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建築 Architecture
台中勤美術館隆重登場!隈研吾操刀設計,3 大亮點搶先看! 台中勤美術館隆重登場!隈研吾操刀設計,3 大亮點搶先看!

台中勤美術館隆重登場!隈研吾操刀設計,3 大亮點搶先看!

「台中勤美術館」正式開幕!由建築大師隈研吾操刀設計,歷時6年打造,累積上百張概念草圖,以獨特410坪曲線木質屋頂為特色,完美融合日本極簡美學與台灣工藝技術,成為台中新文化地標。
期待多年,台中新文化地標、由日本建築師隈研吾設計的「勤美術館」於12月13日正式開幕。隈研吾以猶如「掀開大地」的建築意象,賦予勤美術館新經營定位——一處融合綠意、創意、靈感,能啟發想像力的新興藝術之境,奠定硬體基礎。場館落成,寫下隈研吾為台灣興建第一座美術館的新里程,也以台灣少見地景式建築完整「勤美草悟」生活圈的最後一塊拼圖。
 
新一代勤美術館富含視覺動感與穿透性,將在靈感與創意策展力催化下,成為一座想像力啟發之地。勤美術館室內環境照(Photo Credit:勤美術館、Photography by 楊承)
勤美術館設計細節不張揚,自然隱身於環境及大量綠意之中。(Photo Credit:勤美術館、Photography by 楊承)

 

自然為本,讓場館隱身於環境之後


新一代場館在隈研吾建築團隊設計加乘下,不僅承襲勤美術館過去特質,與街區關係更是超展開,構思整體地景與環境尺度,因考量到勤美術館座落於「勤美草悟」生活圈,總面積近萬坪基地裡,同時駐立酒店、住宅、商場、教堂等,特色建築環繞,美術館設施佔地約6%,決定賦予場館猶如「掀開大地」般薄而輕透的視覺外觀,並以圖騰──唐草為設計靈感,透過繁而多變的捲曲弧線運用,由外而內,圈起建築及四周彎曲林徑、戲水池等互動動線,讓勤美術館成為存在高樓大廈與草悟道森林之間的城市綠洲,能夠和諧地融入街區、自然與藝術。

延伸閱讀|勤美術館開幕首展,日本 nendo 設計事務所領軍策畫!五大展區「雨、雲、紙、線、石」呈現上百件設計經典及新作
 
勤美術館獨有的《softer than stone》系列家具首度亮相,nendo 以細膩設計細節打破了石材的想 像框架,未來作品將常態性展出並開放民眾互動體驗。(Photo Credit:勤美術館、Photography by 楊承)
勤美術館室內環境照。(Photo Credit:勤美術館、Photography by 楊承)

勤美術館建築採鋼構型式,相較傳統鋼筋混凝土工法更加柔韌輕盈,同時減少碳排。建築涵蓋地上一層、地下一層,410 坪廣闊的綠屋頂以穩定的門型結構基礎發展,再慢慢拉出曲面弧度,由無數小三角鋼板串接成一個又一個點,從粒子堆疊成立體化的線與面,形塑猶如山丘般高低起伏、自然流暢的扭轉角度。
 
勤美術館成為存在高樓大廈與草悟道森林之間的城市綠洲,能夠和諧地融入街區、自然與藝術。(Photo Credit:勤美術館、Photography by 楊承)
勤美術館室內環境照。(Photo Credit:勤美術館、Photography by 楊承)
nendo作品《50 manga chairs》系列。(Photo Credit:勤美術館、Photography by 楊承)
勤美術館手稿。(Photo Credit: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另一方面,為了與草悟道綠意質地呼應,隈研吾建築團隊也運用將近 1,282 根形狀各異的木紋格柵與建築結合,加深勤美術館溫暖的氣質,並以大面積落地窗帶出空間穿透性,將內外地景視覺延伸地更加開闊。
 
勤美術館入口。(Photo Credit:勤美術館)
勤美術館室內環境照。(Photo Credit:勤美術館、Photography by 楊承)

值得一提的是,下沉綠屋頂與土地銜接處的處理,建築弧度尾端並非突兀內收,而是順暢地被轉化成階梯,讓屋簷自然成為地景一部份,代謝鋼材尾端轉折的衝突感,而綠屋頂上也建置了水源循環系統,供植物永續生長維護使用,未來,人群也能實際踏上休憩駐足,欣賞不一樣的城市生態風景,設計細節都讓勤美術館視覺毫不張揚,能自然隱身於環境及大量綠意之中。
 
