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說~今年米蘭家具展的會外展區,居然有一場名為「吃大便」(Eat Shit)的設計展!不過設計迷一定很好奇,這…這大便到底要怎麼吃?!其實「吃大便」展覽想探討的是關於人性至死不渝的兩項日常作為──「吃」與「大便」。因此展覽內除了有超過 400 件與「吃大便」有關的設計作品,現場還不時有「便衣」人員揹著「大便」到處請人「吃屎」!策展人也邀請民眾一起邊吃早餐邊探討「吃」與「大便」這2件最重要的小事。

但既然都叫做「吃大便」設計展了,展覽現場當然也如實上演真槍實彈的「大便秀」!其噁心程度讓 MOT/TIMES 編輯團隊在現場參觀時,都忍不住掩鼻快速跑過!因此小編強烈建議設計迷在進入文章前,最好先放下手中的食物,否則後果小編可不負責喔!
儘管身處於資訊爆炸的時代,但琅琅上口的展覽名稱依舊是最有效的宣傳手法,好比說「吃大便」!而今年米蘭家具展的「朗布拉特」(Lambrate)會外展區,真有一場名為「吃大便」的設計展,此展不但因有趣的展名而吸引許多民眾前來共襄盛舉,連向來非常推崇荷蘭設計的知名線上設計雜誌《Dezeen》總編輯都大力推薦此展。

不過在直擊「吃大便」展覽之前,或許我們可以先氣質優雅地想像一下,「吃大便」的種種可能設計觀點,以及究竟該怎麼吃!

   
一進入「Eat Shit」展覽,2 位身穿卡其色工作服的「便衣」人員,揹著「大便」四處請人吃屎,喔不~是大便形狀的巧克力。(Photo credit:Design Academy Eindhoven)

 
一場由「吃大便」展覽舉辦的早餐會上,DAE 藝術總監 Thomas Widdershoven 高舉著一箱五彩大便,這箱大便是設計師 James King 及 Daisy Ginsberg 合作的大便計畫,目的是希望能透過排泄物的顏色檢測病因。他們邀請一些設計師喝下含有菌種的液體,此液體經過腸道消化後會讓排泄物產生顏色變化,而不同顏色的排泄物即反映不同的身體病因。(Photo credit:Design Academy Eindhoven)

「吃大便」一展是荷蘭恩荷芬設計學院(Design Academy Eindhoven,簡稱DAE)今年首度成立「Food non Food」食物設計系的展覽處女秀。其中包含18 位食物設計系學生的最新作品,以及歷年(1976-2014)DAE 畢業作品中,與「吃大便」相關的 400 件設計作品。根據 DAE 創意總監 Thomas Widdershoven 的詮釋,「吃大便」所想探討的是關於人性至死不渝的兩項日常作為──「吃」與「大便」。

   
「吃大便」展覽期間,DAE 在戶外舉辦了為期 3 天的早餐會,一起跟參觀民眾邊吃早餐邊探討「吃」與「大便」這 2 件最重要的小事。不過別擔心現場會出現什麼令人作噁的食材,餐桌上除了供應新鮮的水煮蛋與果汁咖啡之外,還有一道無限量供應的早餐料理(右圖),會源源不絕地從類似製作香腸的機器中生產出來。(Photo credit:Design Academy Eindhoven)

 
走進展覽室內,策展人兼 Food Non Food 系主任 Marije Vogelzang 導覽現場民眾一同「吃大便」!現場展示的是 DAE 近年來的設計實體物件,而牆面上則貼上 DAE 歷年來有關 「吃大便」的相關作品,在在見證了 DAE 血液中的「吃大便」設計基因。(Photo credit:Design Academy Eindhoven)
 
首先「吃」的部份,DAE 較少著墨於烹飪本身,反而更傾向從食物生產的系統面、儀式面、材質面切入,讓人們重新思考「吃」這件事,以及為何吃及怎麼吃的設計想像。

譬如說《The Poederij》這件作品,設計師 Femke Mosch 將甜菜根、胡蘿蔔、香蕉等常用的天然食材粉末化,以刺激人們對於食品運送與烹煮方式的想像。而設計師 Olivier Van Herpt 的 3D 列印陶瓷作品《Functional 3D Printed Ceramics》,則是藉由重新思考 3D 列印機的列印材質使用,讓家用3D 列印機也可以製造食品安全等級的大型食器。

