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隆這座山海之城,不僅有國際港吞吐,其實起伏的土地下還藏著大大小小、曾經多達 600 多個的防空洞,是全台灣防空洞最密集的城市!
 
隨著軍事避難角色淡化,這些埋沒在民宅建築、幽暗山壁的場域出現各種有趣的使用方式,有些在地的餐廳、美甲店直接就把洞穴變成店家營業空間,簡約現代的粼島旅宿背後也藏著一間曾舉辦插畫展的「防空洞實驗間」,基隆城市劇場行動甚至直接在洞穴中來場結合聲光的感官表演。
 
今年,「工二建築」在基隆市府「基隆山海城串聯再造計畫」下,改造了中正公園底下鮮為人知的防空洞,不只在內部打造了一座直達公園的電梯,也透過當代設計轉譯基隆人習以為常的生活經驗、防空洞建築元素,讓防空洞以新的方式走入基隆日常!
位在山丘上的「中正公園」是基隆人日常休閒放鬆的好去處,園內廟宇「主普壇」每逢中元慶典更是熱鬧,然而此處地勢較高,過去對於徒步旅客而言,與熱絡的廟口、漁港動線連結性不高。
 
因此,在山海城串連計畫中,特別設計了兩項增加流通性的設施,包含由邱文傑建築師在警察局第二分局舊址打造的 19 層高景觀電梯「基隆塔」直達主普壇,以及由工二建築操刀改造的信二路防空洞,內部除了設計可通達忠烈祠平台的電梯連接主普壇,也梳理了防空洞與周圍的脈絡關係。
 
大家到訪中正公園多直接拾梯而上,很少注意到下方竟然藏著戰時遺留下的防空洞吧!如同工二建築創辦人胡靖元所說,這座注入新設計的防空洞雖然並非重大的都市建設,卻是在地文化與街區生活連結的重要節點。


工二建築改造基隆信二路中正公園山邊的防空洞。(Photo Credit:丰宇影像 Yuchen Chao Photography )
 
發現基隆山城裡的地底城市!中正公園山邊的防空洞群
 
胡靖元分享,一般對基隆的印象,是台北人下了高速公路的海港、人潮擁擠口味懷念的廟口、山峰之間礦村的人情味,也是一路連接到萬里,與山海相連的城市,地平面上可見的山海都市涵構已漸漸清晰地與新舊基隆人連結,對他們來說,隱藏在地底的防空洞反而是個有趣的題目:「防空洞平常不在我們的生活範圍內,年輕一輩的基隆人甚至可能不知道它們的存在,這有點像是一個開關,會讓人覺得『原來基隆還有這樣的空間!』,打開探索慾望後,就可能再更深入了解基隆。」
 
工二的設計向來希望不改變地方本質,以「在地再現」理念讓設計融入空間,藉此引起人們對地方脈絡的思考。因此,他們事先於周遭做了一系列通盤調查,過程中發現,除了信二路外,鄰近的義二路在日本時代被稱為義重町,許多日本人居住在此,是當時既繁華、歡樂又帶雅痞意味的區域,住宅後方大多設有通往防空洞之出入口或通道。如今有的入口深藏西裝店鋪內,一路通往通往慈安宮,有的洞穴則曾經被就地改造為美甲店。對於不同的防空洞路線,一併規劃了提供未來發展方向的上位計畫。


過去人們造訪中正公園皆需要爬上長長的梯階,改造後的信二路防空洞則在內部增建電梯通往忠烈祠平台。(Photo Credit:丰宇影像 Yuchen Chao Photography )
 
而這次著手設計的「信二路防空洞」主坑道為基隆現存最具規模者,在二次大戰期間為臨時指揮所,高度 2.5~4 公尺、深度約 22 公尺、寬度 2.5~4 公尺,洞內分成東、西兩坑,據耆老口述,過去甚至可由西坑道延伸至義二路舊二分局(時空變遷下部分通道已不復存在),近年這裡則作為環保局清潔班隊的辦公處與資源回收據點,也因此人們雖經常路過卻鮮少留意。


(Photo Credit:丰宇影像 Yuchen Chao Photography )
 
工二建築將「信二路防空洞」改造成連結街區生活與在地記憶的新節點
 
工二建築在還未開始著手設計前,就先找來結構技師做地質鑽探,確保洞穴結構穩固性,並針對岩縫間經常滲出水體導致室內高濕度環境做空氣品質改善,增加除濕、換氣系統及紫外線殺菌設備,消除防空洞幽暗潮濕的印象。
 
