿的「東京新都廳」來意識丹下健三有關),加上明治神宮旁宛若神蹟般的傳奇之作——「代代木競技場」曾深深啟發「建築雙雄」伊東豊雄與安藤忠雄的緣故吧,於是丹下不知不覺地被放大,成為無比巨大的存在,並且顯得有些難以親近了。
這場為紀念丹下健三逝世 10 週年的展覽,策展人豊川齋赫先生表示,透過丹下健三本人針對自己的作品,所拍攝的 70 餘張幻燈片縮圖影像(contact sheet),呈現出建築家丹下健三在正式成為建築巨匠前的初期形象。
「東京新都廳」(右上)位於東京都的新宿區,1998年興建,落成於1990年底,於隔年1991年正式啟用。近年成為東京旅遊的熱門景點,除了是丹下健三具代表性的建築之外,在45樓還有個免費入場的展望室,可以俯瞰東京的都市景觀。(Photo Credit:丹下都市建築設計)
(Photo Credits:Nacasa & Partners Inc.)
丹下在這些幻燈片影像裡,使用紅筆標記下來的截圖指示線,在本次展覽裡,則試圖藉由這些紅色指示線,探索年輕的丹下是怎麼看自己的建築,並如何與建築對峙。這些幻燈片呈現的作品包括:「廣島平和會館原爆紀念陳列館」(1953)、「東京都廳舍」(1957)、「香川縣廳舍」(1958)、「今治市廳舍.公會堂」(1958)。
而最主要的策展目的,就是透過丹下本身的眼睛,來追尋、探索丹下直到創造出「國立代代木競技場」(1964)與「東京天主教聖瑪麗大教堂」(1964)這兩大傑作為止之前的足跡。
左圖為展覽海報。(Photo Credit:謝宗哲)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戰敗的日本百廢待舉,丹下健三因「廣島平和會館原爆紀念陳列館」一案而開始嶄露頭角,並受到矚目。曾有人問到他為什麼應該由他來設計時,據說丹下回答:「因為我曾經是一個在廣島念書的學生。」廣島國際會議場(左)與廣島和平紀念陳列館(中、右)。
廣島和平紀念陳列館主建築。(Photo Credit:Hiroshima)
在廣島市的「平和紀念資料館」設計裡,丹下與這些從廢墟中重新站立起來的人們,有著共通的感動,於是大大地動搖過去以追求機能至上的現代主義建築觀。於是從那兒誕生了美與機能一體化的傑作。而在其後的創作過程中,丹下在完成「香川縣廳舍」的 3 年前,在他發表的文章裡,寫下一句極為經典的宣言:
「機能的なものが美しいのではない。 美しきもののみ機能的である。」
意思是說,「只有美的東西才是機能的」。這句話可能會被視為是對所謂的「機能美」而作的發言。然而這裡頭的真正意涵,應該是在表達:「擁有真正美的素質的東西,才是真正具有機能」的意思。因此,或許應該進一步表達成作為「美」的這個機能。
落成於1958年的「香川縣廳舍」,是丹下健三評價極高的作品之一,這棟建築呈顯了丹下將日本傳統建築風格與現代建築達到極佳的融合。(Photo Credits:丹下都建築設計)
在本展當中,佔據極大篇幅的「香川縣廳舍」,便是體現了丹下這段傳頌後世之話語精髓的重要傑作。這棟建築是丹下將學自西洋的鋼筋混凝土建築,藉由柱梁系統的組構,與日本建築的傳統技法加以融合,最後以高層大樓的形式初次實現的結晶。透過清水混凝土表現出梁柱構造之美的設計,受到全世界高度評價。東大名譽教授、名建築史家藤森照信便指出,「這個作品可以說是第一個影響外國的日本現代主義建築。實現真正獨創性的丹下先生,於是便一個人從這裡開始走向世界的舞台」。
「東京都廳舍」現在成為東京知名地標,也被視作為丹下健三轉向後現代主義的設計作品,不過設計之初,因日本已出現泡沫經濟現象,在成本問題曾引發社會極大的輿論。(Photo Credit:Markus Leupold)
同時期的重要作品,還包括基地位於現在有樂町 Tokyo Forum 上的「東京都廳舍」,其立面雖然令人不禁想起丹下最敬愛的柯比意(Le Corbusier)的「馬賽公寓」,但是丹下融合了日本建築傳統較為纖細的梁柱,使得這個作品散發出些許靠近密斯(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作品的韻味,我個人認為,「東京都廳舍」也是丹下宣告自身建築與國際接軌,甚至是進軍世界之企圖心的里程碑。