 
Femke Mosch 設計的《The Poederij》,將常用的天然食材粉末化,加入適當的水份後,即可還原為果醬或濃湯。因此《The Poederij》不僅可以取代食品中的人工添加物、減少不必要的包裝、方便攜帶、刺激新的食譜思維、延長保存期限、也可用作緊急口糧。(Photo credit:Studio Femke Mosch)

 
設計師 Olivier Van Herpt 在大量的食材實驗後,放棄 3D 列印機既有的熱塑性材質思維,改採用濕潤的硬質黏土作為擠出材質,讓 3D 大型食器得以實現,也為食安問題提出另類的新解方。Photo credit:Design Academy Eindhoven)
 
另一方面,有「進」就有「出」,因此「吃」下肚的也必然產出「大便」。而展覽中有關大便的設計概念,除了可延伸到滋養大地的有機肥料之外,也能想像為消費主義下有形無形的廢棄物。譬如說荷蘭新銳設計師 Arne Hendriks 的《Pigeon Shit Tower》這件作品,試圖將紐約的環境公害──野鴿糞,做更有效的利用。而設計師 Pim Van Baarsen 則設計了一整套更「有感」的回收機制《Holy Crap》,透過回收即能兌換商品點數的方式,促進加德滿都的垃圾分類風氣。

 
「大便」不但是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小事,「便祕」也絕對是生命中不可承受之痛!因此展覽現場擺了幾台流動廁所,鼓勵人們「自己的大便自己拉」!Photo credit:Design Academy Eindhoven)

 
荷蘭新銳設計師 Arne Hendriks 所設計的《Pigeon Shit Tower》鴿糞塔,是以回收報紙的紙磚所建造的巨大鴿籠,並將遺留於其中鴿糞作為最天然的肥料。Photo credit:Design Academy Eindhoven)

 
Pim Van Baarsen 設計的《Holy Crap》,試圖設計更「有感」的回收機制,以減少加德滿都垃圾掩埋場的負擔。
《Holy Crap》提供了方便垃圾分類的垃圾袋,並將回收成果轉化為可兌換實質商品的點數,鼓勵人們回收垃圾。(Photo credit:Pim Van Baarsen)

 
雖然直擊到目前為止,「吃大便」展覽並沒有出現太多令人作噁的驚悚畫面,但展覽一隅的《Yummy Shit Lab》作品,可是上演真槍實彈的「大便秀」!這件作品由 3 位 DAE 學生共同創作,一位負責生產大便(工作算輕鬆的)、一位負責將大便脫水乾燥並整形(這位學生一定是猜拳猜輸了)、一位則是負責整體策展,努力不讓參觀民眾落跑(這工作也不算輕鬆)。雖然此作品評價相當兩極,不過 MOT/TIMES 編輯團隊走過這區時,還是忍不住掩鼻快速經過! (Photo credit:Design Academy Eindhoven、LinYee Yuan)
 
最後,希望這篇現場直擊可以幫助讀者對於「吃大便」的設計思考有更多想像,也能夠意識到大便於人類社會中的獨特價值。如果對於「吃大便」還意猶未盡的讀者們,不妨參考 DAE「Food non Food」系主任 Marije Vogelzang,從文化、醫療、禁忌、都市化、廢棄、營養、能量所延伸的種種議題(如下圖),而 MOT/TIMES 也獨家專訪到  Marije Vogelzang 這位知名的「吃的設計師」(Marije 自稱自己是Eating designer 而非 Food designer),邀設計迷一起來吃大便進入食物設計的領域,千萬別錯過!


「吃大便」策展人 Marije Vogelzang 由大便出發所聯想的相關議題。(Photo credit:Design Academy Eindhoven)


編輯/張素莉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