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大阪世博會國際館精選一次看:從荷蘭、卡達到沙烏地阿拉伯,以建築回應未來社會願景
2025 大阪世博將於 4 月 13 日揭幕,全球特色場館匯聚一堂,在建築設計美學中,為未來社會描繪藍圖,回應環境永續、循環經濟等全球關鍵議題,本篇整理 5 大亮點場館。
2025 大阪世博(Expo 2025 Osaka, Kansai, Japan,大阪・関西万博)將於 4 月 13 日至 10 月 13 日在大阪夢洲登場。本屆以「為我們的生活設計未來社會」為核心主題,各國展館紛紛以建築語言及主張回應當代社會挑戰,融入永續創新、循環經濟、科技發展及國家文化,呈現對未來社會的願景與做法,本篇精選 5 個國際館亮點整理。
如同「未來社會實驗室」般,從荷蘭館的零碳能源技術、義大利館對文藝復興的現代詮釋,到西班牙館全部都能再利用的充氣球體建築,不止於一場場感官盛宴,更是全球對於環境、能源、社會共融等關鍵議題,透過創意設計與永續實踐,為未來城市的可能性提出前瞻思考。
2025大阪世博會荷蘭館渲染圖。(Photo Credit:Netherlands Pavilion | Common Ground)
2025 年大阪世博會圍繞著一個世界所面臨的挑戰,像是氣候變化和健康危機,荷蘭館便旨在成為一個匯聚不同觀點與專業知識的平台,創造共同解決方案。
荷蘭館建築設計圍繞著主題「共同的信念:攜手迎接另一個黎明」(Shared conviction: making another sunrise together),呈現以水力產生零碳排放能源的突破性技術,為所有人提供清潔能源。渲染圖中,描繪了升起的太陽,象徵無限的清潔能源,而建築本身即傳遞循環原則。
(Photo Credit:Netherlands Pavilion | Common Ground)
荷蘭館設計由建築事務所 RAU、建築諮詢團隊 DGMR、體驗設計工作室 Tellart,以及日本建築公事務所 Asanuma 多方共同合作,過往皆擁有循環設計及建築的豐富經驗,專注於創造安全、可持續及健康的生活環境。
建築核心理念回應人類當前的重大挑戰之一:認識到所有有限資源都是無法持續的。隨著能源面臨耗盡,荷蘭提出一個結合循環材料及零排放能源的創新解決方案。展館採用循環設計,材料可隨時拆卸重組,並於 Madaster 平台上登記材料護照,確保每一件建材都能追溯且可再利用。


荷蘭館室內渲染圖。(Photo Credit:Netherlands Pavilion | Common Ground)
卡達館由隈研吾建築事務所(Kengo Kuma & Associates)與卡達博物館(Qatar Museums)合作設計,巧妙結合兩國文化精髓,成為跨文化對話的絕佳範例。設計靈感來自卡達傳統達奧船(dhow boat)建造技術與日本木工榫接工藝,藉由創新的文化組合,展現建築美學的多元性、環境與可持續性,並強調海洋被視為資源中心、貿易與知識交流的媒介。
卡達館渲染圖。(Photo Credit:Kengo Kuma & Associates)
卡達館立面渲染圖。(Photo Credit:Kengo Kuma & Associates)
卡達館總面積逾 1,200 平方米設計,團隊以白色柔軟織物包覆木造結構,柔和曲線微微鼓起,宛如帆船的風帆,向曾用於在東阿拉伯、東非、葉門和南亞沿海地區進行貿易的傳統帆船致敬,亦展現雙邊文化交融。


卡達館細節渲染圖。(Photo Credit:Kengo Kuma & Associates)
步道設計讓人們彷彿「漂浮」於水面,增強沉浸感;包圍建築的水池設計,則創造出優雅的鏡面效果,凸顯建築的輕盈感與流動性。不僅具有視覺上的震撼力,更通過建築語言講述了卡達與海洋的深厚淵源。
卡達館渲染圖。(Photo Credit:Kengo Kuma & Associates)
西班牙館由當地建築事務所 selgascano 及 FRPO architects 設計,以創新租賃與再利用概念,將循環經濟理念極大化,意即透過租賃、回收及再利用來建造一切,為未來建築提供全新思路,也凸顯展館核心理念「不浪費任何資源」。

