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馬奎斯的《百年孤寂》一書中,吉卜賽人曾說道:「東西自有它們的生命,只要喚醒它們的靈魂就行了。」如何喚醒它們?設計師仰賴的不是魔幻寫實,而是透過嶄新的設計思考,去賦予物件再生的可能。
如何以「設計」實踐循環經濟?每間企業作法不同,有人將報廢影印機的機殼回收,再製成文具中常用的筆,有人則以廢棄電路板打造典雅書檔,而一向致力永續環保的台電文創今年首度聯手NakNak設計總監曾彥文設計團隊,讓一串串以幾何外觀,連接電線桿、鐵塔與傳輸高壓電的台電「絕緣礙子」,從原先守護安全的要角,在退疫廢棄後,也能透過設計擁有第二人生。


絕緣礙子的原料包括黏土、石英、長石和剛玉等礦物質,抗壓強度高,也具有一定重量,但退疫後卻難以進入現有回收體系。因此本次獎盃設計使用了3款退役絕緣礙子(配電系統)、套輪(供電系統)與單眼螺帽(配電系統)手作打造而成。Photo Credit:台電文創)
 
全手工打造198座設計獎盃
 
每年一月舉辦、五月頒獎的台電技能競賽,至今已有53年歷史,今年參賽者人數突破往年紀錄高達1111人,分為團體組及個人組,共計30類別,獎盃數量合計198座,全部皆以手工、一座一座進行微調設計而成。
 
因此,台電文創與設計團隊在今年一月比賽前才接下此任務,為了設計獎盃,團隊特別深入比賽現場,從技能競賽觀禮、收集材料到製作討論,亦訪談了參賽者及各重要領班導師,花了將近四個月的時間討論及訪查可行材料,並透過台電跨部門協助完成退役材料的收集,最終完成了「絕緣礙子」的華麗轉身。

設計師曾彥文以台電退役材料三類礙子及四種鐵製鑄件,打造三款獎盃。左為個人獎盃,右二為團體獎盃。(Photo Credit:台電文創)

設計師以台電三類礙子、四種鐵製鑄件,打造三款獎盃

設計師曾彥文表示,「退役材料是充滿豐富表情及故事性的材料,每一個都擁有獨一無二的歷史痕跡。如何在一個感性滿溢的多變素材裡,以理性的思維找到一個可複製的通用解,以簡約的現代美感乘載著可閱讀的歲月質感,是我們在設計思考時最希望呈現的退役材料獎盃的畫面。」因此在眾多退役材料中,設計團隊選用了極具台電代表性的材料「絕緣礙子」,不只造型多樣,更因其陶瓷製成的手感與份量感,也十分適合作為獎盃元素。
 

以絕緣礙子為核心素材,在團體獎項類別中選用了在路上抬頭最常見的拉線礙子及拉線配件金屬套輪鑄件,利用縮小比例的電線電纜綁線手法將這些個別材料元素緊緊捆在一起。(Photo Credit:台電文創)

在個人獎項類別,設計團隊挑選了兩款隱身在各角落常用的小型礙子,以螺桿及金屬螺帽鑄件串接起來。(Photo Credit:台電文創)

在團體獎項類別中,團隊以路上抬頭最常見的拉線礙子及拉線配件金屬套輪鑄件,利用縮小比例的電線電纜綁線手法,將這些個別材料元素緊緊捆在一起,象徵隊員通力協作所發揮的團隊精神及力量。另一方面,也透過主體拉線礙子數量的多寡,分別代表團隊共有的團體獎盃及團隊中個人獲得的獎盃。此外,在個人獎項類別上,則挑選了兩款隱身在各角落常用的小型礙子,以螺桿及金屬螺帽鑄件串接起來打造而成。

最後設計團隊克服了材料特殊性,以曾彥文擅長的極簡風格,不只讓絕緣礙子搖身一變成為美感獎盃,更追加設計紀念獎章,將退役變電箱製作成參賽紀念獎章「台電閃電徽章」,讓每個參與技能競賽的台電同仁都能獲得鼓勵,同時也見證了廢棄材料透過設計加持重現的第二人生。

 
獎牌部分以電錶面板做為發想,並以不同深淺的藍色代表不同名次的呈現(左)。獎盃最後一步的呈現,以與台電電錶鉛封相同的手法,由台電董事長親手將刻著該屆得獎者的獎牌鉛封壓印至獎盃上。(Photo Credit:台電文創)
復刻台電的電錶鉛封元素。(Photo Credit:台電文創)

設計團隊以退役材料變電箱門板製成參賽紀念獎章「台電閃電徽章」。(Photo Credit:台電文創)

編輯/Christine Chen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