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基隆非常熱鬧!不只是「山海城串連再造計畫」描繪城市文化肌理空間陸續完工,即將登場的「基隆城市博覽會」更在 6 月 10 - 19 日以城市即是展場的尺度,透過展覽、藝術裝置、市集深入基隆。
 
其中每年在海邊舉辦的藝術節「基隆潮藝術」也是城博會的重要展場之一,今年以「未來島航」為主題,不只再次登上遠洋漁船打造海上美術館、點亮阿根納造船廠,同時也重磅重啟甫修復完工的「漁會正濱大樓」,薈萃 17 位藝術家與 17 件作品,與居民、職人協力疏理基隆這座城市的點滴、港口集體記憶的脈絡。本次還特別邀來飲食作家盧怡安設計「海味食堂」,邀請大家坐在日本時期老建築中,享受以基隆獨特的吉古拉、蛋腸、咖哩麵製作的創意料理!
亮點 1:走進日本時期老建築「漁會正濱大樓」看展覽
 
創建於1934年的「漁會正濱大樓」為基隆少數保存完整的日本時代漁業建築,過去被稱為「水產館」,是當時發展水產試驗、培育高階漁船船員的重要基地,對於台灣漁業現代化有重大影響。2015年漁會將此舊大樓贈與基隆市政府後,建築閒置多年,終在去年修復完成,因此這次「潮藝術」也特別邀請藝術家們在這個難得的歷史空間中創作。


「漁會正濱大樓」修復完成,2022基隆潮藝術期間首次對外開放,圖中央為藝術家陳淑強之作〈潮來潮往〉。(Photo Credit:宜東文化)
 
仔細觀察,建築不只可見日本時代時髦的十三溝面磚鋪飾立面、檜木製平衡錘木窗、布錢與船錨意象的欄杆裝飾,修舊如舊地還原歷史場景。而各層房間則在藝術家們轉譯基隆的印象下,幻化成不同的藝術現場。
 
展中有多件呼應這座日本時代建築的創作,如藝術團隊 AMCP Studio 以此地過去作為「水產館」的歷史出發,創作〈明日之境〉將展覽場地打造為正濱漁港首座未來標本博物館,邀請觀眾踏入一本海洋編年史,探究漁會大樓的古典秘密。而大樓中庭的作品〈潮來潮往〉,藝術家陳淑強利用環保回收廢棄漁網為主體,進行的現地創作,在徐徐的海風中,感受到這塊土地的鹹甜記憶。
 

AMCP Studio 創作的〈明日之境〉就位在漁會正濱大樓過去作為「標本室」的空間中,藝術團隊幻想此地為兩百年後的美術館,有一種因應抵禦海洋垃圾演化出特骨骼的魚類,但仍然在環境危機中滅絕,希望以此作為如今我們所面臨漁業過度捕撈、食物浪費的警惕。(Photo Credit:基隆文化局)

AMCP Studio 〈明日之境〉(Photo Credit:基隆文化局)

陳淑強〈潮來潮往〉以回收廢棄漁網在建築中庭創作。(Photo Credit:宜東文化)
漁網配置的高低回應周遭山、海、港口地形,並且特別設計一處如望遠鏡般的管狀構件,可由建築內部直視中庭。(Photo Credit:宜東文化)
 
此外,今年也首次以「文學」入港基隆潮藝術,社會學家李明璁聯手詩人向陽之作〈為了夢見海,所以在雨中小睡片刻〉是獻給地方的浪漫詩歌,展覽將向陽的詩句投影牆上,讓字句如雨般纏綿的落下,沉靜的音樂中邀請大家靜靜的到中央純白床鋪上,或坐或躺,感受基隆的雨季。

窗邊貼上藍色,牆面投影一面如雨、一面如海,詩句躍然於上,李明璁說:「今年冬季基隆創下三十年來最多雨的紀錄,『下雨』乍聽之下是不討喜的事,但其實也是基隆人自我認同、甚至因此可以長出自己應對世事的方式,『雨』也滋生著萬物長出不一樣的希望,像向陽老師詩中所說『冬,就此解凍,雨水正豐』,春天即將來臨。」(Photo Credit:基隆文化局)

(Photo Credit:MOT TIMES)
 
而藝術家黃榮智、郭月女現地創作的大型藝術裝置,則大大改變原有空間意象,將透過簡單的物質轉譯基隆海港的氣候、味道等抽象印象,無論是〈這是一種鹹鹹的味道〉上千公斤的海鹽,或〈流變空間〉隨溫度與時間漸漸變形的樹脂,都讓人感知到奇異的身體感。

