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許有些讀者對於電動自行車「畫蛇添足」的發明仍存在著懷疑,然而不能否認的是,它的短程效益、方便性與環保訴求,的確優於摩托車或汽車。當你騎著自行車又遇到長距離的行程,難免會產生腳痠或騎不動的時候,此時,電動自行車多少能輔助騎士們快速到達目的地,而且不但沒有耗油問題,相對地也環保多了。

話說回來,原始版的《Bough Bike》因全身上下(輪子、踏板除外)幾乎以橡木打造,若要說它重嘛……還真的是有點重量。但換成是《e-Bough Bike》來跟市售電動自行車比一比的話,只配備一小顆驅動馬達的《e-Bough Bike》就輕盈多了呢!



至於為什麼會有推出「電動版」的念頭?除了怕腳痠外,設計師 Jan Gunneweg 的理由倒是挺一針見血!
原來,出生於自行車使用率高達 84% 的荷蘭,Gunneweg 對於自行車,自然會比一般人擁有更多的想法。所以當《Bough Bike》展示於月前美國舉辦的「NYCxDesign」設計展,趁勢推廣至路上老是「不太平」的大蘋果紐約,希望能藉由《e-Bough Bike》的設計,鼓勵當地民眾培養騎單車的習慣,有了馬達輔助的推動下,騎乘時就能更加輕鬆自在。



另外,一般人最怕的下雨狀況,Jan Gunneweg 也保證《e-Bough Bike》是沒有問題的,即使是遇火(但不要故意去燒),實木的優點同樣抵擋得了;好玩的是,將《Bough Bike》丟入水中它還能浮起來跟你 Say Hi 呢!真是有情有義啊。
即使不小心跌入水中,至少也沒有「屍骨無存」的問題(誤),光是這點可就打趴一堆單車了吧?(Video Credits:Bough Bike)
「我真切期盼,運用木材的力量讓人們更愛親近大自然。」聽到 Jan Gunneweg 這番真情喊話,即使沒有入手《e-Bough Bike》,也令人現在就迫不及待想牽著單車往外衝了啦!
編輯/黃心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