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工業 Industrial
從 Noma Kyoto 到春季新作 Ita 系列,OEO Studio 如何定義好設計? 從 Noma Kyoto 到春季新作 Ita 系列,OEO Studio 如何定義好設計?

從 Noma Kyoto 到春季新作 Ita 系列,OEO Studio 如何定義好設計?

當北歐設計遇上東方工藝,會碰撞出什麼火花?OEO Studio 攜手 &Tradition 打造 Ita 系列,以「引人入勝的極簡主義」探索美學、功能與永續的完美平衡,揭示未來設計的可能性。
&Tradition 本季度呈現一系列經典設計與當代新作,巧妙地連結過去與當下,讓經典與當代交織,其中,最大亮點是 &Tradition 首度攜手哥本哈根設計工作室 OEO Studio 推出全新系列作品,並肩於 Hvidt & Mølgaard、Robin Day 與 Verner Panton 的復興傳奇之作,以及 Luca Nichetto、Anderssen & Voll、All the Way to Paris、Signe Hytte、Space Copenhagen 及 Hee Welling 等新銳設計師的創新之作,在在彰顯創新與傳統工藝的細膩對話。
 
OEO Studio 設計師 Thomas Lykke 與 Anne-Marie Buemann首度登台,分享 Ita 家具系列。(Photo Credit:MOT TIMES明日誌、Photography by PJ Shen)

OEO Studio 成立於 2003 年,是一間紮根丹麥哥本哈根的跨領域設計工作室,在日本東京設有專案辦公室。設計師 Thomas Lykke 與 Anne-Marie Buemann 的設計範疇橫跨住宅建築、產品設計、商業空間及飯店設計,他們憑藉著直覺的視野及引人入勝的極簡主義,在國際舞台上打造深具影響力的設計作品,建立聲名遠播的設計聲譽。

代表作包括京都 Noma Kyoto、京都開化堂 Cafe(KAIKADO Cafe)、丹麥設計博物館(DESIGNMUSEUM DANMARK)咖啡廳與博物館商店、京都西陣織物 HOSOO 品牌旗艦店、義大利 Casa Mutina Modena 以及丹麥 HOTEL KONG ARTHUR 迎賓區與酒吧等改裝設計。在產品設計方面,涵蓋家具、燈具、物件、地毯及工藝品,與 &Tradition 等國際知名品牌有深入合作。
 
京都 Noma Kyoto 空間出自 OEO Studio 之手。(Photo Credit:Noma Kyoto)

擁有 &Tradition 台灣代理權的瑪黑家居,本次不僅將 OEO Studio 全新 Ita 系列作品帶進台灣,更邀請這對設計二人組登台分享設計思考,這也是 Thomas Lykke 與 Anne-Marie Buemann 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一起來了解「引人入勝的極簡主義」(Compelling Minimalism)與日式北歐風(Japandi)的差異,他們又是如何看待設計的未來趨勢,以及對他們來說「何謂好設計」?
 
Ita OS3。(Photo Credit:MARAIS瑪黑家居)
 

OEO Studio 引人入勝的極簡主義


OEO Studio 以獨特視角融合北歐與東方美學,設計哲學立足於斯堪地那維亞的核心價值,同時汲取亞洲細膩的美學傳統。這種文化交集跨越了地理界限,亦創造出全新的設計語彙,在整體構思與微小細節間取得完美平衡。他們對設計的詮釋超越表面形式,深入探索文化間的共通價值與美學共鳴,形成一種既有深度又具普世性的設計觀。

「我們希望設計不只是拍好看的照片,而是去體驗、感覺,在大家的生命裡留下足跡。」

談到「引人入勝的極簡主義」(Compelling Minimalism)這一獨特理念,Thomas Lykke 分享道:「日式北歐風(Japandi)是一種趨勢,但我不太喜歡這個字,因為我覺得趨勢是短暫意識,不久後可能就不再重要,只與當下有關,而且我覺得這個字有些老派俗氣。引人入勝的極簡主義是我們的哲學,當然,我們並沒有發明極簡主義這個詞,我們發明的是『引人入勝的極簡主義』這個詞組。」
 
Thomas Lykke 與 Anne-Marie Buemann 皆認為「耐久的設計就是好設計」。(Photo Credit:MARAIS瑪黑家居)

Thomas 進一步解釋:「如果要簡單解釋的話,所謂的引人入勝便代表要受其『吸引』,所以不用多說,只需要去感受,這些都與人的互動連結有關。無論是椅子、桌子還是室內設計,都可以看見我們強調的『體驗』,比方說你到我們設計的餐廳,我們希望設計不只是拍好看的照片,而是去體驗、感覺,希望能在大家的生命裡留下足跡。
 
