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 Noblessner 港區,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打造大型潛水艇的造船廠所在地,2013 年起轉型為住宅區與休閒海濱,導入藝術文化場所、飯店與餐飲品牌等,開發了許多新穎空間,同時也保留歷史悠久的工業建築。近期港區 Kalaranna 街上,一個閃耀、優雅的鳥巢輕輕降落在過往曾用於照明的老舊桅杆上,重新結合再生金屬與照明設計,成為吸引路人目光的燈光藝術裝置「Nest(鳥巢)」。
「Nest(鳥巢)」燈光藝術裝置屹立愛沙尼亞塔林Noblessner港區。(Photo Credit:Velvet)

「Nest」創意靈感來自 5 歲女孩 Stina Onemar,她想像小鳥們在港口生鏽陳舊路燈上築巢,並以簡單線條描繪出裝著 3 顆蛋的鳥巢。後來,在愛沙尼亞地產開發商 Merko 號召下,將這項天馬行空委託愛沙尼亞設計團隊 Velvet 與燈光設計工作室 UN-LIKE 化為真實,運用當地廢棄材料再製而成,藉此活化城市空間,引起人們願意理解、欣賞老舊工業設施與物件,為漸漸被淡忘的存在賦予嶄新意義。

女孩Stina Onemar繪製手稿。(Photo Credit:Velvet)
Stina Onemar 到製作現場觀看。(Photo Credit:Velvet)
 
團隊使用聚乙烯以旋轉成型(Rotational Molding)技術製作裝置最頂端的鳥蛋,材料皆通過潮濕的海邊、寒冷的北極等不同環境測試,確保鳥蛋易於維護並具有耐候性。

鳥巢製作現場。(Photo Credit:Velvet)
繪製鳥巢燈塔的女孩至現場觀看製作過程。(Photo Credit:Velvet)
築巢樹枝運用建築工地剩餘材料製成。(Photo Credit:Velvet)
 
此外,團隊採集建築工地上能找到的金屬媒材,經過精挑細選用後作為構築鳥巢的樹枝意象,鳥巢邊緣裝飾樹枝則選擇更具柔韌性的廢棄金屬,方便彎曲編織圍繞於鋼架周圍以支撐鳥蛋,這些象徵鳥巢枝條的金屬亦加入照明設計,以柔美光源烘托鳥蛋。

雞蛋內使用 LED 照明保持最佳亮度。(Photo Credit:Velvet)
 
大自然向來是無盡的靈感來源,Velvet 團隊分享:「白鸛(Ciconia ciconia)通常選擇屋頂、煙囪或電線杆等靠近人類的地方築巢,每年鸛鳥夫妻都會持續加強家園,並居住在同一個巢穴多年,受到鳥巢重複使用的概念啟發,團隊在燈光裝置中加入剩餘的建築材料。」

Nest燈光裝置使用環境現有老舊桅杆製作。(Photo Credit:Velvet)
 
鳥巢金屬構件被塗成與既存生鏽桅杆相同顏色,將隨時間推移、天氣變化引起自然老化,磨損與銅鏽會讓鳥巢與舊桅杆一天比一天更融合,Velvet 團隊補充:「正如鳥巢逐漸與人造物體交織在一起,這個裝置也無縫編織進城市的紋理。」

Velvet攜手UN-LIKE運用當地廢棄材料再製,結合燈光設計,呈現鳥巢般的燈塔地標,盼藉次活化城市。(Photo Credit:Velvet)
Nest燈光裝置位於陸地、海上都能看得見的位置。(Photo Credit:Velvet)

 

編輯/沈佩臻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