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ADA 新銳建築獎>初選評審經由第一階段作品集的書面評選,以及第二階段參賽團隊的簡報介紹,透過評審們的跨國視訊討論,從公共性、社會、環境、心理、空間等角度切入與辯論後,選出以下八件入圍作品!
本屆參賽者反應了這兩年來台灣不同的面貌,年輕建築創作者從上屆的「高度實驗性」轉為本屆的「高度公共性」,一方面描繪了年輕建築師在困難的公共工程環境中勇敢挑戰,另一方面也在小尺度的私人住宅中展現了對於都市空間與社會的批判性。
1. 立仁國小體育休閒站

(Photo Credit:Jr.Gang Architectural Lab 提供)
由吳承軒、沈弘軒、魏子鈞設計的「立仁國小體育休閒站」,是一個重訓室與小型舞蹈教室,重訓室在6.6M的模矩間佔了兩個跨距,建築師在這裡將中間的門型框架轉變成斜柱,搭配反梁結構,讓重訓室的空間更為完整,也顯露出結構撐起建築的動態表現,而不是將結構隱藏,與重訓室裡對抗重力的運動過程相似,這項設計就如同建築的重量訓練。
2. XX

(Photo Credit:Jr.Gang Architectural Lab 提供)
由林佩蓉與大林工作室設計的「XX」,是一個三層樓高的31年舊宅修建案,探討子女在成年後,如何在原來的家庭共同生活、保有各自的獨立性並反應在空間上?因此建築師在正方的平面上做了大膽的對角線配置,讓三代家人的空間由此發展而成,透過斜向的空間與既有的正交梁柱系統交錯出空間的流動感。
3. 馬禮遜美國學校 新北校區

(Photo Credit:Jr.Gang Architectural Lab 提供)

(Photo Credit:Jr.Gang Architectural Lab 提供)
由周榮敬及禾重團隊設計:這是一個全新的學校設計,基地位於林口,它展現了年輕建築團隊面對具有公共性與限制性的複雜空間需求時,如何將流動性作為主要的空間策略,回應各種學校教學、社交、運動、住宿、交通等空間計畫之間的錯綜而有趣的關係。
4. 生活X矛盾

(Photo Credit:Jr.Gang Architectural Lab 提供)

(Photo Credit:Jr.Gang Architectural Lab 提供)
由許峻韶所設計的「生活X矛盾」,從反思生活方式、改變自己出發,將目光轉向日常生活中最極限的平凡,再以一種裸露空間的原始樣貌來反應都市、自然、小房間、室友、與房東之間的各種矛盾關係,這不只是青年租屋背景下的批判性創作,它是一種生活素描,一種以建築繪畫,作為另一種空間原型的可能。
5. 新竹市將軍村

(Photo Credit:Jr.Gang Architectural Lab 提供)

(Photo Credit:Jr.Gang Architectural Lab 提供)
「新竹市將軍村」由曾泊銘建築師事務所設計,這個作品位於新竹市的金城新村,為轉化開放圖書資訊園區的第一期工程。這個由歷史建築保存改造的公共空間設計,充分反應了年輕建築師挑戰複雜空間紋理與歷史涵構的過程。
6. 鯨魚小學校

(Photo Credit:Jr.Gang Architectural Lab 提供)

(Photo Credit:Jr.Gang Architectural Lab 提供)
由黃卓仁與丁尺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鯨魚小學校」,基地位於屏東縣加祿國小的枋山分校,空間計畫同時包含了孩童學習與高齡長者的日照空間,以及海嘯來臨時的避難平台。藉由動線引導,將避難平台轉化為地景的一部分,並揭示跨越堤防後寬廣的山海景觀。
7. 步美的家

(Photo Credit:Jr.Gang Architectural Lab 提供)

(Photo Credit:Jr.Gang Architectural Lab 提供)
由劉承鑫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步美的家」,是一個危老重建的私人住宅,位於台中東區,是一塊狹小的三角形基地,在極端的限制條件下,這個設計反向操作,將建築退縮創造微型的都市空間,從一道立面的牆開始,將狹小反轉成為對室內、對都市開放的契機。
8. 白屋與黑室

(Photo Credit:Jr.Gang Architectural Lab 提供)

(Photo Credit:Jr.Gang Architectural Lab 提供)
由蘇弘設計的「白屋與黑室」為南港公園管理所暨工班辦公室與公共廁所。這是一個年輕建築團隊以熱誠回應最平凡公共工程的展現,他們調整建築中各種元素之間的關係,如:牆、材料、開口、廊道、樓梯、與環狀坡道等,來回應公園地景、氣候、工作機具和使用者的日常,同時超越了日常的空間經驗。
以上八件作品,由Jing Liu、Jenny Wu、王俊雄、吳光庭、曾志偉、曾成德、廖慧昕等七位初選評審共同討論後選出,將角逐本屆首獎及特別獎!
而此次除了九月將於北師美術館MoNTUE舉辦特別展覽及週末論壇外,更邀請龔書章、邱文傑、黃聲遠、漆志剛與日本新建築雜誌社住宅特輯編輯長西牧厚子擔任本屆決選評審。
兩年一度的ADA新銳建築獎評選,透過展覽、出版、與討論,讓年輕建築人在相互辯證的過程中,展現出屬於台灣新一代(當代)建築的輪廓 。此次究竟哪件作品會得到今年的首獎、特別獎呢!?
編輯/林沛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