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不斷翻轉,從不熟悉的領域實驗和想像未來的樣貌!2023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The Laboratory of the Future》(未來實驗室),跳脫西方建築思考脈絡,策展人 Lesley Lokko 特意聚焦於「非洲」,建築展不僅止於設計與創意,從當地人的日常生活了解鮮少被談論的非洲的現況,也看見由非洲流散(Diaspora)至世界各地的建築實踐者。跟著 MOT TIMES 直擊綠園城堡(Gardini)與軍械庫(Arsenal)主場館 5 個亮點!
走入 Gardini 的主建築 Central Pavilion 中,先是迦納裔英國建築師 David Adjaye 的作品《Lost Knowledge Systems》,漆黑中弧形影像投放著關於非洲部落的文化、建築方法,以他們在非洲各國項目深入了解當地,沈靜的空間輕撫初臨威尼斯躁動的心,接著迎接懸掛於空中的裝置,如同拼圖般代表各個參展項目,「裝置邀請觀者與參展者、空間、想法和形式建立新的連結,也就像這個展覽想達到的目的一樣」讓大家以此為啟程,在 fore majeure、Dangerous Liaisons、Curator's Special Projects、Guests from the Future 等主題中,從去碳化、去殖民化角度,開放地傾聽,在每一個實踐中觀看歷史如何促成現今環境,及未來應對的可能性。
 

#01 Time and Chance/Serge Attukwei Clottey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以一片片由黃色塑膠製成《Time and Chance》不僅位於室內場館,也能在軍械庫水邊迴廊Gaggiandre 見到其蹤跡。這些塑膠片來自藝術家Clottey 在迦納的童年回憶,小時候大家總是帶著稱為「Yellow Gallon」的黃色塑膠桶徒步遠程,只為了取得乾淨水源,Clottey 曾提到「Yellow Gallon 對我們來說就像油筒一樣(珍貴),如果沒有它,你絕無法在這般用水壓力中生存。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Yellow Gallon 對當地來人來說方便、易於儲水,反觀卻象徵缺乏良善的基礎水資源設施,多年來 Clottey 持續以此為創作靈感,並將此稱為「Afrogallonism」,透過切割、鑽孔、縫合、融化等方式再利用塑膠,將裝置懸於近水面處,藉由其自身垂掛的重量型塑樣貌,在水資源豐沛的威尼斯,成為你看見另一個完全不同生活型態的世界。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02 Origins - the secret of our invisibility

 
策展團隊 MMA DESIGN STUDIO 分享,相關研究指出,從外界的觀點看來,無人居住、寬廣的景觀就是人們心中「真正的、自然的非洲」,然而我們慣於眼見為憑的主觀判斷,是否真實?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事實上,在南非壯麗的自然保護區 Suikerbosrand Nature Reserve 內就有個出乎意料地發現,金山大學考古學教授 Karim Sadr 在 2019 年使用 LiDAR 掃描技術(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激光探測與測距),發現裡面竟存在一個可追溯到 15 世紀的札那人(Tswana)聚落!MMA 以此為靈感,與非洲現代舞團 Moving Into Dance Mophatong 合作,在這片土地上舞蹈《Origins》,舞者每一寸步移、延展如同嘗試感受與理解所也存在於土地上,有機與無機的一切。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03 Emotional Heritage/Flores & Prats Architects

 
Flores & Prats Architects 由西班牙建築師 Ricardo Flores 與 Eva Prats 共同成立,1998 年至今,持續致力於修復與再利用廢棄或老舊的建築,他們分享,「不只有人擁有對地方的記憶:建築物本身也承載著其用途與生活的記憶。建造的質地亦反映著社會的行為。」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展場如同攤開一個小型事務所,透過 4 個主題(Drawing with time、The value of use、The open condition of the ruin、The right to inherit)、6 個實踐項目,可以看見不同尺度的模型,重現利用簡易木樁在工地現場撐起模型提供師傅檢視的樣貌,以及關於建築背景檔案、相關的紀錄片;更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總是在重新設計每個項目前進行極度細緻的測繪,細節甚至包含每扇門窗的尺寸、窗花樣貌與印刻於玻璃上的字體,傳遞再利用的所帶來的社會影響!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比如其中位在巴賽隆納的劇場 Sala Beckett,前身為荒廢多年的公用建築,而特別的是內部擁有精緻的木門窗、彩色玻璃、馬賽克磚等華麗的樣式,經過尊重過往痕跡、同時使門廳具有公共性的設計,搖身一變成為人們重新回想過往,並且在日常相聚的場所!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04 Investigating Xinjian’s Network of Detention Camps