西班牙館渲染圖。(Photo Credit:selgascano、FRPO architects)
考量展館建設的多種可能性後,設計團隊先在西班牙打造30個預製模組基座,並直送展覽現場,模組包含入口、辦公室、貴賓室、營運辦公室、廚房、倉庫、更衣室、洗手間、餐廳、酒吧等,整體建築空間共 1,070 平方米。
西班牙館渲染圖。(Photo Credit:selgascano、FRPO architects)
最有趣的是,用於安裝模組的三台租賃塔式起重機直接化為屋頂支撐結構,以間隔 6 米平行固定的塔式起重機成為支撐輕量化屋頂的主要結構。設計師在西班牙製造並充氣直徑為 6 米、 4 米的 32 個充氣球體,並固定在塔式起重機上,再覆蓋大型布料以保護展館免受雨水和陽光的影響。東北側有透明部分,其餘 85% 面積為半透明或不透明,創造出輕盈的視覺效果。


西班牙館細節渲染圖。(Photo Credit:selgascano、FRPO architects)
展館設計擁有完整的拆卸再利用計劃,球體將在農村地區、私人住宅或旅遊景點作為室內空間再利用,布料將返還製造商回收,起重機歸還出租方,集裝箱則由 ACE 和 AECID 機構聯合送往學校等再利用場所。此外,展館預算包括推進所有使用物品的再利用,確保讓材料展開第二生命的建築易於維護。
西班牙館渲染圖。(Photo Credit:selgascano、FRPO architects)
義大利館由 Mario Cucinella 建築師事務所(MCA)設計,以「理想城市」(La Città Ideale)為主題,呈現對文藝復興時期象徵元素的現代詮釋,體現如羅馬競技場等義大利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前瞻性的未來願景。展館傳遞義大利對社會空間的願景,像是整合、包容與動手參與的文化,這些都建立在真實的關係與互動基礎上。


義大利館渲染圖。(Photo Credit: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
觀眾可沿著主立面的開放門廊與巨大柱體,進入可以看向大型中庭的獨特視角,在無形間指引了逛遊路徑。接著,帶有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及雄偉場地,在在體現義大利的經典遺產與文化,同時呈現出與天空、海洋、光線彼此交融的展館結構。
義大利館草稿。(Photo Credit: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
參觀體驗分為三個獨立場景,第一場景是劇院,展現義大利戲劇遺產;第二場景是理想城市,融合包容、社會方法與品質和工藝,加上新技術、創造敘事空間;第三場景在展館屋頂上的義大利花園中展開,重新詮釋迷宮的古典概念,為觀眾提供體驗人類與自然植物之間的平衡。
建築團隊優先考慮使用天然原料、短供應鏈、回收內容、避免有毒成分,以及獲得可持續性認證的材料。結構框架主要由木材組成,從經過認證的當地供應鏈採購,並通過優先考慮單一材料組件,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世博會結束後,展館計劃轉化為「義大利工作坊」的展示檔案庫,包含義大利最佳實踐、專利、項目、可持續理念等資源。


義大利館內渲染圖。(Photo Credit:Mario Cucinella Architects)
由 Foster + Partners 設計的沙烏地阿拉伯館,呼應了對沙漠、城鎮與城市的探索,如 Foster + Partners 負責人 Luke Fox 所說:「展館帶領觀眾展開發現之旅,層層揭示沙烏地阿拉伯文化的生動場景,透過尺度、光線、聲音及紋理設計刺激感官,同時展示沙烏地阿拉伯館最具創新性及令人興奮的成就。」整體設計將令人聯想到傳統沙烏地村莊的有機形態,創造獨特的沉浸式空間體驗。