而和「香川縣廳舍」共通之處,皆是透過現代建築 5 原則中的「底層挑空」與「庭園」,以及「寬廣的大廳」來迎接市民大眾。這樣的形式也被譽為是在戰後民主思潮影響之下,官方建築裡所呈現出的開放性。藤森教授表示,「丹下先生創造出日後官方廳舍與文化設施的Building Type(典型)。到現在似乎都變成了理所當然(的開放性),卻在當時初次創造出來時,是不被大眾理解的結果。」後來,有著美麗懸吊式屋頂與動態造型,並受全世界稱讚,還在東京奧運扮演重要角色的「代代木競技場」,是這些作品完成 6 年之後的事了。
1964年日本首度舉辦奧運會,為了迎接東京奧運的到來,日本政府邀請丹下健三設計「國立代代木競技場」。位於東京都澀谷區代代木公園內的「國立代代木競技場」有兩個場館,分別作為游泳館與籃球館,也有許多歌手曾在此舉辦演唱會。建築結構採雙重鋼懸吊構造,讓內部空間無落柱,精采的結構設計使空間產生流動感,加上充滿生命力與能量的造型,被譽為是丹下健三最傑出的作品,也無怪乎會深深地啟發伊東豊雄和安藤忠雄!
「東京天主教聖瑪麗大教堂」與「國立代代木競技場」同樣於1964年完工。聖瑪麗大教堂於1899年便成立,因遭逢二次世界大戰戰火波及,教堂建築被焚毀。1961年舉辦競圖,由丹下健三獲得首獎。在丹下健三與結構設計師坪井善勝(也為代代木競技場的結構設計師)的共同合作之下,建築以8片薄殼面組成,直角交叉的雙曲拋物薄殼由地面延伸為屋頂,內部空間無樑柱干擾,是丹下健三應用當代建築技術,重新體現莊嚴崇敬宗教空間的經典之作。(Photo Credit:Morio)
這是一場或可稱為是建築家丹下健三之「建築首部曲」的展覽,我也因而從中找回自己那份熱愛日本現代建築的初心。
以下配合在 Gallery MA 現場取得的展覽宣傳單裡(下圖),所附上的會場平面圖,針對本展的展示構成作簡單的介紹。
(Photo Credit:謝宗哲)
展區規劃:
3F內部—Contact Sheet/幻燈片縮圖展示區
3F外部庭園—攝影輸出展示區
4F 內部— Contact Sheet/幻燈片縮圖展示區+投影放映區
Contact Sheet/幻燈片縮圖內容說明:
Ⅰ 都市之核與建築之核
1-1 廣島、1-2 東京都廳舍
Ⅱ 對大空間的挑戰
2-1 廣島兒童之家、2-2 愛媛縣民館、2-3 圖書印刷原町工廠
Ⅲ 與傳統的對峙
3-1 住居(自宅)、3-2 桂離宮
Ⅳ RC表現的摸索
4-1 倉吉市廳舍、4-2 墨會館、4-3 今治市廳舍.會館
Ⅴ 與外部的交流
5-1 初次的義大利之旅、5-2 聖保羅雙年展、5-3 米蘭、5-4 印度、5-5 劇團民藝「法隆寺」舞台
Ⅵ 從統合50年代的建築邁向60年代的序曲
6-1 香川縣廳舍、6-2 在MIT(麻省理工學院)的設計講義
A. Introduction
B. 年表
C. 幻燈片投影放映
3F「丹下健三所看到的丹下健三」 7分22秒
4F「丹下健三的話語」 5 分4秒
D. 牆面寫真(如右圖)
1廣島平和會館原爆紀念陳列館「廣島縣廣島市,1952年」
2 住居(自宅)「東京都世田谷區,1953年」
3桂離宮「京都府」
4倉吉市廳舍「鳥取縣倉吉市,1957年」
5香川縣廳舍「香川縣高松市,1958年」
E.航空寫真(如右圖)
1東京都廳舍「東京都千代田區,1957年」
2住居(自宅)「東京都世田谷區,1953年」
F. 丹下研究室為香川縣廳舍所設計的椅子。製作年份不明。之後也使用於其他的作品當中,丹下本人也使用於自宅的庭院裡。
G. 書籍閱覽
《現實與創造 丹下健三1946-1958》(1966,美術出版社)
《技術與人類 丹下健三+都市.建築設計研究所 1955-1964》(1968,美術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