 
去殖民化、嘗試再次觀看地方歷史流變的精神是「The Laboratory of the Future」一大重點,這過程中同時也把建築的層次提升至人本關懷,拓展出不同的理解方式,然而這次展覽提供了另一種觀點——建造出「建築」不一定是最終的目的,也可以作為研究手段。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在 Killing Architects 分享的項目中,身兼建築師與新聞記者的 Alison Killing 聚焦於新疆集中營,指出中國政府自 2016 年開始大規模拘留當地少數民族進行思想改造,聲稱此舉是「防止極端主義」產生的手段。她在 2018 年開始這項研究計畫,當地的交通管制、訊息封鎖對於新聞既記者而言極難接近,遑論深入瞭解集中營的網絡。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團隊提到,「這兩個專業的工作方式明顯不同——視覺與文本——並且對於如何產生嚴謹的知識有著截然不同的想法。 在新聞業中,黃金標準是目睹事件發生的目擊者,而建築可能會更加重視視覺和物質證據。」於展中約30 分鐘的影片逐步分享她如何透過衛星影像、3D 建模、中國監獄法規的研究、民眾自發性冒險直擊當地的影片,以及從成功離開集中營者的記憶,進行多重比對,建築專業成為補足資訊的方式,其報導在 2021 年獲得美國新聞界最高榮譽普立茲獎「國際報導獎」。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05 DAAR/Alessamdro Petti and Sandi Hilal

 
二戰時過半世紀,極端主義或專制政權所留下的痕跡,卻仍幽微的影響當地人的民族性、日常建築,在義大利西西里島的村莊 Borgo Rizza,曾是法西斯政權 1940 年進行 Ente di Colonizzazione del Latifondo Siciliano(ECLS,Entity of Colonization of Sicilian Latifundia)的一部分,改造這座他們認為「落後、不發達與空無」的島嶼,然而戰後政權崩毀,計畫告終,村莊也因此廢棄部分殘留的建築被零星使用。「去法西斯主義」於義大利仍處於進行式,如此都市規劃背景下,Borgo Rizza 該如何理解這些建築?
 
長期致力於的建築師 Alessandro Petti 與 Sandi Hilal 在 2007 年發起 DAAR(Decolonizing Architecture Art Residency) ,邀請建築師、藝術家、都市規劃師等等共同參與,他們以島上主建築的立面為藍本設計 15 個模型,並將它們帶到世界各地舉辦活動,成為人們討論的空間,希望藉此邀請大眾批判性思考,我們該拆除或再利用這些建築?誰有權使用?如何再利用才不會落入過往的意識形態?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他們透過田調、展覽與活動軟性的介入,此裝置已巡迴世界各地,今年 Alessamdro Petti 與 Sandi Hilal 的貢獻更獲得本屆威雙金獅獎肯定。到此不妨也坐上模型,觀看 DAAR 這些年引起的討論!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Photo Credit:Peiling Lin)

一直以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對「建築」議題的層次都不限縮於建築物本身,上一屆「我們將如何共同生活」許多團隊展現更友善土地與人類社群的前衛觀點,對於「未來實驗室」,策展人 Lesley Lokko 探問「成為變革的推動者意味著什麼?(What does it mean to be an agent of change?)」 ,今年有趣的是,可以發現許多項目來自個人或小型團隊,面對「去碳化」、「去殖民化」等全球性議題,尤其顯得他們切入的角度更在地與深刻。展覽除了主場館與國家館外,漫步威尼斯水城街區裡,也會遇見老建築中的衛星展區,內容直得旅人們花上幾個午後,細細品嚐!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