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活動出入口隧道,由狹窄到寬敞,看見有趣的視野,將本次展覽「由小而大」的核心精神透過具象化傳遞出來。(Photo Credit:中間研究室/樸實創意)

(Photo Credit:中間研究室/樸實創意)
六大展區由小而大的視野
一目了然視覺超市【Beyondmart】 — 施博瀚、王用賓
貨架前,「包裝」是決一勝負兩秒的戰場。走進超市,你會被什麼樣的商品包裝吸引?什麼樣的圖文配置,會吸引你多看它兩眼?包裝設計,是商品溝通語言,有的對你吶喊尖叫、有的低聲碎語、有的沈默安靜。小孩喜愛的跟大人喜歡的為什麼不一樣?本區探討色彩、版面、資訊圖像在商品包裝上的運用,只要有新商品,設計便是一場永無止盡的探討。

走進超市,你會被什麼樣的商品包裝吸引?從孩童的視角出發,蒐集50位學童的回饋。(Photo Credit:中間研究室/樸實創意)

(Photo Credit:中間研究室/樸實創意)
公園裡的奇形怪狀【與大自然玩耍】 — 陳宣誠
從小玩到大;從玩具到遊具,玩樂能夠反映出孩子所看到、聽到和觀察這個世界的視角。本區概念從個人系統性的遊戲到群體合力組構,從封閉性的遊戲,到透過遊戲探索大自然中的重力、風力、光線、邊界、物種……等,「與大自然玩耍」透過微建築元素的發展,讓孩子理解形狀和結構、尺度、組裝與不同形狀間的關係。

由小玩到大,玩具是想像力的載體,透過玩樂能夠反映出孩子所看到、聽到和觀察這個世界的視角。(Photo Credit:中間研究室/樸實創意)
(Photo Credit:中間研究室/樸實創意)
醫學視能好簡單【兒童\grow up/】 — 田修銓、胡祐銘、顏暐倫、王信淳
數位轉化的混沌時代,不僅快速改變商業模式,也提昇人們對於便利生活的意識,當現實生活與虛擬生活邊界逐漸消融,下一步便是各設計師發想潛在的解決優化方案。本區以兒童健康手冊APP為概念。在採訪使用者家長過程中發現,兒童就醫需攜帶健保卡與手冊,有時會忘記及不便的可能。COVID-19數位管理化,讓更多人理解醫療數位化,能夠有效協助提昇醫療品質。

由小而大,從兒童健康手冊數位化為發想,再次檢視父母需求,化繁為簡,趨向更「便利性」陪伴孩子成長。(Photo Credit:中間研究室/樸實創意)

(Photo Credit:中間研究室/樸實創意)
不挑食營養午餐【Vary for lunch】 — 黑生起司 楊志偉、陳如薇 X主廚 朱捷
營養午餐是食育教育最好的現場,不同的校區擁有不同的地域文化、風土、人文、產業,適宜融入一週菜單,培養孩子開放品嚐的態度。本區概念以營養午餐結合餐盤上的食育,盛裝美食的容器,無方向性設定,在盤中可任意放置,把區隔或以容量來引導孩子用餐的行為延伸或轉化,將最愛或挑食的食物挑戰區,像冒險家一樣來戰勝任務。期望從微觀食材視角到宏觀視野理解台灣農業的優勢。

從校園日常午餐出發,不同的校區擁有不同的地域文化、風土、人文、產業,適宜融入一週菜單,培養孩子開放品嚐的態度。(Photo Credit:中間研究室/樸實創意)

(Photo Credit:中間研究室/樸實創意)
聲音形狀美術課【如果聲音看得見】 — 方序中 X 陳姝里、蔡佳曄
別於大宇宙的寂靜,在地球上,幾乎任何微小事物都可以發出聲音。雨聲、風吹樹梢沙沙聲、咬口蘋果、踩踏落葉、便利超商⋯⋯假想當這些聲音看的見,那又會是什麼樣的形狀與顏色呢?本區策展概念,以日常聲音為想象思考,並結合設計工作坊創作,邀請跨域聲響藝術家鄭乃銓,將孩童拼貼的圖像創作轉化為六首音樂,引領觀者打開感知,一同探索聽覺和視覺之間無限的可能。