沙烏地阿拉伯館渲染圖。(Photo Credit:Foster + Partners)
建築師運用計算流體動力學模擬精心設計,允許夏季高溫時從西方吹來的涼風進入街道,而在 4 月及 10 月較涼爽的月份,景觀前庭則作為屏障,保護展館免受較嚴酷的北風影響,展現了對當地氣候條件的精準因應。
沙烏地阿拉伯館俯瞰規劃。(Photo Credit:Foster + Partners)
參觀路線始於種植沙烏地阿拉伯植物的蔥鬱前院,穿過狹窄街道之後,通往作為展館核心的庭院,並可以逐步探索蜿蜒街道的「村莊」(village),窗戶及門口通向一系列與 59 Productions 和 Squint/Opera 合作設計的沉浸式場域。
沙烏地阿拉伯館如同村莊般的逛遊路徑。(Photo Credit:Foster + Partners)
展館採用低碳設計,包括節能照明、採用雨水回收,並整合太陽能光電技術產生電力,團隊企圖達到日本綠色建築評級系統的最高級別,並有望實現淨零營運目標。此外,展館外牆採用具靈活性的輕質沙烏地石材,可以高效拆解重組或完全重新配置,以滿足未來不同需求。
沙烏地阿拉伯館沉浸式展演渲染圖。(Photo Credit:Foster + Partners)
2025大阪世博
Expo 2025 Osaka, Kansai
舉辦期間|2025年4月13日(星期日) 至 10月13日(星期一),共184天
舉辦場所|大阪夢洲
官方網站|https://www.expo2025.or.jp/en
如同「未來社會實驗室」般,從荷蘭館的零碳能源技術、義大利館對文藝復興的現代詮釋,到西班牙館全部都能再利用的充氣球體建築,不止於一場場感官盛宴,更是全球對於環境、能源、社會共融等關鍵議題,透過創意設計與永續實踐,為未來城市的可能性提出前瞻思考。

荷蘭館:人造太陽高掛,展館成為循環設計的匯聚平台
2025 年大阪世博會圍繞著一個世界所面臨的挑戰,像是氣候變化和健康危機,荷蘭館便旨在成為一個匯聚不同觀點與專業知識的平台,創造共同解決方案。
荷蘭館建築設計圍繞著主題「共同的信念:攜手迎接另一個黎明」(Shared conviction: making another sunrise together),呈現以水力產生零碳排放能源的突破性技術,為所有人提供清潔能源。渲染圖中,描繪了升起的太陽,象徵無限的清潔能源,而建築本身即傳遞循環原則。

荷蘭館設計由建築事務所 RAU、建築諮詢團隊 DGMR、體驗設計工作室 Tellart,以及日本建築公事務所 Asanuma 多方共同合作,過往皆擁有循環設計及建築的豐富經驗,專注於創造安全、可持續及健康的生活環境。
建築核心理念回應人類當前的重大挑戰之一:認識到所有有限資源都是無法持續的。隨著能源面臨耗盡,荷蘭提出一個結合循環材料及零排放能源的創新解決方案。展館採用循環設計,材料可隨時拆卸重組,並於 Madaster 平台上登記材料護照,確保每一件建材都能追溯且可再利用。



卡達館:如風帆輕鼓,卡達造船技術交織日木榫接工藝
卡達館由隈研吾建築事務所(Kengo Kuma & Associates)與卡達博物館(Qatar Museums)合作設計,巧妙結合兩國文化精髓,成為跨文化對話的絕佳範例。設計靈感來自卡達傳統達奧船(dhow boat)建造技術與日本木工榫接工藝,藉由創新的文化組合,展現建築美學的多元性、環境與可持續性,並強調海洋被視為資源中心、貿易與知識交流的媒介。


卡達館總面積逾 1,200 平方米設計,團隊以白色柔軟織物包覆木造結構,柔和曲線微微鼓起,宛如帆船的風帆,向曾用於在東阿拉伯、東非、葉門和南亞沿海地區進行貿易的傳統帆船致敬,亦展現雙邊文化交融。



步道設計讓人們彷彿「漂浮」於水面,增強沉浸感;包圍建築的水池設計,則創造出優雅的鏡面效果,凸顯建築的輕盈感與流動性。不僅具有視覺上的震撼力,更通過建築語言講述了卡達與海洋的深厚淵源。

西班牙館:以32個充氣球體、塔式起重機組成,材料全部都能再利用
西班牙館由當地建築事務所 selgascano 及 FRPO architects 設計,以創新租賃與再利用概念,將循環經濟理念極大化,意即透過租賃、回收及再利用來建造一切,為未來建築提供全新思路,也凸顯展館核心理念「不浪費任何資源」。


考量展館建設的多種可能性後,設計團隊先在西班牙打造30個預製模組基座,並直送展覽現場,模組包含入口、辦公室、貴賓室、營運辦公室、廚房、倉庫、更衣室、洗手間、餐廳、酒吧等,整體建築空間共 1,070 平方米。

