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大廈旁的三角窗地帶在過去曾為「日本第一的花園」。(Photo Credit:2024 Sony Enterprise Co., Ltd.)
邁向新里程碑,索尼大廈重生蛻變成「Ginza Sony Park」
2016年,在Sony創業70週年、索尼大廈開業50週年之際,為了讓營運系統和建築更加符合現代需求,品牌決定邁向下一個里程碑——將索尼大廈蛻變成更加開放的「Ginza Sony Park」!全新的索尼大廈要迎接的不僅是客人,也歡迎來往銀座街頭的人們,除了提升建築硬體和功能性,空間的「公共性」更是此一翻新的強調重點。
(Photo Credit:2024 Sony Enterprise Co., Ltd.)
在第一階段的Ginza Sony Park。(Photo Credit:2024 Sony Enterprise Co., Ltd.)
為了實現讓「設施向城市開放」的核心理念,有別於一般建築重建是直接打掉重造,Ginza Sony Park的建造獨特地分為兩階段進行。在拆除舊索尼大廈後,2018年8月至2021年9月第一階段的Ginza Sony Park成為了銀座的城市綠洲,公園庭院景觀、連接地鐵通道的開放式結構空間,以實驗性策略使其成為一個功能相當彈性且與城市關係緊密連結的生活場域。
向城市開放的垂直長廊
2020年之後的第二階段,便是索尼大廈重生的終章。地下3層、地上5層樓的全新「Ginza Sony Park」較周遭建築群低矮,僅約舊大廈8層的一半,Sony在地價高昂的地段上如此「不合理」的高度設計,為的就是貫徹品牌「向城市開放」的願景,不計成本地為繁鬧街區帶來暢通的開闊感。
目前已竣工的Ginza Sony Park。(Photo Credit:2024 Sony Enterprise Co., Ltd.)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新建築除了保留舊索尼大廈的部分結構,延續Sony過往輝煌的歷史痕跡,也與交通樞紐連接、直通地鐵,實現其一直以來作為銀座交界處建築的城市功能;外觀簡約而具有節奏之美的混凝土結構搭配不鏽鋼網格框架設計,更在繁華的銀座中成為樸實而親近人們、如「平台」般連結多項生活機能的存在。
(Photo Credit:2024 Sony Enterprise Co., Ltd.)
(Photo Credit:2024 Sony Enterprise Co., Ltd.)
(Photo Credit:2024 Sony Enterprise Co., Ltd.)
在空間設計上,Ginza Sony Park不僅融入蘆原義信的「花瓣結構」設計,實現讓人們在銀座垂直散步的概念,一樓與街道相連的開放式中庭、地下室樓層無門扇和隔牆的設計,都貫徹著設計所強調的「開放」精神。明年「Ginza Sony Park」啟用後,除了讓來往數寄屋橋十字路口的人們有更便利的交通動線,也將成為一處深入當地生活圈的公共場域,為銀座帶來嶄新的生活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