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Art

前進葫蘆年代,「葫蘆博物館」開張

今年台北雙年展主展覽會場台北市立美術館中,除了展出各藝術家的創作外,另規劃出一系列的「微型博物館」,邀請不同策展人各自策畫,並依其主題邀請藝術家參與展出,以自成空間與主題的方式呈現,而「葫蘆博物館」便是 6 個微型博物館(分別是「韻律」、「【前】紀念」、「歷史與怪獸」、「葫蘆」、「基底無意識」、「跨越」)之一。

    
 
葫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人類日常生活中取用它當作食物、裝水、器皿、樂器,而在神話故事中葫蘆更是具有神力,可以拿來裝取丹藥、收妖降魔,日本傳說故事中記載,水底深處潛藏一種鯰魚精妖怪,當鯰魚精一游出水面,就會引發強烈地震,而要鎮壓這隻怪獸便須依靠法器葫蘆。

        
港千尋手繪稿,左圖描繪出葫蘆在日常生活中的多功能性,右圖則從葫蘆盛裝液體的內部流動性,反思核能對人類生活造成的危害,並在日本遭受311地震侵襲後,港千尋希望透過對於葫蘆的認識,提出一份對未來的美好生活想像。
 
日本策展人港千尋(Chihiro Minato)規劃了此「葫蘆博物館」,從歷史神話故事、人類文明演進回顧葫蘆的功用與神秘性,港千尋說:「人類有石器時代、工業時代,到近日的核能時代,但人類生活始終脫離不了與葫蘆的關係,因此我更想以『葫蘆時代』來稱人類的歷史。」又因為葫蘆的裝水功能,讓人類得以遷徙跨越陸地邊境,因此人類都可說是「葫蘆之子」。港千尋透過葫蘆的多樣性、承載流動物質的容器特性,反思「核能時代」下,核電廠反應爐作為一個違反自然的巨型容器,其所釋放的毒性物質,對人類與環境造成的危害。
 
    

此「葫蘆博物館」內將展出張雅婷、原田大三郎(Daizaburo Harada)、徐暋盛、龔一舫、高橋士郎(Shiro Takahashi)等 5 位台日藝術家作品,另外,於展出期間,「葫蘆博物館」亦將發行線上《葫蘆雜誌》,讓參觀者得以從線上文件影音資料中,更加清楚認識葫蘆相關資訊。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