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滿禁忌、祭拜各路好兄地的「鬼月」正式到來!雖然鬼月總是令華人聞風喪膽,但根據歷史文獻記載,又稱「申月」的農曆七月其實有著「上得天時,下得地利」的大吉之兆。除此之外,「鬼」字在許多成語或字詞中,也都帶著極為正面的意象,好比說,「鬼才」意指思想敏捷、點子多的人;「鬼斧神工」象徵技藝精巧、非人力所能及……。為了扭轉大家對鬼神的印象,MOT/TIMES 特別精選五位設計師、製作出「設計鬼才專題」,不管是在創意、工藝、設計速度……連鬼見了也想落荒而逃。「究……究……究……竟有多嚇人?」噓!看了就知道!
 
「恐怖喔!恐怖到了極點喔!」到底是誰,讓久違的「鄉野怪談」大師司馬中原也不得不站出來現身說法?不說你不知道,但聽了真的會覺得毛骨悚然,因為他的設計,幾乎出現在你我的生活周遭,小至牙刷、馬桶、馬桶刷、衛浴設備、文具用品、奶瓶、泰迪熊、各式家具、烹飪用具、口氣芳香劑、內衣、外套、鞋子、手錶……,大到腳踏車、重機、電動汽車、遊艇、餐廳、飯店等等,你可能都用過、甚至去過。太恐怖啦!簡直就像「鬼入侵」一樣無所不在啊!這個人還有他的設計似乎正以強大的生命力,帶領我們進入更廣、更深、更未知的領域……。

你對他的名字和設計一定不陌生,因為他的作品就像空氣一樣,圍繞著我們的生活。在30 餘載的設計生涯裡,這個鬼才橫越了所有與生活相關的工業設計領域:建築、室內設計、家具、3C 產品、廚房與衛浴設備、時裝、食品、平面設計、交通工具……;他期許自己設計出對環境與全人類有益的作品,而且是以最少的用料、最合理的定價,讓消費者覺得滿意、可以長久使用的最佳產品,因此,他不討論設計風格,因為風格是時尚的一部分,而時尚則是消費主義下的產物、不斷汰舊換新的危險因子。他,究竟是誰?答案就是菲利普‧史塔克(Philippe Starck)

       

(設計對白)史塔克:「我設計過廚具,當然還有家具。」(Photo Credits:Alessi、Dedon)

 

(設計對白)史塔克:「健康很重要,所以我也設計過橄欖油和口氣芳香劑的包裝。」(Photo Credits:LA Organic、WA|HH Quantum)

  

(設計對白)史塔克:「我連單車和重機都包辦,另外還有電動汽車和遊艇喔。」(Photo Credits:Peugeot、Voxan)

史塔克的父親是位航太工程師,童年時光都是在爸爸的工作室裡渡過,他從拆解與重組各類機械物品的過程中,誘發出各式各樣天馬行空、稀奇古怪的點子,更學習到一個重要的課題:「任何事物的組成都是嚴謹細膩的,而創意則是讓產品與人們之間更為融合的關鍵」,這是他學到的第一堂設計課程。1960 年,史塔克進入巴黎 Ecole Nissim de Camondo 學院主修建築,爾後曾短暫擔任「Pierre Cardin」的藝術總監(如右圖),直到 1968 年,他才成立了個人工作室「Philippe Starck's Studio」,以生產塑膠製的充氣式家具作為起點,偶爾接些建築或室內設計的case,像是 La Main Bleue 和 Les Bains Douches 這兩家當紅的法國夜總會,就是出自史塔克之手;不過,真正讓他一戰成名、聲名遠播的,當屬 1982 年受到當時文化部長 Jack Lang 的推薦,完成了法國總統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宅邸的室內改建工程。

不論是巴黎的 Café Costes、東京淺草的 Nani Nani 大廈、美國紐約的 Royalton Hotel……,史塔克的建築設計遍集世界各地、多到不勝枚舉,這就算了,1999 年時,他還和英國房地產領軍人物 John Hitchcox 共同創立了兼具創新設計、品牌營銷與市場推廣的房地產開發公司「YOO」,在國際各主要都市進行個體建築設計與改造開發,同時期望以最適宜的價格,為消費者提供新一代的設計生活空間。

 

