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建築 Architecture
探索6000棟木屋之城!嘉義「木造市的使用說明」以展覽、導覽與指南,開啟木屋修復的當代想像 探索6000棟木屋之城!嘉義「木造市的使用說明」以展覽、導覽與指南,開啟木屋修復的當代想像

探索6000棟木屋之城!嘉義「木造市的使用說明」以展覽、導覽與指南,開啟木屋修復的當代想像

11/15至11/30登場的嘉義「木造市的使用說明」,以2場展覽、3場導覽與收錄超過40間的木屋指南,邀請人們走進這座木都,回望百年木構的城市記憶,並想像木屋的未來生活風景。
嘉義自日治時期以來因阿里山豐沛林業資源而繁盛,阿里山林鐵、製材工廠、天車與貯木池串連起城市命脈,形塑了嘉義「木都」的基礎。百年以來,從林業興盛的木都1.0、培育木藝與修繕老屋的木都2.0,到今日結合都市更新與永續理念的木都3.0,木造建築始終見證著這座城市的演進。如今,全市仍留有超過6,000棟木屋,散落巷弄、化作咖啡館、藝文場域或民宿,承載嘉義人的生活日常與城市記憶。
 
製材所旁杉池的天車(授權樣態 CC BY 3.0 TW, 建檔單位:嘉義市政府文化局,取自:國家文化記憶庫網站) 
 
延續這段木業脈絡,2023年推動的「嘉有木屋」計畫修繕了11棟木屋,讓昔日的居所、咖啡館與展演空間重新成為城市裡的生活場域。以此為延伸,今年11/15至11/30舉行的「木造市的使用說明」,將透過一份全木屋指南、兩間木屋中的展覽,以及三場導覽體驗,帶領人們走進嘉義的木屋,探索其前身故事與當代樣貌。
 
國光新村宿舍經修繕,將作為展演暨起居共享空間。(Photo Credit:嘉義市政府都市發展處)
咖啡甜點店「木商」與閱讀與策展空間「台灣圖書館」。(Photo Credit:嘉義市政府都市發展處)
 
活動主視覺「木造市」三字,由嘉義出身的書法家王意淳提筆。她以流動的線條象徵城市生命力,筆觸傳遞木材的質樸氣息,並寄寓在城市中尋找純粹寧靜的心意。海報採銀箔鏡面印製,呼應傳統慶賀贈鏡文化,也象徵「照光」與「好景」,映照出嘉義木屋煥然重生的風景。
 
主視覺「木造市」三字,邀請從小生活在嘉義市的書法家王意淳提筆;海報使用銀箔材質,模擬掛在牆上的鏡面,呼應在中南部傳統懷舊開業、落成、喜慶的贈鏡祝賀文化。(Photo Credit:嘉義市政府都市發展處)
 

漫步木都,收錄 40+ 棟木屋的探索指南

 
散步在嘉義街頭,時常能在轉角遇見木屋,它們不只是建築,更是城市的呼吸與記憶。隨著修繕計畫的推進,許多木屋以全新姿態重生,化為咖啡館、選物店或民宿,成為嘉義最動人的日常風景。這些由政府、職人與市民共同參與的行動,不只保存了歷史,也讓老屋之美重新走進生活。木造市活動推出收錄 40 間以上的嘉義木屋多用途探索指南,於兩處展場索取、三場活動發放,以下精選其中三間不同用途的木屋空間,展現木都生活的多元樣貌。
 
特色木屋。(Photo Credit:嘉義市政府都市發展處)
 

HERMIT|結合霜淇淋與活版印刷的城市庇所

位於成仁街轉角的 HERMIT,是一棟擁有切妻屋頂的百年木屋,歷經日式料亭、印刷廠、餐廳和甜點店的經營,於 2018 年後,陸續透過「文化部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與「舊屋力計畫」修繕重現木屋風華。店主 Orisun 以「寄居蟹」意象延續空間記憶,結合霜淇淋、咖啡與微型活版印刷體驗,讓這座老屋成為城市裡最溫柔的歇腳處。
 
HERMIT 立面外觀。(Photo Credit:嘉義市政府都市發展處)
HERMIT 二樓空間。(Photo Credit:嘉義市政府都市發展處)

>> 延伸閱讀:嘉義百年木屋新生!「HERMIT」乘載半世紀印刷廠記憶,以寄居蟹意象打造多元體驗的霜淇淋甜食賣店
 

舊美好 生活器具 古道具|在老木屋裡,重建與物共處的生活節奏

藏身巷弄的古道具生活器物店「舊美好」以老木屋為基地,歷經兩年修復,以原材料復舊如舊。主理人希望打造「沒有時間性」的空間,讓老件與日常共存,讓人重新理解臺灣民藝的細膩與溫度。走進店內,木香與光影交錯,每一件器具都像被重新喚醒的生活記憶。
 
「舊美好」外觀。(Photo Credit:嘉義市政府都市發展處)
「舊美好」內部空間。(Photo Credit:嘉義市政府都市發展處)
 