而為了讓大家重新意識到防空洞的存在,指引來到基隆的人以不同方式理解城市,設計上特別以街區裡的「燈塔」為概念,使用鈦鋅合金的魚鱗板製做塔狀外型,吸引大家走入其中。

防空洞外觀以「燈塔」概念設計,選用暗紅色的魚鱗板,暗示著基隆因緊鄰海邊,船隻、設施受潮氣與鹽分鏽蝕的日常記憶。(Photo Credit:丰宇影像 Yuchen Chao Photography )
在入口處抬頭一看,彷彿點點星光灑落,胡靖元說「如果燈塔是人造的指引,星星就是天然辨識方向的方式」。(Photo Credit:丰宇影像 Yuchen Chao Photography )

在防空洞上方,工二也設計了一條戶外道路通向中正公園。(Photo Credit:丰宇影像 Yuchen Chao Photography )

由防空洞上方道路往下看,路口處也可見人行走入穴內蹤跡,透過塔狀建築入口的細節設計,讓防空洞掃去過往躲避戰爭的陰霾,成為人們活動的新去所。
(Photo Credit:丰宇影像 Yuchen Chao Photography )

(Photo Credit:丰宇影像 Yuchen Chao Photography )

(Photo Credit:丰宇影像 Yuchen Chao Photography )
 
內部則保留著人工開鑿洞穴所留下的裸露岩壁,崎嶇優美的岩盤垂掛著樹根,整平的地面設計出微微向內彎曲的步道,邊緣留下一道溝渠讓岩壁的水流往外圍,利用曲面創造出流動感,搭配幽微灑落牆面的光線,引導著人們向東、西兩坑道探索。其中,地坪特別可見抿石子工法中參雜著紅磚碎石,呼應過去戰時開鑿的部分防空洞,因結構不穩而經常使用磚頭砌出拱形的支撐結構,闡述防空洞的記憶。
 
在東坑道的端點,規劃了一座可抵達忠烈祠平台的電梯,讓民眾除了中正公園牌樓的階梯入口外,多了另一種登上山丘的方式。


防空洞內裸露的岩壁仍可見當時人工鑽鑿痕跡。(Photo Credit:丰宇影像 Yuchen Chao Photography )

上方的耐候鋼,材質與流線設計都呼應著基隆港口的船殼,功能上則可防止岩壁上的水體流至步道,並隱藏全熱交換機、風扇機等幫助空氣流通的機具系統。(Photo Credit:丰宇影像 Yuchen Chao Photography )

以船隻為靈感的彎曲線條,在岩壁旁留下溝壑讓水流經而不濺上步道。(Photo Credit:丰宇影像 Yuchen Chao Photography )
蜿蜒的線條帶領著人們更深入探索空間。(Photo Credit:丰宇影像 Yuchen Chao Photography )
 
對於工二建築來說,信二路防空洞並不是單純為了吸引觀光人潮的景點,他們更希望讓大家發現,城市的每個角落都有屬於地方的故事。「就像大家可能覺得基隆港原本就長這樣,但其實是因為經過填海造陸、市區改正,才形成現在平順方直的堤岸,對於不認識基隆的人而言,街邊角落不熟悉的防空洞,也可能會誤以為是自然生成的洞穴。基隆的山和海都有特別的故事,我們在做的就是透過深入抽象思考,讓大家體驗看不見的空間。」胡靖元說。


光線設計上以打量壁面與步道周圍線條,營造靜謐舒適的氛圍。(Photo Credit:丰宇影像 Yuchen Chao Photography )

(Photo Credit:丰宇影像 Yuchen Chao Photography )
(Photo Credit:丰宇影像 Yuchen Chao Photography )
(Photo Credit:丰宇影像 Yuchen Chao Photography )
(Photo Credit:丰宇影像 Yuchen Chao Photography )

(Photo Credit:丰宇影像 Yuchen Chao Photography )
工二將現今基隆地圖與雞籠1900年代台灣堡圖疊合後,發現信二路防空洞一帶,過去曾緊鄰天然港澳,經歷填海造陸後才成為今日的海港樣貌,而部分清代所開闢的道路也保留至今,有了信二路防空洞作為聯結不同生活場域的管道,未來周遭很有機會進一步點亮潛藏的街區故事。(Photo Credit:工二建築)
 
太平洋戰爭結束至今已有 70 餘年,座落於基隆巷弄間的防空洞,即便隨處可見卻因使用及管理問題而被迫閒置,甚至與日常生活咫尺天涯,然而經過工二建築的設計,重新點亮的防空洞,不僅成為外地人到信二路停車場下車後即可碰見的街觸點,串連起城市的山與海,也成為街區中新舊交融的文化節點,勾起更多屬於當地的故事。

■ 信二路防空洞
地址:基隆市中正區信二路284-288號
設計團隊:
工二建築 

編輯/林沛伶

關鍵字

更多文章推薦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