左:Café Costes, 巴黎,1984。/右:Nani Nani 大廈,東京,1989。

以復古懷舊氛圍引人入勝的紐約《Royalton Hotel》也是史塔克在 1980 年代末期的作品。

透過設計服務人群,打造幸福生活
 
有不少人認為史塔克的作品既媚俗又奢侈,甚至覺得他是個愛現、愛作秀的人,但事實上,史塔克從不自我設限,不管是產品類別或創作風格。他可以為國際家居品牌 Alessi 和 Vitra,分別設計出貌似外星生物的《Juicy Salif》檸檬榨汁機和《W.W. Stool》椅凳,也能夠替平價連鎖超商 7-11 與大賣場 Target,打造出價錢和外型都很平易近人的文具系列商品與生活用品。

                 

史塔克並未侷限自己的設計風格,像是他在 1990 年分別為 Alessi 和 Vitra 設計的《Juicy Salif》檸檬榨汁機(左上)與《W.W. Stool》椅凳(右上),造型大膽前衛,目前已成為 MoMA 的館藏;下排則分別是他於 1989 年替 7-11 設計的膠帶台(左下)以及 2002 年幫美國連鎖賣場 Target 打造的嬰兒奶瓶,不論是外觀或價格都相當平易近人。 (Photo Credis:Alessi、MoMA、Philippe Starck)

 「設計師的角色就是不斷地為人們提高生活品質,而這也是設計最真實、最純粹的目的。」因此,在史塔克的認知裡,有些人為了營造出自己獨一無二的形象,因此要求設計師們創作出「限量、稀有、昂貴」且只適用於少數人的產品,這是件庸俗、不符合人性的事情。「即使我不是世界上最好的設計師,我也是銷毀它們(指精英設計)的最成功的設計師。」史塔克曾經這麼說過,而他的夢想就是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藉由「智慧、幽默、耐用、環保」的作品,讓人們感到幸福溫暖、打從心底微笑。 

怎樣的設計會令你覺得幸福呢?或許,從溫暖故事出發就是個 good idea,而史塔克今年為 Magis 創作的 3 張桌子就是最好的例證。「《Big Will》一直幻想著出門旅行,可是有一天,他才發現自己無法移動。他開始問自己:『是因為我只有 2 個輪子的關係嗎?假如我有 6 個、甚至 8 個輪子,是不是就能出發了呢?』樂觀的《Big Will》不停地為自己加油打氣。」史塔克為《Big Will》自身的困境感到心疼,於是幫他實現了願望,替他額外安裝了2 個滾輪,突然間,《Big Will》就成了一張活動自如的快樂長桌。

實用大方的《Big Will》。(Photo Credis:Magis、Philippe Starck)

「《Calippo》是一件嚮往飛行的桌子,可是上帝卻沒有聽見他的願望,某天,他突發奇想,擦了擦自己的桌腳,慢慢地,桌腳的小腿開始消失、變透明了,大腿換上了鮮豔的橘色,『Calippo 可以飛了!』每個人深信不移……。」史塔克同樣也替《Calippo》施了魔法,還為他打造了其他一同飛翔的夥伴們,分別身穿黃色、白色、黑色等各式色彩的「半統襪」。

桌腳仿若彩色冰棒的《Calippo 》。(Photo Credis:Magis、Philippe Starck)

「小時候,我非常討厭上學,不過,和學校截然不同的,我非常喜歡小狗。」史塔克為了讓一些和他一樣討厭上學的小孩,能夠鼓起勇氣、背著書包到學校去,他特別設計了狗狗造型的學習課桌椅《Chien Savant》,當小朋友看到這一張張搖尾巴的狗狗桌椅時,或許就能開心地學習聽講。而這件最新設計,也更加驗證史塔克渴望讓人們生活幸福美好的使命感。

無道德、環保,毋寧死!

當人們還在追求美國工業設計之父雷蒙‧洛伊(Raymond Loewy)所提倡的「形式追隨市場」(Form Follows Market)、「醜物賣不好」(la laideur se vend mal)等理論時,史塔克的設計已經開始聚焦在自然生態、環境保護以及下一代的幸福生活。

史塔克從不認為自己是天才,但他卻要求自己將視角提高至「未來智能」和「環保」等層面上,因為他認為,這樣的設計可以幫助到整個社會和文明世界,就好像人們的演進與突變過程一樣。所以,史塔克曾大膽宣稱「設計已死」,他對自己過去曾經設計過一些不必要的東西感到羞愧,但他也因此慢慢將設計回歸簡約面與功能面,為的是回應人們更優先、更緊迫的需求。

 

