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Art
《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登場大阪中央公會堂!百年古蹟建築為舞台,劇場化手法呈現臺灣多族群、多時代文學樣貌 《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登場大阪中央公會堂!百年古蹟建築為舞台,劇場化手法呈現臺灣多族群、多時代文學樣貌

《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登場大阪中央公會堂!百年古蹟建築為舞台,劇場化手法呈現臺灣多族群、多時代文學樣貌

「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推出《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即日起至 8 月 20 日在日本大阪市中央公會堂登場。
《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由國立臺灣文學館策劃,宜東文化擔任統籌展示設計。展覽以臺灣文學為核心,結合藝術創作與數位多媒體,帶領觀眾走進作家筆下充滿魔幻色彩的世界。從山林、海洋到街弄巷道,從民俗、傳統到宗教儀式,這些生活元素在創作者的轉化下,化為小說、詩歌等作品中的靈性力量,構築出獨屬於臺灣文學的神祕魅力。
 
(photo credit:文化部)
 

在百年古蹟建築裡,遇見魔幻臺灣文學


展覽所在的大阪市中央公會堂是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重要文化資產,外觀典雅莊嚴,紅磚與白色飾帶交織的建築語彙,承載了時代的痕跡。本次展覽特別選在三樓特別室舉行,這個空間本身即充滿看點——挑高的格局、華麗的拱形窗景,配上天花板壁畫與精緻立面雕像,展現獨特的歷史韻味。策展團隊運用這座場域的特性,將文學的魔幻氛圍與建築的藝術細節相結合,透過劇場化的展示手法,融合繪畫、雕塑以及環場音效,讓空間本身成為作品的一部分,與臺灣文學中蘊含的神魔意境相互呼應。
 
(photo credit:文化部)
(photo credit:文化部)
 

六大主題呈現台灣多族群、多時代的文學樣貌


由於展期正逢日本盂蘭盆節,策展團隊以「魔幻臺灣」為題,從魔幻、靈異、神仙鬼怪的角度切入,設定六大主題:「原住民文化」、「日本文化的影響」、「臺灣民俗再發掘」、「當代通俗文學」、「小說的魔幻與寫實」、「詩歌裡的魔幻」,將臺灣多族群、多時代的文學樣貌完整呈現。
 
(photo credit:文化部)
(photo credit:文化部)
 

展場設計靈感來自臺灣酬神戲臺,與百年建築細節共築魔幻氛圍


展場規劃以三組戲臺作為主要展示結構,每座戲臺雙面展開不同主題內容,層層疊疊的構圖營造劇場般的空間感,觀眾在觀展時,能隔著戲臺看見對面的人影,形成若隱若現的對望之感,增添魔幻氛圍。設計靈感來自臺灣傳統宗教中的酬神戲臺,基座運用鏡面材質,映射出漂浮的視覺效果;頂部則展示角斯角斯的畫作《怪生島》,與特別室天花板描繪日本創世神話的壁畫在色彩與構圖上形成奇妙呼應,讓現實與幻想交錯。
 
(photo credit:文化部)
(photo credit:文化部)
 

從當代通俗文學到小說的魔幻與寫實


在「當代通俗文學」單元中,觀眾可看見司馬中原鬼故事集、軍中鬼故事,以及如臺大醉月湖女鬼等膾炙人口的校園傳說,這些故事長年在坊間流傳,帶有時代氣息與在地色彩。「小說的魔幻與寫實」單元則呈現當代臺灣知名小說,包括已譯為日文的《鬼地方》與《天橋上的魔術師》,並透過互動裝置,讓觀眾拍攝與書籍封面結合的照片,寓意「閱讀文學,映照自己」。
 
(photo credit:文化部)
 

融合多種藝術形式,呈現臺灣文學的情感與能量


展覽不僅展出文學作品,還跨界融合多種藝術形式。角斯角斯的《怪生島》畫作,以濃烈色彩與奇幻造型,描繪出神祕的島嶼意象;土偶藝術家陳瑋軒則帶來充滿怪誕氣息的精靈土偶,與文學中的神魔世界相映成趣。此外,《鬼地方》、《夜官巡場》等著作封面圖像與環場音效交織出沉浸式氛圍,讓觀眾在視覺與聽覺的包覆中,感受臺灣文學所蘊含的情感與能量。
 
(photo credit:文化部)

為提升互動性,現場設計了多種裝置,讓觀眾能透過不同感官參與展覽。不論是翻閱文字、觀賞影像,或聆聽環境聲響,都能在多重感官的交錯中,重新認識臺灣文學的神秘面貌。展覽從原住民神話到殖民時期的人類學調查,從日治時代的文學影響到當代小說與詩歌的創新表達,呈現臺灣在不同時空下的文化樣貌與精神深度。
 
(photo credit:文化部)

We TAIWAN臺灣文化in大阪.關西世博
活動日期:2025年8月2日(六)至8月20日(三)
活動會場:線上、VS.(at GRAND GREEN OSAKA)、大阪市中央公會堂、中之島


魔幻臺灣—臺灣文學展
展覽日期:2025年8月10日(日)至8月20日(三)
展覽地點:大阪市中央公會堂3F特別室
主辦單位:文化部、臺灣文學館
合辦單位:臺灣府城隍廟
展示設計統籌:宜東文化
文學內容:朱宥勳
內容策劃協力:瀟湘神、謝宜安
合作藝術家:角斯角斯、陳瑋軒


新聞稿暨圖片提供/宜東文化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