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在地青年覺醒,年輕人返鄉、留鄉、投入社區、推動地方創生逐漸形成一股社會風潮。但回家是一種選擇,重要的是留下來之後的下一步呢?誰不期待能成為像日本將破產小島海士町奇蹟扭轉的成功案例,然而島嶼創生的困境卻始終卡在老調重彈的「人口老化」與「低就業率」等迴圈之中,難以突破。

但這座位於蘇格蘭的小島,究竟做了什麼事,不只讓年輕島民心甘情願留下來生活,還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觀光旅人蜂擁造訪?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曾寫到,「旅行時我總會覺得不可思議,世界上有多少數目的海島,就有多少島的悲哀。」
 
遠在蘇格蘭西海岸,有一座島嶼它的名字叫艾雷島(Islay,音譯EYE LAY),人口約四千人,土地面積差不多半個雲林大(620平方公里)。島上的經濟支柱是農業、漁業、威士忌蒸餾和觀光旅遊,回溯文獻,當地最古老的合法釀酒廠是 1779 年創立的Bowmore,全盛時期島上曾有多達 23 間釀酒廠在運營,近年因全球威士忌產業發展蓬勃,再加上艾雷島崛起,目前島上一共有9間酒廠,未來幾年也預計將再開設兩家酒廠。
 
雷島四面環海終年海風吹拂,因百年來釀造威士忌時皆以泥煤作為烘烤麥芽時的燃料,因此艾雷島威士忌在大眾印象中,普遍具有海風鹹味、泥炭煙燻味,也會帶些碘味。(Photo Credit:Bruichladdich 
 
對照今日的榮景,在經歷1920-1933年的美國禁酒令時期,以及1939-1945年的二次世界大戰後,威士忌其實被當時的年輕人認知為「爺爺喝的酒」,形象老派,並選擇敬而遠之。
 
而位於艾雷島上,創立於1881年的Bruichladdich 酒廠,因有別於島上其他老釀酒廠的先進設計,曾風光一時,但最終也在顛沛流離的境遇下於1994 年關廠。面對當地蕭條氛圍,年輕人無所適從,只好遠走他鄉到大城市謀生。


從前沒人懂單一麥芽威士忌,因為不在乎風土,只需要為調和威士忌而生,如今Bruichladdich以「風土」概念,為自己扳回一成。(Photo Credit:Bruichladdich 
 
看土生土長的艾雷島傳奇人物如何以威士忌翻轉一座小島
 
慘成這樣,大概沒救了吧!慶幸的是,Bruichladdich 酒廠終於出現了貴人。90年代後期,愛喝葡萄酒的Mark Reynier在一場活動中,意外抽到一瓶價值不斐的威士忌,喝完後大大顛覆了他對威士忌的看法,為了這瓶酒,他從倫敦飛去艾雷島,想一探這間酒廠的奧秘。
 
但當時迎接他的是一地荒廢、殘破、生鏽的酒廠大門,與幾乎空無一人的廠房。

 
艾雷島氣候變化多端,就算是一小時經歷四季都不為過。(Photo Credit:Bruichladdich 

Bruichladdich 於 1881年在艾雷島 Loch Indaal 岸邊建造。當時有別其它老釀酒廠,以先進的設計,與獨特的蒸餾器打造出極為純淨的原酒。(Photo Credit:Bruichladdich 
 
不甘於此的Mark Reynier,決定買下酒廠並展開復興計劃。2000 年底由Mark Reynier與Simon Coughlin 領導的私人基金會以 600 萬英鎊從Whyte & Mackay集團手中收購了這間自1994年便關閉廢棄的酒廠。但兩個葡萄酒咖要怎麼釀造威士忌?此時他們找來了土生土長、從小就在酒廠裡玩耍,15歲便投身Bowmore擔任學徒,熟知威士忌所有釀造細節的 Jim McEwan 加入團隊。終於天時地利人和,2001年Bruichladdich復廠了。

被譽為是「威士忌酒界傳奇」的Jim McEwan正是復興Bruichladdich的關鍵人物。(Photo Credit:Water of life film
 
當時Jim McEwan 再差一年就可以從Bowmore酒廠退休,但一聽見要復興Bruichladdich,他二話不說就加入了。因為Jim McEwan對威士忌的熱情幾近瘋狂,他總是不斷突破極限,進行各種大膽嘗試。包括主張和農民建立契作關係,使大麥重新在艾雷島上栽種,讓風土自己說話。同時他也重新規劃釀造流程,並推出重泥煤威士忌,有次Jim McEwan甚至嘗試四次蒸餾,現場機器震動聲響極大,連他自己都忍不住擔心酒廠是否會因此一把火燒光光。但他的所有努力,哪怕離經叛道,也讓原先沒沒無聞有如灰姑娘般的Bruichladdich,再次走進舞台,成為眾人眼中的焦點。
 
但Jim McEwan的狂熱,並不只聚焦威士忌,更重要的是從曾祖父那一代即居住在艾雷島上的他,對這片土地的關懷,才是復興酒廠、讓社區重新繁榮起來的關鍵因素。
 
 
Jim McEwan是個瘋狂的人,總是不斷嘗試突破釀造威士忌的極限。他推動風土對威士忌的影響、強調非冷凝過濾的價值,甚至大膽的使用葡萄酒桶陳年也曾被視為離經叛道之舉,但放眼今日,過桶在威士忌產業早已是稀鬆平常之事。(Photo Credit:Water of life film)
做為現任首席釀酒師Adam Hannett(右)的導師Jim McEwan(左)aka艾雷島威士忌傳奇人物,兩個人都是土生土長的艾雷島人。(Photo Credit:Bruichladdich 

Bruichladdich1994年關廠,2001年復廠,2012年出售給人頭馬集團,但人頭馬集團接手後仍不改建廠初衷,繼續照著Jim McEwan當初的風土之路運營酒廠。(Photo Credit:Bruichladdich 
 
重視風土!人比機器重要!
 