2008 年,Philippe Starck 與義大利集團Pramac 合作,設計出無噪音且安裝方便的個人風力發電機(Wind Generator),這件作品的特點,在於史塔克以未來世界為導向的「民主生態學」(Democratic Ecology)為基礎,他之所以把這個發電機打造成無風扇、外框透明的模樣,而且定價僅不到700 元美金,為的就是重新定義能源生產與使用的定義權,所有人只要有了這台小型發電機,通通能獨享在家發電的權力。(Photo Credis:Philippe Starck) 

1996 年,史塔克就和法國郵購集團 La Redoute 合作,發行了一本以「服務」為目的、「非產品」為販售商品的郵購手冊《Good Goods》(如右圖),裡面囊括了他曾經設計過的各項生活用品,好比說有機食物、清潔劑、服飾、音樂、家具、玩具、運輸工具等等,同樣以最合理的價格,針對一群渴望生活簡樸與自然的族群銷售。不過,有趣的是,史塔克把這些商品稱作「非產品」(non-product),聽起來很玄,但說得具體一點,只是因為相較於當時市面上的商品,這些品項在設計上都帶著新穎前衛的概念,像是史塔克要求在製造上必須符合環保,並且選用不會傷害自然生態的複合材料。總而言之,它們是提倡「道德精神」的產品。



上面只是《Good Goods》郵購手冊販賣的一部分商品而已,但從琳瑯滿目的類別就可以知道,這是一本「什麼都有什麼都不奇怪、東西不一定好看但應該很實用」的商品目錄。(Photo Credis:Philippe Starck)

當然,在家具用料選材上,史塔克也的確實現了他所說過的話。「密斯‧凡德羅曾說過:『少即是多』(Less is more.),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不選擇更簡約的造型、更簡單的設計過程,並且使用更少的材質和能源呢?」2012 年,他和 Emeco 推出了「可重新再利用」的《Broom》單椅(如左圖),除了造型簡潔俐落外,最重要的是,史塔克將工廠廢料妙手回春,除了使用 75 % 的回收聚丙烯(polypropylene,俗稱的「PP」)與 10 % 的玻璃纖維塑型,剩下 15 % 則是將原本可能被掃進畚箕的木屑組成,「想像一下,一個拿著掃把、每天認真清掃工作坊的人,有一天,他卻將地上的塵埃變成可利用的物品,是不是和變魔術一樣的神奇呢?」而這位將木屑轉變為明日之星的設計鬼才,因此將這張單椅取名為《Broom》。

 

右圖是史塔克與《Broom》的合影;左圖則是Emeco 和史塔克共同研發的再生複合材料—「木材塑料」(Wood Polypropylene),也就是混合聚丙烯、玻璃纖維和木屑後的成果。(Photo Credits:Emeco)

史塔克對《Broom》堆疊椅還有什麼其他的設計理念呢?一同欣賞這支簡短的影片介紹。(Video Credit:Emeco)

同年,史塔克又與 Magis 再施材質魔法,研發設計出對環境與人體皆無害的《Zartan》、《Zartan Eco》和《Zartan Raw》三款單椅。這三張椅子皆以聚丙烯塑料為主體,不同的是,《Zartan Eco》和《Zartan Raw》屬「進階版」,採用的是「回收聚丙烯」(recycled polypropylene),接著再將竹子、木屑、亞麻、黃麻纖維、藤蔓莖等天然材質混入,經過高壓後的混合原料完全液態化,最後再倒入模具曬乾即可。「Zartan」系列座椅不管是在視覺或觸覺上,都帶給人清新自然的全新感官體驗,成功顛覆塑料應有的光滑質感,但更重要的是,它們都具有生態分解性,不需要時,還能成為可回收再利用的塑料;而史塔克也再次透過設計,落實了設計師應負的社會與環保責任。

外表有如植物般粗糙紋理的「Zartan」系列座椅。(Photo Credit:Magis)

有人喜歡就會有人討厭,尤其是像史塔克這樣曝光率極高的設計師,而他自己當然也不諱言地說:「我覺得我既是設計師也是商人」,所以他成立過生機食品公司,現在也朝房地產開發邁進,但也許我們更應該相信,這些只是他用自己的方式,為人類找尋未來生活更美好的出路,就像他穿著一貫的黑色夾克底下(偶爾換成紅色),其實藏著一顆愛幻想、天真浪漫卻又不肯妥協的心。

「或許再過 5、60 年,我們都將完成文明的使命,並且交給我們的孩子,讓他們能夠再創新的故事、新的詩篇、新的羅曼史……。因此我繼續工作,就算是設計馬桶刷。」最後,透過影片,讓我們聽聽史塔克認知裡的「設計」是什麼。
(Video Credit:TED)

編輯撰文/黃伊筠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