創作之初,隈研吾建築團隊便深刻知曉勤美術館過去與街區的緊密連結,決定延續此特質,讓建築能完美涵蓋環境、自然與藝術。勤美術館建築視覺圖(Photo Credit: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自帶另類山形層次體驗的美術館


相較室外著重建築與環境的連結,室內設計則更關注人與空間的互動關係。內部延續與美術館外觀一致的律動起伏,有趣的是,隈研吾建築團隊運用木質格柵及岩板牆、地面高低起伏等模擬大自然景象,與建築天花板的舞動樑呼應,為室內行走帶來猶如山林冒險的律動感。未來觀賞作品時,不僅能專注眼前作品,也能順著地勢抬高視覺效果,盡情延展遠方觀展視野,享受建築引領的立體層次體感。
 
室內層層疊加的木質格柵及岩板牆、起伏地面等模擬大自然地景,將為未來文化活動參與、藝術觀展體驗帶來豐富多變的享受。(Photo Credit:勤美術館、Photography by 楊承)(Photo Credit:勤美術館、Photography by 楊承)

穿過迴旋接待台,行經空橋畫廊、旋轉樓梯、地下展廳,唐草設計線條在水平與垂直間牽引出視覺新意,遊走的同時,也能時時看見隈研吾建築團隊刻意流露的建材處理,一片片銳利線條邊角有著細膩的斜切收尾,層層疊加、深淺有度,讓空間質地更加溫潤自然,而建築裡環繞的木質格柵也會隨著晝夜更迭,反射不同光影流動,為參觀體驗帶來豐富想像。

開館後,隨著公共設施進駐及首檔展覽開幕、文化教育推廣等活動舉辦,將正式點亮這座想像力啟發之境,喚醒場館多重運用機能性,引領人們走進更深入的藝術探索。
 
勤美術館室內環境照。(Photo Credit:勤美術館、Photography by 楊承)
 

回顧十年變化,場館實踐永續生活模式


回顧勤美術館蛻變,自 2012年,以藍天、綠地為場景的白色美術館印象深植人心,由閒置小學改造的臨時性美術館,結合戶外公共展區,成功打破過去展覽僅能存在於殿堂級場館的距離感。2019 年挑戰將台灣常見的施工基地打造成臨時性建築──工家美術館,成功跨越空間藩籬,讓工地成為能自在生活、交流、學習體驗的文化現場。
 
睽違8年,日本nendo設計事務所再度來台,應台中勤美術館之邀策畫開幕首展《OUTLINES IN BETWEEN》,以精彩設計靈感及創意啟發眾人想像。(Photo Credit:勤美術館、Photography by 楊承)

秉持著勤美璞真文化藝術基金會的高度整合思維出發,運用創意銜接設計與人、人與街區、人與生活,發揮社會影響力,推動全民文化意識提升。勤美術館走過2012至2019年淬煉,過去蓄積的能量都成為了新一代勤美術館發展底氣,未來將以這座國際級地景美術館為長期據點,秉持「想像力是一切創新根本」出發,實踐新的永續創意生活模式,走向下一個十年、一百年。
 
勤美術館開幕首展,日本nendo作品《un-printed material》系列(Photo Credit:勤美術館、Photography by 楊承)。(Photo Credit:勤美術館、Photography by 楊承)
勤美術館開幕首展,《OUTLINES IN BETWEEN》集合nendo上百件設計之作,2024年以雲霧為靈感的《clustered clouds》 也來到現場。作品透過沖孔金屬材質及幾何線條設計組合,創造出有趣的虛實穿透性。(Photo Credit:勤 美術館、Photography by 楊承)
創作之初,隈研吾建築團隊便深刻知曉勤美術館過去與街區的緊密連結,決定延續此特質,讓建築能完美涵蓋環境、自然與藝術。勤美術館建築視覺圖(Photo Credit: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


勤美術館 CMP INSPIRATION
電話|04-2328-5000
地址|台中市西區館前路79號


新聞資料暨照片、圖片提供/勤美術館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