事實上,威士忌專家普遍認為「大麥」經發酵、蒸餾、陳年之後,對風味的影響根本微乎其微,但反骨的Jim McEwan卻仍堅持要種植自己的大麥,證明大麥的生產環境與風味息息相關。因此從 2004 年第一位艾雷島農夫答應耕作釀酒大麥起,目前島上所有大麥田皆以契作方式爲Bruichladdich而耕種。目前酒廠多使用蘇格蘭本地原生大麥,部份使用罕見的艾雷島產大麥。但哪怕產量再少,農地的復甦,讓更多人願意投入栽種,不只增加了當地的就業機會,也讓在地人能更親近土地。


艾雷島將近一世紀沒種植過釀酒大麥,但自2004年第一位農民加入後,目前島上大麥田都是為了Bruichladdich而耕種。(Photo Credit:Bruichladdich
 
當地也種植有機大麥,不只拒絕使用除草劑、殺蟲劑與人工化學肥料,還需要七年輪替循環的時間,並透過飼養有機牛、羊等發展綠能。(Photo Credit:Bruichladdich

除此之外,有別現代酒廠多仰賴全電腦化生產設備釀造威士忌,Bruichladdich認為人比較重要,因此他們捨棄電腦,堅信古法釀酒,並找來50位在地艾雷島民擔任工匠,透過他們的雙手、感官一步步創造出獨特的風味,且不加調色焦糖,也不冷凝過濾(Non Chill-Filtered)。即便推廣時必需一遍遍的倡導,這些霧狀懸浮物對人體無害,反而更能表現酒的自然原始風味,但也正因如此,Bruichladdich開創出當代威士忌非冷凝過濾的風潮,也帶動了更多人關注並品飲威士忌。

酒廠內的手寫黑板紀錄著釀酒過程中不同的數字變化。(Photo Credit:Bruichladdich 
 
Bruichladdich堅持100%在艾雷島上蒸餾、熟成、裝瓶,並以最傳統的方式釀造威士忌。(Photo Credit:Bruichladdich 
Bruichladdich來說,「人」才是推動地方創生的關鍵成功因素。(Photo Credit:Bruichladdich)
 
投身土地、回饋社區、永續經營

堅持艾雷島在地化,Bruichladdich是目前島上最大的民營企業,酒廠本身雇用了80名員工,其它23名則在格拉斯哥辦公室。不僅如此,酒廠亦持續改善員工福利、提供職業培訓,並盡可能啟用當地供應商,讓經濟產生正循環。更重要的是,酒廠50%以上為女性管理者,在年齡分佈上,24歲以下或50歲以上的員工則占全體員工人數30%以上,連首席釀酒師Adam Hannett也不到40歲。

此外,Bruichladdich亦於2020年獲得共益企業(B Corps,B型企業)認證,此認證需具備最高水準的社會和環境績效、公共透明度和企業責任感,在追求利潤之外,還需要注重人和地球的和諧,因此酒廠團隊也經常透過社區回饋活動改善地方環境。
 

當年輕人回歸故鄉不只擁有謀生的能力,還能投入社區、改善地方,如此一來島嶼的活力便開始逐漸湧現。(Photo Credit:Bruichladdich)

酒廠團隊中有 12% 的人會在私人時間參與海岸警衛隊、志願消防服務或救生艇等工作回饋社區。(Photo Credit:Bruichladdich)

地方創生最重要的是「人」!
 
就像村上春樹在《如果我們的語言是威士忌》一書中提到,「最重要的啊....還是人。....是人的個性和生活方式創造出這香味來的。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還想知道更多關於蘇格蘭、艾雷島、威士忌,以及傳奇大師Jim McEwan與各大酒廠調酒大師的小故事,千萬不要錯過由美國導演Greg Swartz,耗時兩年、橫跨三大洲、六個國家所拍攝的紀錄片《⽣命之⽔》(The Water of Life)。

此片主要描述80年代初期,許多知名酒廠面臨倒閉,其中不乏知名的Ardbeg、Port Ellen與Bruichladdich。透過鏡頭我們將看見這群熱愛威士忌的人是如何展現才華,並透過永不放棄的瘋狂試驗,將威士忌產業帶向今日的輝煌。

藉由此片,我們將能感受到土地與產業息息相關的連結,但更重要的依舊是人,只要有人願意挺身而出,再荒蕪的土地,也可能遍地開花。
 

電影《⽣命之⽔》預告片。此片已在北美洲群眾募資平台順利達標,近期並於台灣上映。(Photo Credit:Water of life film)

關於電影《⽣命之⽔》(The Water of Life)播映訊息:
https://www.9hunters.com/the-water-of-life/

編輯/Christine Chen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