Ita OS4。(Photo Credit:MARAIS瑪黑家居)
 

Ita 系列,跨文化的精湛工藝


為 &Tradition 設計的首件作品「Ita」系列,完美體現極簡主義的建構之美,其名稱源於日語中的「木板」,靈感來自擁有數百年歷史的日本木工技藝宮大工(みやだいく,miyadaiku,指負責神社、佛閣等日本傳統木構造建築的建造與修繕的工匠),透過精湛工藝讓木件能無縫銜接,無需螺絲或膠水。

「形式跟隨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

當我們問及在設計與製造過程中,如何平衡美學、功能性、情感連結與永續性,Thomas Lykke 認為 Ita 系列正好是絕佳的例子:「Ita 系列平衡所有你提到的元素,因為 Ita 除了是坐椅之外,也與人的連結有關,同時體現丹麥很重要的設計哲學——形式跟隨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而這一切也和永續有關。當然,要達成 100% 永續是十分困難的,但我們希望盡可能降低對環境的影響及衝擊,所以僅在必要時使用實木,透過使用貼皮取代全實木的應用。」
 
Ita OS3、OS4、OS5、OS6。(Photo Credit:MARAIS瑪黑家居)

Ita 系列以簡約流暢的設計語彙,搭配精準的細節探索,具體展現 OEO Studio 的設計理念「形隨機能」,從組裝過程到物料運用,每個元素都經過縝密考量。系列包含兩款餐桌OS1、OS2,兩款咖啡桌 OS3、OS4,及兩款長凳 OS5、OS6,提供天然橡木、深色染色橡木共兩種木材飾面。

Thomas Lykke 進一步解釋:「我們認為貼皮能讓家具更加耐久,如果未來要搬家,甚至搬到其他國家,在拆解 Ita 家具時也非常容易,加上使用平整包裝,優化運輸及配送效率,並降低對地球的影響。」

Ita 系列中採用的橡木飾面和實心橡木均獲得 FSC® 認證,意味著採伐過程中充分考量脆弱的森林生態及當地社區影響,支持全球森林在負責任的環境、社會和經濟層面的責任管理。Ita 系列支持可拆解性,不僅便於維修和翻新,也使產品在生命週期結束時,各材料可被分離進行負責任的回收。此外,平面包裝設計優化了運輸和配送效率。
 
Ita OS5、OS6。(Photo Credit:MARAIS瑪黑家居)
 

對設計趨勢、工藝與參數化設計的看法


談到北歐設計的未來趨勢,Thomas Lykke 表達了他對趨勢一詞的保留:「我不太喜歡趨勢這種東西,但如果要談,未來趨勢發展應該會是回收重新再利用,這件事在建築產業已經有相當程度的討論。」
 
Ita 餐桌與椅凳。(Photo Credit:MARAIS瑪黑家居)

我們也好奇,他們對日新月異的新科技應用(如參數化設計)與傳統工藝之間有何看法,Thomas 提出了平衡的觀點:「我認為參數化設計是一個有趣的方法,同時也是很重要的發展,加上 AI 盛行也帶來很多不同機會,AI 能夠幫助我們解決許多過往無法解決的問題。但是參數化設計相對來說對複雜的建物比較重要,目前也較常應運於此,因為可以降低使用的材料,讓設計更加耐久,降低對環境帶來的衝擊。」

耐久的設計,就是好設計。

他特別強調技術應用的場景適切性:「參數化設計如果用於建築、飛機、太空旅行是比較有用的,但如果要運用在家具上,我認為需要再思想一下,因為我認為擁有新科技不代表一定要使用,而是根據目的及情境決定,用在建築上有其意義,家具則可能不太需要。」
 
Ita OS2。(Photo Credit:MARAIS瑪黑家居)

當被問及何謂好設計時,Thomas Lykke 給出簡潔有力的答案:「耐久的設計,就是好設計。」Anne-Marie Buemann 對此表示認同:「對我來說也是如此,如果能夠耐久使用,在經歷歲月之後,成為永垂不朽的經典,也代表它的品質很好、有其存在意義,也可以把這些家具再傳承給下一代,呼應永續概念。
 
OEO Studio 設計師 Thomas Lykke 與 Anne-Marie Buemann。(Photo Credit:MARAIS瑪黑家居)


OEO Studio瑪黑家居 |&Tradition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