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座象徵地標索尼大廈的重生!「Ginza Sony Park」明年一月開幕,垂直長廊打造嶄新城市空間
陪伴銀座半世紀的象徵地標之一「索尼大廈」,為滿足當代需求、實現品牌「向城市開放」的願景,在經歷兩階段的重造工程後,嶄新的「Ginza Sony Park」於今年8月竣工,並將於2025年一月正式開幕!
坐落東京繁華熱鬧的數寄屋橋十字路口,銀座昔日象徵地標之一的「索尼大廈」(Sony Building),在歷經兩階段重建後,終於於今年8月竣工!嶄新的「Ginza Sony Park」將在2025年一月正式向民眾開放,為銀座的核心地帶迎來煥然一新的城市風貌。
蘆原義信操刀陪伴銀座半世紀的「索尼大廈」
作為當今全球知名的電子產品企業,Sony過去在創業初期也是歷經一段不被看好的時光,在開發出日本第一部電晶體收音機後,品牌在1950年代逐漸於國際展露頭角、穩定發展,並於1959年在數寄屋橋的街角設置了一間小展示廳,隨著日本戰後經濟發展蓬勃,摩天大樓也隨之大量興建,為了樹立企業形象,Sony共同創辦人盛田昭夫決定將這小展示廳擴建成一棟在當時前所未有的建築,也就是作為銀座門面半世紀的「索尼大廈」(Sony Building)。
為了打造索尼大廈,Sony請到了為1964年東京奧運打造會場之一「駒澤體育館」的建築師蘆原義信操刀設計。在遵守創立以來總部和工廠共構的原則下,以及讓銀座這塊寸土寸金的土地價值發揮到最大,索尼大廈以美國芝加哥商品市場(Merchandise Mart)的設計展示間為模範,並在結構上以萊特打造的紐約古根漢美術館為靈感,蘆原義信透過一種「花瓣結構」,將整棟建築打造成一棟螺旋結構的垂直長廊、能流暢地逐層瀏覽展品的綜合展示廳大樓,將銀座的櫥窗文化巧妙地體現於室內空間中。
而面對鄰近大廈入口的「金店面」三角窗,在蘆原義信的建議與盛田昭夫自認為是「瘋狂」的夢想下,這約33平方公尺的黃金空地便化身為「日本第一的花園」,種滿綠植的角落,人們能在此休憩或活動、感受四季的變化,成為能提供獨特城市空間體驗的「銀座的庭園」。
邁向新里程碑,索尼大廈重生蛻變成「Ginza Sony Park」
2016年,在Sony創業70週年、索尼大廈開業50週年之際,為了讓營運系統和建築更加符合現代需求,品牌決定邁向下一個里程碑——將索尼大廈蛻變成更加開放的「Ginza Sony Park」!全新的索尼大廈要迎接的不僅是客人,也歡迎來往銀座街頭的人們,除了提升建築硬體和功能性,空間的「公共性」更是此一翻新的強調重點。
為了實現讓「設施向城市開放」的核心理念,有別於一般建築重建是直接打掉重造,Ginza Sony Park的建造獨特地分為兩階段進行。在拆除舊索尼大廈後,2018年8月至2021年9月第一階段的Ginza Sony Park成為了銀座的城市綠洲,公園庭院景觀、連接地鐵通道的開放式結構空間,以實驗性策略使其成為一個功能相當彈性且與城市關係緊密連結的生活場域。
向城市開放的垂直長廊
2020年之後的第二階段,便是索尼大廈重生的終章。地下3層、地上5層樓的全新「Ginza Sony Park」較周遭建築群低矮,僅約舊大廈8層的一半,Sony在地價高昂的地段上如此「不合理」的高度設計,為的就是貫徹品牌「向城市開放」的願景,不計成本地為繁鬧街區帶來暢通的開闊感。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新建築除了保留舊索尼大廈的部分結構,延續Sony過往輝煌的歷史痕跡,也與交通樞紐連接、直通地鐵,實現其一直以來作為銀座交界處建築的城市功能;外觀簡約而具有節奏之美的混凝土結構搭配不鏽鋼網格框架設計,更在繁華的銀座中成為樸實而親近人們、如「平台」般連結多項生活機能的存在。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新建築除了保留舊索尼大廈的部分結構,延續Sony過往輝煌的歷史痕跡,也與交通樞紐連接、直通地鐵,實現其一直以來作為銀座交界處建築的城市功能;外觀簡約而具有節奏之美的混凝土結構搭配不鏽鋼網格框架設計,更在繁華的銀座中成為樸實而親近人們、如「平台」般連結多項生活機能的存在。
在空間設計上,Ginza Sony Park不僅融入蘆原義信的「花瓣結構」設計,實現讓人們在銀座垂直散步的概念,一樓與街道相連的開放式中庭、地下室樓層無門扇和隔牆的設計,都貫徹著設計所強調的「開放」精神。明年「Ginza Sony Park」啟用後,除了讓來往數寄屋橋十字路口的人們有更便利的交通動線,也將成為一處深入當地生活圈的公共場域,為銀座帶來嶄新的生活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