黃榮智〈這是一種鹹鹹的味道〉搬來了上千公斤的海鹽,上方管線滴落水珠至鋁盆,發出滴滴答答的聲響,各盆中的鹽與水不同程度地融合,空氣裡則散發若海般的氣息。(Photo Credit:宜東文化)

關心身體經驗、生活物件與場所之間對話的藝術家黃榮智認為,無論是嗅覺或內在感覺到的「味道」,都會喚醒我們生命裡的某些記憶,本次〈這是一種鹹鹹的味道〉運用日常物件與成堆的海鹽創作,召喚了你的什麼記憶?(Photo Credit:宜東文化)

〈這是一種鹹鹹的味道〉第二區以黃榮智兒時記憶中,船隻透過輸送冷卻水預防引擎過熱,用後的水則直接排放海中,小時候大家都以台語逗趣稱之「大船放尿」,藝術家則將這樣的畫面具體呈現。(Photo Credit:宜東文化)

〈這是一種鹹鹹的味道〉第三區以環氧樹脂搭配霓虹燈管書寫「The smell awakens our memories as if we were there」,更直接地訴說其創作觀點。(Photo Credit:宜東文化)

〈流變空間〉彷彿製作出時間的皮層,以純白色樹脂創作,其凝固的流動感寓意著過去、現在、未來的總和,樹脂的物理特性也使其在展出期間將隨著時間、溫度逐漸產生變化。(Photo Credit:宜東文化)

郭月女〈流變空間〉使用了許多連結在地的漁網,以及各種與海、港相關物件作為創作媒材。
(Photo Credit:宜東文化)
法國藝術家Nicolas Da Fonseca〈暗光〉以細緻的光雕,將正濱漁港的色彩、線條轉譯,投影於女子臉龐形象上,光線的細節完美的貼合於雕塑之上。(Photo Credit:宜東文化)

Nicolas Da Fonseca〈暗光〉(Photo Credit:宜東文化)

藝術家程仁珮擅長以飲食觀察一地文化,本次〈從海而來的餐桌風景〉採訪了四個在地店家,參訪者可以到窗邊觀看她所記錄的幾個小故事,展間中央則以攝影作品呈現於立體構建上,藝術家希望以此打開不同的觀看方式。
(Photo Credit:基隆文化局)

宜東文化承辦潮藝術第三屆,每一次幾乎都邀請不同的藝術家,希望呈現多樣看待基隆的視角,因此本次特別打造了一個回顧過往創作的小展區,由藝術家鄒曉葦統籌〈基隆潮藝術回顧展:天光之間〉。(Photo Credit:基隆文化局)

然而回顧展本身也如再次創作,她將展覽分為基隆的「白晝」與「黑夜」兩展間,分別用漁港、崁仔頂魚市的意象,包含許多創作照片與藝術品外,也利用魚箱、漁網、五金漁具...等過去藝術家選用過的物件回溯其創作精神。(Photo Credit:基隆文化局)
 
亮點 2:遠洋漁船「永鴻發捌拾捌號」再次化身「海上美術館」
 
漫步至港岸邊際的「海上美術館」,作品們與考古學所秉持的實證法則相映成趣,除了粼粼波光映照在吳季禎關係美學的作品〈那座孤島正向前航行〉,陳建智在移動與停泊間,探尋人類與濱海於孤島中共存的經驗,展區也點綴著蔡潔莘、LUA RIVERA、許廷瑞歷年繽紛的趣味之作,它們既象徵著海港文化的典藏,更指涉著島嶼價值的構築。

「永鴻發捌拾捌號」去年也曾為潮藝術策展場域,然而隨著時間,船體也漸漸老化,因此陳建智創作〈進行島〉時,特別設計了連接地面、減少船體承重的結構,整件作品彷彿飄浮登陸船上的特殊空間,讓人們得以參與其中,感受自己與此處的關係。(Photo Credit:基隆文化局)

陳建智〈進行島〉也裝置了來自附近居民家中的綠植盆栽。(Photo Credit:宜東文化)

陳建智〈進行島〉與地面相連的結構,讓人們仍然有機會走到老船之上。(Photo Credit:宜東文化)
陳建智〈進行島〉(Photo Credit:宜東文化)
吳季禎〈那座孤島正向前航行〉光滑的球體與鐵殼船形成強烈對比,球面映照著周邊環境也映照著觀展人,藝術家運用鏡面搭配文字,將一切解讀留給觀者。(Photo Credit:宜東文化)

