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 Art
京都 teamLab 美術館 10 月亮相:佔地 1 萬平方公尺日本境內規模最大,同步帶來 7 件新作 京都 teamLab 美術館 10 月亮相:佔地 1 萬平方公尺日本境內規模最大,同步帶來 7 件新作

京都 teamLab 美術館 10 月亮相:佔地 1 萬平方公尺日本境內規模最大,同步帶來 7 件新作

teamLab 將於京都開設全新常設美術館「teamLab BioVortex 京都」,預計 10/7 正式開幕,這不僅是 teamLab 在日本規模最大的據點,還將同步帶來 7 件首度亮相的新作。

於日本已有 3 個場館據點的 teamLab,將在京都市南區開設全新常設美術館「teamLab BioVortex 京都」,整體概念以「Biovortex(生命渦流)」為設計核心,預計 10 月 7 日正式開幕。

teamLab 此次帶來的新場館總面積達近 1 萬平方公尺,是 teamLab 在日本規模最大的據點,並會於開幕時首度公開包含《Massless Amorphous Sculpture》、《Morphing Continuum》在內的 7 件新作。當然,正如 teamLab 持續未歇的動能核心,這裡還會陸續新增作品群 ,完整作為一個「進化中的博物館」的輪廓。

 (Photo Credit:teamLab)

teamLab 的作品形象強烈,多數人並不陌生。結合「感知」、「環境」與「身體經驗」,團隊擅長藉由觀看與存在的探索,打造出在光影和空間裡的互動體驗。當觀者們被邀請進入顛覆傳統物理形式的環境之中,從漂浮的球體到懸掛於空中的光之景觀,每件作品都會依據觀者的身體與周遭環境不斷變化與演化,這就是 teamLab 作品最寫入腦內的印象。
 

為何 teamLab 新常設美術館選擇落腳京都?

而此次為何會選擇新設場館在京都?目前 teamLab 在日本已有 3 個常設場館據點,包含:東京(Azabudai Hills)、大阪(大阪植物園)、埼玉(Tokorozawa),會選擇落腳京都其中一重要原因是京都市正推動「京都車站東南區」文化創意帶,獲得京都與大阪在地企業支持,「teamLab BioVortex 京都」為其計畫的一部分。
 
同時,京都一直是日本文化與歷史的核心,幾乎等於日本「藝術之都」。在此開常設館,可以把 teamLab 放進傳統與現代交會的語境:「數位未來」與「古都傳統」間的對話,象徵性強烈;此外, teamLab 在東京(豐洲)有大型場館,海外也有阿布達比、上海等據點。如果京都成為第二個日本國內的重量級基地,可以形成「東(東京)—西(京都)」的雙核心格局,這不僅展現了企圖,也使 teamLab 與日本的連結更強烈、吸引不同族群。
 
 

「teamLab BioVortex 京都」首度亮相 7 件新作盤點

 

01 Massless Amorphous Sculpture

並非由固定物質構成,而是透過肥皂泡創造出的特殊環境與能量秩序所誕生的「雕塑品」。它漂浮於空間中,邊界模糊,可分裂、聚合,甚至在被破壞後自我修復。作品超越了傳統「物體」的概念,存在方式更接近「現象」與「環境」的結合。
 
作品的結構原理與生命相互呼應:肥皂泡的膜與細胞膜在結構上相同,皆是以膜狀單元維持形態。正如生命依賴能量與物質的流動來持續存在,這件雕塑也依靠環境生成的秩序得以維繫。它暗示生命本身或許就是在能量與物質流動中誕生的奇蹟現象。
 
 (Photo Credit:teamLab)
 

02 Morphing Continuum

作品提出「生物宇宙」的概念:即便元素在時間與空間上分離,只要形成結構秩序,它們便能超越時空,維持為一個整體。這種時空存在不斷變化,卻能保持持續的統一性,展現出生命般的宇宙性質。
 
這件「雕塑品」並非由實體構成,而是透過環境現象所生成的能量秩序。雕塑漂浮於半空,邊界模糊,能隨環境變化而變化,即使被破壞也會自然修復。它挑戰傳統物體的定義,呈現出一種與環境共生的存在狀態。
 
 (Photo Credit:teamLab)
 

03 Massless Suns and Dark Suns

透過無數漂浮的光球與黑暗球,營造出模糊的邊界經驗。光球看似由光凝固而成,但其實沒有物質表面,只能在感知中被體驗。當人們觸碰時,光球會閃耀並引發連鎖回應,讓觀者的動作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作品指出,光不可能成為實體,這些球體僅存在於觀者的意識之中。它並非獨立存在,而是環境與感知交互作用下的產物。藉此,teamLab 挑戰「存在」的定義,讓人思考「存在」究竟意味著什麼。
 
 (Photo Credit:teamLab)
 

04 Traces of Life

《Traces of Life》透過觀者的移動與行為生成作品,腳步的痕跡在空間中連結成長的軌跡,最終形成一個巨大的存在。觀者的行動使作品活化,空間因此與人融為一體。如果空間中沒有人,作品將無法生成。teamLab 藉此強調,作品的世界依賴於人類的存在而被創造,呈現出「共創」與「互動生成」的藝術理念。
 
 (Photo Credit:teamLab)
 

05 The Way of Birds

以數十萬鳥群的運動呈現出單一、巨大的生命體感。即使每個個體彼此分離,秩序使它們被視為超越時空的整體,形成協同而神秘的存在。作品呈現的時空性存在不同於物質,允許形狀和元素隨時間改變,teamLab 藉此探索新型態的存在可能性。
 
 (Photo Credit:teamLab)
 

06 The Eternal Universe of Words

觀賞這件作品時,建議躺下或坐下,讓身體放鬆,沉浸於作品之中。這件作品創作於 2021 年4 月 25 日至 5 月 31 日,當時因新冠疫情的緊急事態宣言而舉辦無觀眾參與的「祈禱」火焰主題沉浸展覽。作品中,書法在看似無限延伸的空間裡被持續書寫,每個字的位置都會響起對應的音律,這些音律相互連結形成持續回響的朗誦聲,營造出空間中的詩意氛圍。
 
 (Photo Credit:teamLab)


07 Forest of Resonating Lamps

表面看似隨機配置的燈具,實際上透過數學設計形成一條一筆畫般的光軌。觀者靠近燈具時,光線沿最近燈具依序傳播,與他人光線交錯,展現光的延續性與互動關係,呈現「連續」的美感。
 
 (Photo Credit:teamLab)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