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MOT TIMES 明日誌、Photography by 簡子鑫)
這回讓我們透過「新富町文化市場」總監洪宜玲與「萬華世界下午酒場」老闆李政道兩位萬華的文化經營者之眼,在長期與萬華社區、市場攤商的互動與合作中,以「新富有樂市」、「貳零貳肆招財大賺吉の祭」兩大活動的切入,暢聊他們與在地社區相處的深層邏輯,以及看見地方生長出的可能性。
「貳零貳肆招財大賺吉の祭」則由「萬華世界下午酒場」老闆李政道主力策劃推動,憑藉著一種兼具藝術性、社區同樂性與腦洞大開的趣味創意企劃,將「招財貓」化作市場裡的「神明」,更讓招財貓坐上專屬特製的神轎,以神明遶境與踩街的「熱鬧」方式走訪市場攤商、鄰近街廓的店家,帶來祈福生意興隆意味,第二屆的活動也特別選定日期於青山王祭典的隔日,帶來儀式後的 Aftrer Party 之感,並擴及當代 DJ 音樂表演、餐酒、兩日市集。
(Photo Credit:MOT TIMES 明日誌、Photography by 簡子鑫)
「所以這件事情很好玩,就是你先發起一個事情,可是你做的東西一定會有人補上,你也可以看到社群的反應從些微的冷淡到熱情投入的變化。」今年玩到第二年,萬華世界下午酒場團隊強力的夥伴們,則再加入自身的國際經驗,促成市場社區有港、日、台文化交流的機會,擾動社區的既有想像。
(Photo Credit:MOT TIMES 明日誌、Photography by 簡子鑫)
社區經營與交往是長期的互動與共創
每一場活動,每一場集市,都在悄悄地重塑萬華社區在地的面貌,將這個區域的特殊性打開、面向當代社會的文化脈絡中。「我們兩個人在社區的互動與營造裡各自有各自的 Main project,也就是有樂市跟祭典,但是我們在這兩個 Main project 系統下會互相合作,因為我們都樂見在這裡有不一樣的事情發生。」政道真性情地表達對於萬華在地社區的期許。以新富町文化市場為基地,市集與祭典活動就像是一靜一動的策略體現,本質並非表演,也不是即時的經濟效益,而是在於讓社區成員以自己的方式參與其中,並通過這些活動來重塑和加強對社區的歸屬感。
(Photo Credit:MOT TIMES 明日誌、Photography by 簡子鑫)
宜玲藉由新富町文化市場經營,試圖復甦式微的市場生態,為市場帶來新意與文化性,甚至推動「市場學」的創建;政道則是從策展人化身萬華在地生意人,希望與在地經濟共好,也吸引更多人走入萬華社區。
(Photo Credit:MOT TIMES 明日誌、Photography by 簡子鑫)
儘管兩人皆以外地人的身份帶著深刻期許與目標進入萬華社區,卻從不以 Top to down 的方式思考,因為他們從中也體認到,活動的舉辦從來不應著墨於所謂的「煙火式的成功」,社區文化的營造本身就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是一場從「接納」到「共創」的深刻對話,從生活與關係的交織,為社區帶來資源、能量,讓社區以自身的認同,重新開出屬於自己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