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人對空間與感知的全新體驗!大尺建築打造第二屆【煉計畫】作品〈如其在上,如其在下〉
由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所推動的「煉計畫」,以鋼鐵為媒介,展現其從藝術創作到建築實踐的多重可能。2025 第二屆邀來大尺建築,以「如其在上,如其在下」為題,透過鋼構創作開啟一場關於天地、結構與感知的對話。
「煉計畫」的誕生:從藝術走入建築
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自 2012 年成立以來,長期投入文化藝術與社會永續議題。早在創立之初,便以「東和鋼鐵國際藝術家駐廠計畫」聞名,邀請國內外藝術家進駐苗栗廠區,以廢鋼材創作,讓工業材料轉化為藝術語言,成為企業與藝術合作的典範。

疫情過後,基金會延伸這份精神,推出全新的年度計畫「煉計畫」,讓藝術與建築交替登場,以鋼鐵為核心媒介,展現其從藝術創作到建築實踐的多重可能。董事長侯傑騰表示:「鋼鐵不只是建材,它象徵現代文明的精神,也是推動再生能源時代的重要元素。」
因此,「煉計畫」不僅是一項設計展覽,更是一個跨領域的實驗平台。它串連建築師、結構技師與施工團隊,實踐母企業「永續、效率、普及」的精神,以鋼構為語言,探索如何在永續社會中建構新的生活想像。


第二屆主題作品:《如其在上 如其在下 As Above So Below》
本屆作品由大尺建築操刀設計。團隊在離地十公尺的平台上開了三個天窗,植入三組鋼構作品。它們既是雕塑,也是能被攀登、凝視、體驗的小建築。鋼鐵不再隱於建築內部,而是以結構之美大方展現於外:每一道階梯、每一個扶手的比例與厚度,皆因結構需求而生,也因此處處可觀。


觀者在攀登與下行之間,透過身體去感受力量與秩序。平台成為探索的起點,三組構造彼此對望,如同星座,連結出光與力的流動。登階向上是演出,拾級而下是回音——「上如其下,下如其上」,天地交映、虛實相生。


理念交會:從鋼鐵精神到天地對話
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長年以鋼鐵為文化橋梁,推動藝術與技術的結合,期望藉此展開關於「永續、效率、普及」的實踐對話。大尺建築則以「探索各種可能」為創作核心,關注空間、身體與自然秩序之間的關係。雙方在構思過程中反覆討論,最終以赫密斯哲學的格言「As Above, So Below 如其在上,如其在下」作為作品主題。

這句古老的語言,象徵宇宙與人(大宇宙與小宇宙)之間的呼應,「上」象徵宏觀的宇宙、天界與靈性領域,「下」則指涉微觀的地球、人類與物質世界,也呼應東和鋼鐵以「物質鍊成精神」的初衷——當鋼鐵不再只是建材,它成為感知與創造的媒介,連結天地與人心。


大尺建築以三座向上與向下延展的樓梯,轉譯這份哲思:三個向上與向下延伸的樓梯,並不通往任何具體樓層,而是以未抵達的姿態,象徵人類在天地之間不斷探索與往返的狀態,也像是鍊金術中鍛鍊物質,也鍛鍊自我的狀態,上與下、表與裏都相互對話,觀者在攀登與下行的過程中,身體成為測量秩序的工具,進一步體現「上如其下,下如其上」的宇宙法則。



「煉計畫」不僅是一場作品展示,更是一個孕育創新的平台。基金會邀請設計師親手參與構件設計與組裝,並將成果典藏於線上資料庫,作為學界與設計界的共享資源。這場跨域合作,讓鋼鐵的理性與建築的詩性相遇,交織出屬於這個世代的永續想像。
如其在上,如其在下 As Above So Below
展示地點|東和鋼鐵苗栗廠 - 苗栗縣西湖鄉坪頂 22 號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東和鋼鐵文化基金會
設計合作|KHAA大尺建築 郭旭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結構顧問|築遠工程顧問有限公司
施工執行|東鋼鋼結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