將孩子拼貼的圖像創作轉化為六首音樂,引領觀者打開感知,探索聽覺和視覺之間的連結,開啟無限的創作可能。(Photo Credit:中間研究室/樸實創意)

(Photo Credit:中間研究室/樸實創意)

(Photo Credit:中間研究室/樸實創意)
微距種子博物館【SSIZE 山裏海】 — 周雨衛、謝沛宸
從海洋而來的壽山,大約在180萬年前,仍是汪洋一片滾動的時光,歷經地球內部能量運動而隆起,促使珊瑚礁抬升,形成今日所見的地形。山之於地球是小,對比人類是巨大,從微渺視角探查,或許便能窺見它和宇宙的一切相繫。本區策展概念,以展區作為向衆人敞開的登山口,期望人們到壽山拜訪時,都能夠擁有全然新的眼光,重整對壽山的想像,轉山之路,不只是體驗的意義,還有意義的體驗。

微距種子觀察室,感受由小而大的細節。透過微距觀察,提供觀者與壽山聯動的可能。(Photo Credit:中間研究室/樸實創意)

(Photo Credit:中間研究室/樸實創意)
隱形的設計展區:小視角大視野
此次展覽除了六大展區之外,隨著KDF WORKSHOPS 設計工作坊開啟,相關企劃概念也延伸至隱形展區。
叮咚X由小而大
許多習以為常的事物,對於孩子來說就是有著天馬行空不同想像的視角。此企劃概念,將視角轉向自己,面對大世界,小小的我們,每天以各種表情面對,假想當手握快門遙控器在相機前,會想要拍下怎樣的自己?「我將小小的快門遙控器交到孩子們的手上,說可以自由地按下快門,再把大大相機擺放在他們面前!這看似容易的任務,但連我這樣執業的攝影師坐到鏡頭前,都渾身不對勁。」攝影師叮咚打趣的說。

「小視角大視野」邀請攝影師叮咚共同創作,將小小的快門遙控器交到孩子們的手上,會想要拍下怎樣的自己?(Photo Credit:中間研究室/樸實創意)
60個無所不在小物件 — 隱形的設計
生活大大小小事物當中,有許多我們常見且再熟悉不過的物件,潛藏著微小的設計力,可能因我們的習慣而眼所不見,也可能從未特別去留意,使我們下意識地忘記「設計」的存在。由小開始,重新認識生活中的小物件。設計有趣的是,一旦「設計」在生活中經常被使用著,與日常有所連結,那麼設計也就隱形了。

由小開始,重新認識生活中的小物件。(Photo Credit:中間研究室/樸實創意)
高雄輕軌移動展區
Just GO!「高雄設計節」城市設計的慶典,策展之外,此次也融入慶典概念的形塑,期望大人小孩都能在節氣輕鬆歡樂的氛圍,悠遊參與設計活動,跟著輕軌穿梭於高雄城市之中,讓移動的展區,引領著潛藏的觀察,轉換視野,讓探索一切變得有趣。

「高雄輕軌移動展區」Just GO!跟著輕軌穿梭於高雄城市之中。(更多活動串連請見 >> https://2023kdf.com/)(Photo Credit:中間研究室/樸實創意)
設計最有趣的事,就是透過「觀察」來改變些什麼,稍稍改變視角,潛藏在日常生活中微小的設計力,也會變得很有趣。「這一次的展覽,是大人小孩都可以輕鬆參觀的,團隊希望提供不一樣的設計思考觀點,觀者若能在某個展區能有『喔!原來可以這樣』的想法,這樣就太好了!」策展人許哲瑜、郭中元如此說。

(Photo Credit:中間研究室/樸實創意)
上稿編輯 / Sunnie S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