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Interview
與萬華社區交往讓市場「招財大賺吉」?新富町文化市場總監洪宜玲、萬華世界下午酒場老闆李政道一動一靜帶來市場文化新想像! 與萬華社區交往讓市場「招財大賺吉」?新富町文化市場總監洪宜玲、萬華世界下午酒場老闆李政道一動一靜帶來市場文化新想像!

與萬華社區交往讓市場「招財大賺吉」?新富町文化市場總監洪宜玲、萬華世界下午酒場老闆李政道一動一靜帶來市場文化新想像!

本次透過新富町文化市場總監洪宜玲與萬華世界下午酒場老闆李政道兩位萬華文化經營者之眼,暢聊他們與在地社區相處的深層邏輯,以及看見地方生長出的可能性。
市場是生養地方社區的心臟,從早年位於新富町文化市場的攤商,到外移的東三水街與新富市場,都曾是萬華這片土地上生猛生命力的的來源之一,它不僅僅是流通食材、商品的聚集,還是一個深刻連結社區文化的所在。而如今的新富町文化市場座落於此街廓裡,更是以市場與在地文化為出發點,空間肩負著歷史承載與創新的使命,試圖在漸趨沒落的市場社區裡,透過社區培力與擾動的手法,深耕萬華在地。
 
(Photo Credit:MOT TIMES 明日誌、Photography by 簡子鑫)

這回讓我們透過「新富町文化市場」總監洪宜玲與「萬華世界下午酒場」老闆李政道兩位萬華的文化經營者之眼,在長期與萬華社區、市場攤商的互動與合作中,以「新富有樂市」、「貳零貳肆招財大賺吉の祭」兩大活動的切入,暢聊他們與在地社區相處的深層邏輯,以及看見地方生長出的可能性。
 

從「一年一度」到「每月相見」的市集創造機會


由新富町文化市場發起的「新富有樂市」起源於 2021 年,疫情中後期面臨人潮回流場館的課題,透過一年一度的館慶與市集等活動作為手段,為在地帶來重新找回活絡的氛圍,也確實於當年帶來了盛大的成功,首次舉辦的來訪人潮便將新富町文化市場「塞滿」,帶來全新的氣象!
 
(Photo Credit:新富町文化市場)
 
度過具開放性與實驗性的首年,宜玲總監表示,考量到攤商曾提出希望能升級「販售服務」或「產品轉型」,卻不得其門而入的心聲,2022年起,為了讓攤商於「新富有樂市」有更多的著力點加入,便提前展開一系列的培力計畫,涵蓋販售形式的邏輯、產品包裝、食物擺盤設計、攤位空間佈置美學與技巧、日式精緻服務的心法......等,邀集來自不同領域的業師開課協助,也強調攤商再共襄市集活動時,需有更多的心力投注。
 
攤商/阿虎嬸菜頭粿(Photo Credit:新富町文化市場)
攤商/多餃舍(Photo Credit:新富町文化市場)
攤商/艋舺大豐(Photo Credit:新富町文化市場)

「隨著業師課程與培力的介入,市集對於有些具參與意願的市場攤商來說,更像是為他們打開另一種銷售模式與非市場展售平台的可能性,他們可以面對的群眾不只是傳統市場的客人,在市場場域外還有更大的客群基數,他們也可以與常跑市集的品牌交流互動,有些攤商現在甚至還會主動向外出攤,參與其他的市集活動呢!我覺得這就是我們希望可做到的『攤商合力』的目標之一。」
 
開發屬於萬華的單車導覽路線(Photo Credit:新富町文化市場)

直至 2024 年夏天起,新富有樂市嘗試改為每月一次的活動頻率,以不同的主題性策展,發揮將人流匯聚的效益。其中,當然也吸納更多萬華在地與手創工藝、文創品牌、風格店家等創意人的加入,當市集規律地在新富町文化市場發生,坐實了新富町文化市場作為市場社區裡穩定輸出文化能量的角色,並持續與社區的生活交織。
 
