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 3 月甫剛揭幕的《くまのもの 隈研吾とささやく物質、かたる物質》海報,以隈研吾在展覽中的新作「香柱(こうちゅう)」的草圖為藍本,表達竹的意象。(Photo Credit:Tokyo Station Gallery)
然而,若想更徹底了解隈研吾對材料的運用心法,就絕不能錯過今年 3 月 3 日起至 5 月 6 日,甫於百年遺產東京車站藝廊(Tokyo Station Gallery)揭幕的《くまのもの 隈研吾とささやく物質、かたる物質》(Kengo Kuma: a LAB for materials)展覽。上回建築相關展覽要追溯到 3 年前的《東京駅 100 年の記憶》,而上檔建築師個展《前川國男建築展》距今更已長達 12 年之久。

隈研吾過去 30 年來的建築與設計作品在此次展覽中以模型、視頻、材料樣本等方式全新呈現,傳遞建築師對材料和人類未來的展望。(Photo Credit:Ross Fraser McLean、Satoshi Asakawa、Kawasumi・Kobayashi Kenji Photograph Office)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蒐羅隈研吾過去 30 年來,巧妙結合東方與西方、過去與現在,以及他「負建築 (losing architecture)」、「自然建築 (natural architecture)」等獨到理念的建築、產品設計等作品,並透過模型、影片、材料樣本等多重角度展示,傳遞建築師對材料和人類未來的展望。現場不只有展出過去《浮庵》(2007)、《スーパーオーガンザ》(2013)等模型作品,更展出利用竹子鮮明特徵打造的亭子新作「香柱(こうちゅう)」,可謂十分難得。
此外,由於此次展覽特別聚焦在「材料」本身,因此展品並不以年份作為分類依據,而是依照如竹、木、紙、石等不同媒材做區分。從「物體」的視角切入,隈研吾不只希望讓材料再度展開熱烈對話,同時更希望透過釋放「物體」的過程,創造出建築在中介人類情感與自然環境時的新可能。


在東京車站藝廊的的百年空間中,本次展覽鼓勵觀者用五種感官去體驗空間刺激,與不同的建築材質展開激烈的對話。(Photo Credit:Tokyo Station Gallery)
隈研吾認為,儘管世界有時大到令人困惑,但透過材料的有形存在,人類即有機會與其交流,因此建築終究還是得回歸到材料本身。他相信不同的材料會觸發不同的對話,給人的感知也劇烈不同。可惜在過去20世紀,由於這些有形的物質的存在太過於僵硬和正式,人們在表達上也較灰暗,因此他希望藉由此次豐富的媒材,讓人與世界的生動對話得以重新開始。
建築迷們欣賞展覽之餘,也可以報名展前講座,與材質來場難得的交心對談吧 !
編輯撰文/ 黃品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