吳季禎〈那座孤島正向前航行〉(Photo Credit:宜東文化)
吳季禎〈那座孤島正向前航行〉(Photo Credit:宜東文化)

亮點 3:正濱漁港魚棚變身畫布!紙上行旅、小李顏料行打造〈透抽的指引〉
 
陪伴著漁民卸放漁貨、為釣客們遮擋風雨烈日的大魚棚,鐵皮屋頂並不起眼,卻是正濱漁港重要存在。這次「潮藝術」也特別邀請到「紙上行旅」將魚棚作為畫布設計一幀屬於正濱的畫作,在此處「透抽」象徵著自然環境,其頂部的三角形如同巨大的箭頭,彷彿給生活其中的人們指引方向。實際執行上則找來「小李顏料行」將平面圖像立體繪製於山形浪板屋頂上,以噴漆的方式,費時約兩個月才完成。(據說製作過程相當艱困,由於噴漆僅能於晴天進行,團隊們各個都嚴重曬傷呢!)登上「漁會正濱大樓」頂樓,就能看見其完整構圖,鮮豔討喜。


紙上行旅X小李顏料行〈透抽的指引〉(Photo Credit:基隆文化局)

紙上行旅X小李顏料行〈透抽的指引〉(Photo Credit:基隆文化局)
電梯塔上同樣可見紙上行旅X小李顏料行的繪畫創作。(Photo Credit:基隆文化局)
 
亮點 4:夜間魔幻的「阿根納造船廠」,雷射光束照射雨水霧裡的漁港記憶
 
當暮夜到來,「阿根納造船廠」將以基隆港為據點,百年遺構所承載的閱歷,在藝術家張方禹的詮釋下,大型雷射陣列裝置將光束投射於阿根納遺構三大座牌樓格狀結構體上,搭配著迷幻的煙霧,串綴居民的記憶、重構遺址的現在進行式,冉冉劃過城市天際向未來航行。
 
張方禹〈港邊的煙與結構〉(Photo Credit:宜東文化)
張方禹〈港邊的煙與結構〉(Photo Credit:宜東文化)
 
亮點 5:基隆必吃!飲食作家盧怡安與葉怡蘭攜手策劃「海味食堂」
 
說到基隆,怎麼可以少了美食擔當呢?這次潮藝術也突破以往展覽,打造實際吃得到的「海味食堂」,邀請飲食作家盧怡安與葉怡蘭攜手策劃「海味食堂」,邀集大家除了以視聽與嗅覺觀賞展覽之外,再多加上味蕾,感受基隆多層次的港口文化。
 
你聽過基隆特有的蛋腸、吉古拉、肉鬆甜甜圈嗎?盧怡安說,基隆的飲食文化相當有趣,衍生出各式各樣特色料理,比如基隆人吃的日式咖哩,裡頭還會加上沙茶醬(沒吃過別說你來過基隆)!這次「海味食堂」也發揮現地創作的精神,邀請在地媽媽、當地特色小店一起把基隆的創意再加成,推出與旭家私廚一同設計的「鹹蛋掐吉古拉」、小市場咖啡「咖啡茶」......等各種創意美食。6/10-19 每日於 11:00、12:30、14:00 三個場次販售限量藝術套餐,讓藝術季由視覺實際轉化為行動體驗!


飲食作家盧怡安與葉怡蘭攜手策劃「海味食堂」料理,左至右為「烤蛋腸 by 潮藝術團隊」、「咖哩沙茶炒麵 by 阿祿咖哩沙茶專賣店」、「涼拌吉古拉 by 小市場咖啡」。(Photo Credit:基隆文化局)

「海味食堂」料理——涼拌吉古拉 by 小市場咖啡。(Photo Credit:基隆文化局)
 
2022基隆潮藝術展期自6月10日至6月19日,每日10點至18點在漁會正濱大樓、正濱漁港、阿根納造船廠與大家相見!相關展覽資訊可上潮藝術官方網站查詢。


2022基隆潮藝術展場遍佈漁會正濱大樓、正濱漁港、阿根納造船廠,圖中彩繪作品為紙上行旅X小李顏料行〈透抽的指引〉。(Photo Credit:基隆文化局)
 
■ 2022 基隆潮藝術:未來島航
展覽時間:2022.6.10(五)- 6.19(日)
展覽地點:正濱漁港周邊、阿根納造船廠、漁會正濱大樓

編輯/林沛伶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