有春枟宅|一棟會呼吸的老屋,延續木紋裡的富足

屋主陳寶全與太太以設計師之姿,修復一棟隱身於中山路旁小巷的近 60 年檜木老宅,取名「有春枟宅」,寓意木紋與富足延續。這座包棟民宿不只是一處住宿空間,更像是嘉義老屋精神的縮影,讓人親身體驗「木都嘉義」的溫潤氣息。
 
木屋民宅「有春枟宅」隱身於於巷內。(Photo Credit:嘉義市政府都市發展處)
 

兩檔走進木屋的展覽,修復與創作之間的對話

 
今年「嘉有木屋」第二期計畫中,兩棟修復完成的木屋化為展覽空間,讓人以新的角度感受木造建築的再生與創意實踐。
 

01、蘭井街楊宅:木造的未來,微型木屋展

位於蘭井街的楊宅,為清代中期民居,正廳與左側間於修繕完成後,未來將規劃為展覽與參觀空間。展覽結合 12 棟修復案例,由紙模型藝術家「男孩紙」以縮尺模型與創新工法詮釋木造技術,呈現木屋修繕如何回應永續議題,讓人看見木造技術在當代生活裡的再生想像。
 
(Photo Credit:嘉義市政府都市發展處)
左上至右下模型:hermit、新華美西裝社、木商、舊美好。(Photo Credit:嘉義市政府都市發展處)
 
⌂ 展覽地點:嘉義市東區蘭井街 73 號
⌂ 開放時間:11/15(六)-11/30(日)每日 11:00 - 17:00(16:30 為最後入場時間)
 

02、安和街陳宅:地方出品,靈魂配料展

1969 年建成的陳宅為一層樓雙拼素顏住宅,紅磚腰牆托起木樑柱與水泥瓦頂,牆體以編竹夾泥為牆,在日台團隊合作下修復重生。展覽以「嘉義的靈魂配料」為題,從地方飲食文化出發,將食材與木材並置為「城市的味覺索引」。部分在地美食也在修復後的木屋中販售,讓木香與食香交融,化作嘉義特有的生活風景。
 
安和街陳宅(Photo Credit:嘉義市政府都市發展處)
新式木構技術與建材。(Photo Credit:嘉義市政府都市發展處)
 
⌂ 活動地點:嘉義市安和街 60 巷 1-1 號
⌂ 開放時間:11/15(六)-11/30(日)每日 11:00 - 17:00(16:30 為最後入場時間)
 

三場導覽體驗,聆聽木屋故事

 
除了展覽,「嘉有木屋」第二期也規劃三場導覽體驗,從街區走讀到飲食與空間的連結,邀人以行動親近木屋的靈魂。
 

1. 嘉義的味蕾索引

首度開放修復後的「安和街陳宅」,從一碗雞肉飯出發,聽木屋故事、嚐在地風味,在香氣之間重新認識嘉義的文化底蘊。
 
安和街陳宅修復細節。未來空間將作為髮廊兼民宅之用。(Photo Credit:嘉義市政府都市發展處)
(Photo Credit:嘉義市政府都市發展處)

⌂ 活動時間:2025 年 11 月 15 日(六)16:00 - 17:30
⌂ 活動地點:嘉義市安和街 60 巷 1-1 號
 

2. 穿越二通的時代顯影

在中正路長屋裡聽老街坊說故事,重返昔日戲院與商業最興盛的年代。這棟 70 年木屋採新式鋼木混構,並抬高屋頂以改善全屋採光通風重生,未來預計轉化為結合咖啡、攝影與藝文的複合式空間,象徵嘉義老城的再啟。
 
中正路長屋改造細節。(Photo Credit:嘉義市政府都市發展處)
中正路長屋未來將作為數位攝影咖啡屋。(Photo Credit:嘉義市政府都市發展處)

⌂ 活動時間:2025 年 11 月 22 日(六)15:00 - 16:30
⌂ 活動地點:嘉義市西區中正路 551 號
 

3. 木空間的品味知道

位於蘭井街的「蘭苑」預計以日式茶飲店姿態重生,導覽以茶代酒,在木香與燈影間談嘉義過去的繁華與當下的從容,感受木屋裡的日常雅趣。而蘭苑作為九連棟街屋的一部分,也具有連鎖修繕的示範意義。
 
蘭苑立面與內部空間細節。(Photo Credit:嘉義市政府都市發展處)
煙花女銅鑼燒(Photo Credit:嘉義市政府都市發展處)
 
⌂ 活動時間:2025 年 11 月 29 日(六)18:30 - 20:00
⌂ 活動地點:嘉義市西區蘭井街 427 號
 
從修繕老屋到城市行動,「木造市的使用說明」不僅是一份活動指南,更是一場關於「如何與木屋共處」的城市提案。嘉義的木屋在一代代人手中被修復、使用與重塑,讓木構建築不只是過往的記憶,也成為城市未來生活的一部分。
 
木造市的使用說明
更多活動訊息詳見官方 Instagram
 
 

延伸閱讀 More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