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新總部落成之後,也將著重社區關係的經營,並開放綠化後的景觀區與步道,讓周圍鄰里居民都能輕易進入園區來使用。巨大的穹頂將會覆蓋住建築物與戶外區域,並透過智慧系統控制氣候,調節穹頂下的日照和通風。(Photo Credit:BIG/Heatherwick Studio)
丹麥與英國的年輕&鬼才建築師組合
在數位產業龍頭如 Apple、Facebook 相繼興建新總部、邀請建築界重量級大師出馬的同時,Google 也要替這個龐大,且受到高度重視的新總部計畫,尋找最理想的建築師,有如在設計師的超人組合中,進行嚴格的篩選配對。Google 在尋找設計人選的過程格外謹慎,必須是最能真正提出獨特願景,與當代思考的建築團隊。最後由近年興起的鬼才型明星:丹麥建築師 Bjarke Ingels 與英國建築師 Thomas Heatherwick 雀屏中選。


剛邁入 40 不惑之年的 Bjarke Ingels(左圖)敢於提出創新元素,詮釋他的建築理念,並重視建築的生態發展,也常以社會學的概念出發;致力在建築的趣味性、理想性與實際執行面,取得最具當代意義的平衡點。同樣 40 多歲的英國建築師 Thomas Heatherwick (右圖),其建築才能在 1990 年代晚期已在建築界受到重視。以具趣味性的形式,和運用富有細部思維的材質於他的建築當中,逐步獲得國際矚目。
新總部就將如同 APP 般地會即時更新和升級!
他們兩人在這次的計畫中,決定從空地開始,以在「大自然中工作」為新倡導的理念,預備建造一座綜合性的規劃園區,將建築群規劃為不同的街區單元。經過這兩為年輕建築團隊的合作,在最新發布的設計圖中,佔地面積至少有 52 座美式足球場並排的基地範圍裡,希望建築能像 APP(行動裝置所使用的應用程式)一樣,需要時就能即時更新、做出改變。
計畫建造一座巨大的穹頂,採用半透明可移動的設計,在所有的建築景觀頂部加置頂層,外層以智慧型系統,控制日照與地面溫度。



擴大總部規模後,也將設有特色商店和餐廳,同時加強環境照護,包含貓頭鷹的棲息地和加寬溪流河床。兩位建築師都表示,這個計畫將會為 Mountain View 創造一個「充滿活力的新社區」,取代以往企業對於企業總部狹隘的定義。(Photo Credit:BIG/Heatherwick Studio)
目前的方案裡,總部像是一座城市般,有跑道、自行車道,也有停車場,其中還包含 12 公頃的綠地,嘗試為「Google 人」建立一座被大自然包圍的工作環境,期待在這樣人性化的場所裡,更具體地創造出能提供員工安心投入發明,並發展創造力的未來基地。
新總部也將以「智慧型建築」自居,建築構件都可以調整重組,景觀能隨時依需要而變動。目前計畫採用構件預鑄,再配合需求組合安裝興建。智慧型裝置可隨光照與溫度,自動調整牆壁與地面的位置。每一個元件設定可以根據產品工程師的需求不斷改變,每一處的光照與風速都可以控制。此計畫預計 2020 年完成第一街區的興建為目標。


兩位建築師在這項計畫裡,都強調自然環境對於此園區的重要程度,認為 Google 是 Mountain View 的鄰居,而不該是一個與自然隔絕、封閉自我的堡壘。他們嘗試找到更好的設計方式,創造一處讓人們在平時就會想到這裡走走,並和周遭的人能不經意地就展開對話,甚至周末時想來此地放鬆休閒的場所。(Photo Credit:BIG/Heatherwick Studio)
藉由這些設計模擬圖,我們可以想像,在新的 Google 總部裡,隨著網路技術與電子科技不斷發展,Mountain View 會逐漸成為一座Google 城,甚至期望整個地球環境能擴展成為一個環境共生、相互分享的聚落。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景觀建築與環境設計教授 Louise Mozingo 認為「這是一項頗具雄心的烏托邦計畫」。Google 推行這項計畫,加上兩位鬼才建築師的創意設計,對於未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型態,將會有怎麼樣的突破性發展,實在值得關注後續發展,並且令人期待!
新總部就將如同 APP 般地會即時更新和升級!
他們兩人在這次的計畫中,決定從空地開始,以在「大自然中工作」為新倡導的理念,預備建造一座綜合性的規劃園區,將建築群規劃為不同的街區單元。經過這兩為年輕建築團隊的合作,在最新發布的設計圖中,佔地面積至少有 52 座美式足球場並排的基地範圍裡,希望建築能像 APP(行動裝置所使用的應用程式)一樣,需要時就能即時更新、做出改變。
計畫建造一座巨大的穹頂,採用半透明可移動的設計,在所有的建築景觀頂部加置頂層,外層以智慧型系統,控制日照與地面溫度。



擴大總部規模後,也將設有特色商店和餐廳,同時加強環境照護,包含貓頭鷹的棲息地和加寬溪流河床。兩位建築師都表示,這個計畫將會為 Mountain View 創造一個「充滿活力的新社區」,取代以往企業對於企業總部狹隘的定義。(Photo Credit:BIG/Heatherwick Studio)

新總部也將以「智慧型建築」自居,建築構件都可以調整重組,景觀能隨時依需要而變動。目前計畫採用構件預鑄,再配合需求組合安裝興建。智慧型裝置可隨光照與溫度,自動調整牆壁與地面的位置。每一個元件設定可以根據產品工程師的需求不斷改變,每一處的光照與風速都可以控制。此計畫預計 2020 年完成第一街區的興建為目標。


兩位建築師在這項計畫裡,都強調自然環境對於此園區的重要程度,認為 Google 是 Mountain View 的鄰居,而不該是一個與自然隔絕、封閉自我的堡壘。他們嘗試找到更好的設計方式,創造一處讓人們在平時就會想到這裡走走,並和周遭的人能不經意地就展開對話,甚至周末時想來此地放鬆休閒的場所。(Photo Credit:BIG/Heatherwick Studio)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景觀建築與環境設計教授 Louise Mozingo 認為「這是一項頗具雄心的烏托邦計畫」。Google 推行這項計畫,加上兩位鬼才建築師的創意設計,對於未來人們的工作與生活型態,將會有怎麼樣的突破性發展,實在值得關注後續發展,並且令人期待!
編輯 / 黃毓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