(左)萬華藝術家暇瑕寫字工作室,帶來刻印體驗(右)萬華品牌PAPERWORK帶來活版印刷體驗(Photo Credit:新富町文化市場)
 

腦洞大開的招財貓遶境為社區帶來同樂與象徵性期許


「貳零貳肆招財大賺吉の祭」則由「萬華世界下午酒場」老闆李政道主力策劃推動,憑藉著一種兼具藝術性、社區同樂性與腦洞大開的趣味創意企劃,將「招財貓」化作市場裡的「神明」,更讓招財貓坐上專屬特製的神轎,以神明遶境與踩街的「熱鬧」方式走訪市場攤商、鄰近街廓的店家,帶來祈福生意興隆意味,第二屆的活動也特別選定日期於青山王祭典的隔日,帶來儀式後的 Aftrer Party 之感,並擴及當代 DJ 音樂表演、餐酒、兩日市集。
 
(Photo Credit:MOT TIMES 明日誌、Photography by 簡子鑫)
(Photo Credit:趙曉賢)

「第一年做祭典時,其實沒有人聽得懂我要做什麼,我也早就認知到我必須先自己悶著頭做出來才有辦法讓人理解。」籌備過程中,社區的人一點一滴地看見了事情的進展與發生,逐步試圖想像活動,「他們每天看一位以色列的藝術家在做神轎,有一天我們也覺得祭典越來越近,準備的時間就要來不及的時候,竟然主動問我『要不要來團練扛轎?』」,這才因此有了和市場社區鄰里的第一次團練,同時是艋舺青山王扛轎轎夫的金好吃純正花枝羹老闆更特別來傳授經驗。
 
(Photo Credit:MOT TIMES 明日誌、Photography by 簡子鑫)

「所以這件事情很好玩,就是你先發起一個事情,可是你做的東西一定會有人補上,你也可以看到社群的反應從些微的冷淡到熱情投入的變化。」今年玩到第二年,萬華世界下午酒場團隊強力的夥伴們,則再加入自身的國際經驗,促成市場社區有港、日、台文化交流的機會,擾動社區的既有想像。
 
(Photo Credit:MOT TIMES 明日誌、Photography by 簡子鑫)
 

社區經營與交往是長期的互動與共創


每一場活動,每一場集市,都在悄悄地重塑萬華社區在地的面貌,將這個區域的特殊性打開、面向當代社會的文化脈絡中。「我們兩個人在社區的互動與營造裡各自有各自的 Main project,也就是有樂市跟祭典,但是我們在這兩個 Main project 系統下會互相合作,因為我們都樂見在這裡有不一樣的事情發生。」政道真性情地表達對於萬華在地社區的期許。以新富町文化市場為基地,市集與祭典活動就像是一靜一動的策略體現,本質並非表演,也不是即時的經濟效益,而是在於讓社區成員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其中,並通過這些活動來重塑和加強對社區的歸屬感。
 
(Photo Credit:MOT TIMES 明日誌、Photography by 簡子鑫)

宜玲藉由新富町文化市場經營,試圖復甦式微的市場生態,為市場帶來新意與文化性,甚至推動「市場學」的創建;政道則是從策展人化身萬華在地生意人,希望與在地經濟共好,也吸引更多人走入萬華社區。
 
(Photo Credit:MOT TIMES 明日誌、Photography by 簡子鑫)

儘管兩人皆以外地人的身份帶著深刻期許與目標進入萬華社區,卻從不以 Top to down 的方式思考,因為他們從中也體認到,活動的舉辦從來不應著墨於所謂的「煙火式的成功」,社區文化的營造本身就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是一場從「接納」到「共創」的深刻對話,從生活與關係的交織,為社區帶來資源、能量,讓社區以自身的認同,重新開出屬於自己的花。
 
(Photo Credit:MOT TIMES 明日誌、Photography by 簡子鑫)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