最有趣的是,用於安裝模組的三台租賃塔式起重機直接化為屋頂支撐結構,以間隔 6 米平行固定的塔式起重機成為支撐輕量化屋頂的主要結構。設計師在西班牙製造並充氣直徑為 6 米、 4 米的 32 個充氣球體,並固定在塔式起重機上,再覆蓋大型布料以保護展館免受雨水和陽光的影響。東北側有透明部分,其餘 85% 面積為半透明或不透明,創造出輕盈的視覺效果。



展館設計擁有完整的拆卸再利用計劃,球體將在農村地區、私人住宅或旅遊景點作為室內空間再利用,布料將返還製造商回收,起重機歸還出租方,集裝箱則由 ACE 和 AECID 機構聯合送往學校等再利用場所。此外,展館預算包括推進所有使用物品的再利用,確保讓材料展開第二生命的建築易於維護。

義大利館:以現代設計詮釋文藝復興時期的理想城市
義大利館由 Mario Cucinella 建築師事務所(MCA)設計,以「理想城市」(La Città Ideale)為主題,呈現對文藝復興時期象徵元素的現代詮釋,體現如羅馬競技場等義大利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前瞻性的未來願景。展館傳遞義大利對社會空間的願景,像是整合、包容與動手參與的文化,這些都建立在真實的關係與互動基礎上。



觀眾可沿著主立面的開放門廊與巨大柱體,進入可以看向大型中庭的獨特視角,在無形間指引了逛遊路徑。接著,帶有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及雄偉場地,在在體現義大利的經典遺產與文化,同時呈現出與天空、海洋、光線彼此交融的展館結構。

參觀體驗分為三個獨立場景,第一場景是劇院,展現義大利戲劇遺產;第二場景是理想城市,融合包容、社會方法與品質和工藝,加上新技術、創造敘事空間;第三場景在展館屋頂上的義大利花園中展開,重新詮釋迷宮的古典概念,為觀眾提供體驗人類與自然植物之間的平衡。
建築團隊優先考慮使用天然原料、短供應鏈、回收內容、避免有毒成分,以及獲得可持續性認證的材料。結構框架主要由木材組成,從經過認證的當地供應鏈採購,並通過優先考慮單一材料組件,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世博會結束後,展館計劃轉化為「義大利工作坊」的展示檔案庫,包含義大利最佳實踐、專利、項目、可持續理念等資源。



沙烏地阿拉伯館:以現代設計詮釋沙烏地村莊,打造有機沉浸的夢幻場景
由 Foster + Partners 設計的沙烏地阿拉伯館,呼應了對沙漠、城鎮與城市的探索,如 Foster + Partners 負責人 Luke Fox 所說:「展館帶領觀眾展開發現之旅,層層揭示沙烏地阿拉伯文化的生動場景,透過尺度、光線、聲音及紋理設計刺激感官,同時展示沙烏地阿拉伯館最具創新性及令人興奮的成就。」整體設計將令人聯想到傳統沙烏地村莊的有機形態,創造獨特的沉浸式空間體驗。



建築師運用計算流體動力學模擬精心設計,允許夏季高溫時從西方吹來的涼風進入街道,而在 4 月及 10 月較涼爽的月份,景觀前庭則作為屏障,保護展館免受較嚴酷的北風影響,展現了對當地氣候條件的精準因應。

參觀路線始於種植沙烏地阿拉伯植物的蔥鬱前院,穿過狹窄街道之後,通往作為展館核心的庭院,並可以逐步探索蜿蜒街道的「村莊」(village),窗戶及門口通向一系列與 59 Productions 和 Squint/Opera 合作設計的沉浸式場域。

展館採用低碳設計,包括節能照明、採用雨水回收,並整合太陽能光電技術產生電力,團隊企圖達到日本綠色建築評級系統的最高級別,並有望實現淨零營運目標。此外,展館外牆採用具靈活性的輕質沙烏地石材,可以高效拆解重組或完全重新配置,以滿足未來不同需求。

2025大阪世博
Expo 2025 Osaka, Kansai
舉辦期間|2025年4月13日(星期日) 至 10月13日(星期一),共184天
舉辦場所|大阪夢洲
官方網站|https://www.expo2025.or.jp/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